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科学布局与规划发展对策研究*
2019-05-30高中强高瑞杰赵淑芳司元明
高 霞,崔 慧,高中强**,高瑞杰,赵淑芳,张 燕,司元明
(1.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 济南 250100;2.兰陵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山东 临沂 27770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党中央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化升级是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
食用菌产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近几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消费大国。食用菌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山东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生产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山东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对未来发展思路与重点进行分析,提出应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聚拢,加强集群效应,努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实现山东省由食用菌大省向强省的跨越[2-3]。
1 山东食用菌产业和区域布局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全省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量、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在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产业发展规模与水平
1.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全省优势区域进一步扩大,2017年,从县域产量来看,全省食用菌产量超20万t以上的县有5个,其中鱼台以44.2万t位列榜首,兰陵、邹城、金乡和冠县也都超过了20万t[4]。产量在10万t~20万t的有齐河、惠民、青岛西海岸新区、莘县、诸城、武城、邹平等7个县(市、区);产量达5万t以上的共有20个县市区,达万吨以上的共有48个县市区[4]。从县域产值来看,全省食用菌产值超10亿元的县有邹城、青岛西海岸新区、齐河、金乡、鱼台、诸城、兰陵、惠民等8个县市区;产值在5亿元~10亿元间的有武城、邹平、冠县、威海市文登区、广饶、莘县6个县(市、区)[4];产值超亿元的有33个县(市、区)[4]。表1为2005年~2017年山东省食用菌主产县情况[4]。
表1 2005年~2017年全省食用菌主产县情况表Tab.1 Situation of main producing counties of edible mushroom from 2005 to 2017
1.1.2 栽培模式不断升级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尤其通过高效特色产业平台项目等计划的实施带动,多项高效栽培模式得到集成推广。栽培方式由平面向立体、由单季向周年、由传统向现代化工厂化生产发展。栽培设施由简易菇棚向智能型设施转变,菌菜复合棚、光伏食用菌大棚等新型栽培设施得以逐步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模式已在惠民、武城、邹城、广饶、齐河、即墨、日照市东港区、梁山、平阴、邹平、莘县及兰陵等县(市、区)成功推广,大大提高了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
1.1.3 产量效益不断增加
全国和山东省近10年食用菌产量、产值与占比情况见表2[4]。
表2 全国和山东近10年食用菌产量、产值情况与占比Tab.2 Annual output,output value and proportion in China and Shandong in recent ten years
山东食用菌产量呈稳定增长态势。一是产量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393万t,产值264亿元,产量产值连续多年占全国的10%以上,稳居全国前列(表2)[4]。二是食用菌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由于各地不断地选择优良品种、优化栽培配方、创新高效栽培模式,使栽培品种的生物学转化率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大宗菇类的单产稳中有升,平均提高了10%以上,珍稀菇类如大球盖菇单产水平提升较快,平均提高了20%以上。
1.1.4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全省食用菌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一方面是注重在优势区域培育大型龙头企业,依托其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巩固强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的优势,按照市场规则和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新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据了解,全省121家企业中,有65%以上的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之路,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5]。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按自愿互利的原则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结起来,从简单的购销环节合作拓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合作领域拓展、合作链条延长、合作规模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2017年全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达443家,比2016年增加了50家,增长率为12.7%。我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了发展快、数量多、规模大、产能高的显著特点。品种涉及平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香菇、鸡腿菇、杏鲍菇、真姬菇和灵芝、秀珍菇、银耳、茶树菇、滑子菇等众多大宗品种与珍稀品种。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的市有菏泽(66家)、临沂(56家)、聊城(54家)、青岛(45家)、济宁(41家)。德州、枣庄、滨州和日照等地市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都在20家以上[4]。
1.1.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迅猛发展,我省在工厂化生产上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美国双孢蘑菇生产线开创了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先河,成功在中国A股上市。截至2005年,全省有近10家工厂化生产企业。此后的近10年间,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截至2017年,全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已达121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见表3[4]。
表3 2005年~2017年全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统计Tab.3 Quantity statistics of edible mushroom factory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7
