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母瓜蒌散加味治疗变应性咳嗽110例疗效观察*

2019-05-29韩金帅闫新宇赵竞一王俊阁

关键词:贝母变应性肺气

韩金帅 闫新宇 赵竞一 王俊阁

变应性咳嗽(atopic cough,AC)是常见的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刺激性阵发性干咳,可伴有咽痒,气道高反应性阴性,肺功能及峰流速变异率正常,支气管扩张剂无效,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导致变应性咳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变应性咳嗽由于无明显阳性体征容易被误诊误治,多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因诊断不清或疗效不佳而反复进行各种辅助检查及更换药物,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咳嗽迁延不愈,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中医将变应性咳嗽归为“风咳”、“顽咳”的范畴。中医药治疗咳嗽有悠久的历史和疗效,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变应性咳嗽,减少复发,达到最佳疗效,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科采用贝母瓜蒌散加味治疗变应性咳嗽,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变应性咳嗽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2]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时间大于4周),多为刺激性干咳;②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③具有下列指征之一:a.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性物质接触史;b.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c.血清特异性IgE增高;d.咳嗽敏感性增高;④中医辨证分型符合风燥犯肺型[3]。排除标准:①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鼻后滴漏综合征等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②精神类疾病患者;③合并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 16~70 岁,平均(46.46±6.92)岁,病程 3~9 周;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15~75岁,平均(42.87±4.73)岁,病程3~9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富马酸酮替芬(商品名:鹏鹞,江苏鹏鹞药业生产,规格:lmg/片)1mg/次,2 次/天,2 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贝母瓜蒌散加味,方药组成:浙贝母15g、瓜蒌30g、天花粉30g、茯苓 10g、桔梗 10g、杏仁 10g、半夏 9g、五味子10g、化橘红 10g、橘络 10g、白前 10g、前胡 10g、当归10g、桃仁 10g、蝉蜕 8g、地龙 10g、炙甘草 10g;1 剂/天,水煎服,分2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如痊愈则停止用药,再次发作者不重复计入试验。治疗期间忌烟酒,忌食辛辣、生冷食物,停用治疗咳嗽的其他药物。

3 疗效评定标准

咳嗽症状评分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2]:①夜间症状评分:0 分:夜间无任何症状;1分:因咳嗽醒来1次;2分:因咳嗽醒来2次;3分:因咳嗽醒来>2次。②日间症状评分:0分:日间无症状;1分:日间偶有咳嗽;2分:日间间歇单声咳嗽;3分:日间间歇阵发咳嗽。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4]结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判断其疗效:①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评分较之前减少80%及以上;②显效:治疗后症状评分较之前减少60%~79%;③有效:治疗后症状评分较之前减少30%~59%;④无效:治疗后症状评分较之前减少30%以下甚至增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临床疗效

中医观察组55例中临床控制35例(63.6%)、显效13例 (23.7%)、有效5例 (9.1%),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55例中临床控制18例(32.7)、显效12例(21.8)、有效 9例(16.4),总有效率为 70.9%。统计学比较中医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情况比较(例,%)

2 治疗复发率

两组停药后随诊4周,观察组复发4例(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例(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嗜睡困倦感5例,口干3例。对照组困倦感5例,口干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良反应在服药3天后逐渐减弱,患者均能耐受,停药后均消失。

讨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变应性咳嗽是1992年日本学者Fujimura等首次提出,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变应性咽喉炎、鼻后滴漏综合征(UACS)及感染后咳嗽有所联系。变应性咳嗽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对抗组胺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停药后易复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讲话、大笑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无明显阳性体征;肺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

中医将变应性咳嗽归属于“咳嗽”“风咳”“痉咳”等范畴,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感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引起的一种肺系病证。肺位在上,风邪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致咳嗽咽痒。咳嗽迁延,日久不愈,耗损肺气,复感外邪,成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疏风宣肺、利咽止咳为主;因之长期慢性咳嗽,日久损伤肺气,兼以益气扶正以固本。罗恩祥[5]从风诊治咳嗽为思路,他认为风邪犯肺为其病因,病机与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有关。张静慧[6]认为,变应性咳嗽均有明显的