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目前,全省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工厂化生产企业有63家,占全省工厂化企业总量的50%以上,年产鲜菇超过76万t,较2010年翻了近3番。投资亿元以上的有山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友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沂瑞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二是品种多。我省工厂化生产的品种有双孢蘑菇、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杏鲍菇、海鲜菇等近10个。三是产量高。2017年,山东省工厂化生产鲜菇日产量达2 335 t,年产量达76万t。山东省以全国1/6左右的企业生产了占全国1/4以上的食用菌产品,工厂化生产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四是带动能力强。山东省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绝大多数的都是采取“企业+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他们在满足自身工厂化生产的前提下,还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菌种、菌包,产品统一回购销售,辐射带动万余家种植户发家致富,菇农人均增收15 000元以上[2]。
1.2 产业区域布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多样,有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木耳、草菇等大宗菇类,也有白灵菇、银耳、灵芝、北蛹虫草、灰树花、姬松茸、榆黄蘑等珍稀菇类。从生产区域分布来看,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和木耳5个种类在全省17市、地区均有栽培,其他菇类则有相应的生产区域[6]。
1.2.1 栽培品种多样,但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2005年~2017年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和产量统计结果见表4[4]。
近10年来,在全省食用菌良好发展的态势下,食用菌大多数品种产量逐年增加(表4)[2]。从总体来看,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和木耳五类主栽品种产量已占到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80%,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品种仅集中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双孢蘑菇等少数几种。虽然近年来还引进推广了羊肚菌、长根菇和大球盖菇等珍稀品种,但其涨幅比例与大宗菇类相比仍然滞后。大宗菇类部分品种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珍稀菇类规模生产的品种较少的局面已经展现,品种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
表4 2005年~2017年全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及产量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cultivated varieties and yield of edible mushroom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7
1.2.2 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近几年,山东在坚持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品种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的打造品种发展区带,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青岛、济宁、聊城、临沂为主的平菇主产区;以滨州、淄博、青岛为主的香菇主产区,以德州、济宁、聊城为主的双孢蘑菇主产区;以济宁、德州、临沂为主的金针菇主产区;以青岛、潍坊、济宁、临沂为主的木耳主产区的格局。真姬菇、鸡腿菇、秀珍菇、银耳等珍稀菇类快速发展,产量已占总产量的15%。栽培品种日趋丰富,形成了以泰安、济宁、滨州、聊城为主的优势产区。但是珍稀菇类发展中仍然存在单产较低和生产不集中的问题,需要加强推广力度,引导集中栽培,形成较大的优势区域布局[5]。
1.2.3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但需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省一些县(市、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尤其自2010年起,在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果菜项目、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平台项目等的实施带动,多项高效栽培模式得到集成推广。邹城、齐河、惠民、菏泽市定陶区、莘县、武城、梁山、平阴、邹平、广饶及兰陵等县(市、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食用菌标准生产园区。每个园区吸纳几十乃至近百个食用菌种植大户。有的园区以企业为龙头,有的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原料供应、统一菌种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市场销售),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种植水平和效益。这些主产县借力园区建设加快了产业配套和企业集中,但是产业集聚步伐和区域布局优势仍需进一步加快[7]。
2 山东食用菌产业区域布局发展潜力分析
山东省食用菌种类繁多,品种多样。有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木耳、杏鲍菇、真姬菇、海鲜菇、灵芝、北虫草、姬松茸、茶树菇、银耳、秀珍菇等20多种。从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分析,优势比较大的是平菇、双孢蘑菇、香菇、黑木耳和以海鲜菇、北蛹虫草、灰树花和姬松茸等为主的珍稀菇类。
2.1 平菇
平菇栽培历史相对较久,管理技术相对简单成熟,生物学效率较高,同时又是食用人群最广、需求旺盛的大宗品种,发展潜力较大,但应以提质增效为主。我省平菇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在全省总产量中平菇多年占1/3以上。一是根据消费者喜好,调整产品类型。如调整菇色,由单一的灰色向白色、黄色、粉色等品种调整。二是调整大小,如可以将大片的调整为小菇形的。三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出菇季节。平菇有各种温型的品种,分别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和广温型[8]。其中低温型品种栽培面积最广,适宜在秋季、冬季节栽培,以灰色和黑色为主,如灰平99,灰美2号等。中温型品种菌盖颜色较浅,适宜在春季、秋季节栽培,以灰白色和灰褐色为主,如姬菇,凤尾菇等。高温型品种如红平菇、鲍鱼菇和榆黄蘑等则应避开出菇旺季,可保证售价高、效益好。因此根据不同温型的品种特性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
2.2 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是世界食用菌生产最大的菇种之一,美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很多国家都有较大规模的生产。我国2016年双孢蘑菇产量为335.2万t,双孢蘑菇罐头在国际贸易量中占首位[7]。我省是小麦种植大省,麦草丰富,气候也比较适合双孢蘑菇的生长,具有很大的资源发展潜力。双孢蘑菇由于出口量大、用于加工罐头较多,市场价格近几年保持相对稳定,效益较好,市场潜力很大。同时,由于近年引进了国外的褐色品种以及周年化高效节能出菇棚,其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有较大提高。因此,综合起来双孢菇的发展前景广阔。
2.3 香菇
我国是世界人工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文化,在香菇生产方面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发展潜力巨大。香菇的产品优势、市场优势都很明显。同时,由于香菇还未实现工厂化生产,仍属密集型劳动,因此,我国香菇生产还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香菇生产大国,高品质的香菇倍受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等国家的青睐,国际需求一直呈上涨趋势,生产效益稳中有升。山东省为香菇生产大省之一,2016年香菇产量为34.2万t,占全国香菇总产量的4%左右[9]。形成了以滨州、淄博、青岛为主的香菇主产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实施,香菇出口量增加。以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发菌,国外出菇”模式效益很好。因此,我省香菇产业应向菌包繁育基地建设发展,加快产业生产由分散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变,并以此带动其他生产环节的专业化生产。其次,发展精深加工,重点以香菇新产品和药品研发为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2.4 黑木耳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能正逐步被世界各国认可,近几年来,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呈现长期热销,已成为我国创汇率较高的传统名特产品之一。国际需求强劲,国内黑木耳消费亦呈持续上升态势,市场潜力巨大。山东省黑木耳近几年发展迅速,2017年山东省黑木耳产量同比增长8.7%。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还应向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发展,同时加强药品、保健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应鼓励“公司+基地+园区+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细化专业分工,形成菌包制作、栽培生产、加工储运、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
2.5 珍稀菇类
所谓“珍稀菇类”是指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驯化等途径开发出的具有特殊营养、医疗价值,附加值较高的一类食用菌,因其产量少冠以“珍稀菇类”的美誉。近年来我国珍稀菇类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比重仍然不是很高。据统计,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 596.66万t,其中珍稀菇类为 686.70 万 t,占总产量的 19.09%[7]。山东省近年来在抓好大宗菇类生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珍稀菇类,培植新的增长点。2016年,全省珍稀菇类产量为49.72万t,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11.70%[9]。从近5年数据看,珍稀菇类产量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珍稀菇类仍将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需要,二是品种效益增加的需要,三是品种合理布局的需要。
3 推进山东食用菌产业科学布局的有关建议
以《山东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据山东省目前食用菌种植综合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快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区域布局,对优势产区和优势产品按照品种进一步科学布局提出如下建议。
3.1 平菇
在巩固现有种植品种和规模基础上,突出上档升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一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重点推广高温平菇等效益好的品种和高温低温型搭配的周年生产模式,提高平菇种植效益。二是以规模化生产为重点,加强平菇产区的园区建设。将分散菇农集中在园区内统一生产,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力争产品认证,注册统一品牌,促进大宗菇类生产上档升级。三是以专业化生产为导向,鼓励大力发展平菇菌包专业化生产。在有基础优势的平菇主产区中,鼓励建设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菌包繁育场基地,促进大宗菇类的专业化生产进程。
在原有聊城市和枣庄市优势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发展“京杭运河带”和“半岛带”两带,具体以聊城市东昌府区、阳谷县,枣庄市台儿庄区、薛城区,潍坊寿光市、昌邑市和青岛黄岛区等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禹城市、曲阜市、章丘市和即墨市等县(市、区)。
3.2 双孢蘑菇
一是积极推行传统栽培的周年化生产。通过推广高效节能出菇棚和双孢蘑菇与其他高温型菇类搭配技术,实现双孢蘑菇的周年化生产,提高效益。二是鼓励在双孢蘑菇主产区大力发展发酵料生产,解决菇农双孢蘑菇发酵料堆制过程中多次发酵或发酵不彻底的困难,加快双孢蘑菇的专业化生产。
重点规划发展鲁西聊城、鲁西北德州和鲁西南菏泽、济宁等市,主要包括莘县、邹城市、武城县、定陶县、巨野县、单县、郓城县、平原县、禹城市、新泰市、临朐县等县(市、区)。
3.3 香菇
根据目前香菇主产区域的优势和基础不同,因地制宜发展香菇的菌棒专业化生产、半工厂化生产和花菇生产,促进香菇向高品质周年化生产发展。
一是重点在淄博市淄川区、临淄区和日照市岚山区等发展菌棒专业化生产和扩大菌棒出口,提高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二是在滨州惠民、潍坊高密、青岛平度、黄岛区等半岛地区推广高低温型品种搭配、半工厂化生产、光伏食用菌大棚等周年化生产技术与模式。三是在烟台栖霞和威海文登区等推广利用果树枝条生产优质香菇、花菇等技术,推动香菇生产的多元化、标准化发展。
3.4 黑木耳
积极引进黑木耳栽培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做到品种上有创新,产量上有突破,品质上有提高。一是在日照市东港区、五莲县、烟台莱阳市、威海市文登区等半岛地区大力引进推广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推行黑木耳优质高效生产。二是在费县、莒县、新泰市、鱼台县等原优势区域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
3.5 珍稀菇类
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壮大生产规模,在原有品种主产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周围与边缘地区的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聚集和扩散作用,扩大优势区域,形成新的更大的区域优势布局。重点规划发展目前成功栽培的姬松茸、滑子菇、银耳、海鲜菇和北蛹虫草等。
一是在青岛黄岛区、济南济阳县和济宁金乡县等大力发展工厂化生产品种的珍稀菇类如滑子菇、海鲜菇和灰树花等,增加工厂化生产品种,降低风险,提高效益。二是在原有优势区域,进一步壮大生产规模。如在惠民县扩大银耳生产规模;在济宁任城区大力发展大球盖菇和榆黄蘑;在齐河、莘县大力发展茶树菇;在淄博、滨州壮大北蛹虫草生产规模等,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形成单品种的更大优势区域。三是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羊肚菌、猪肚菌等珍稀菇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多样化需求,同时大大提高菇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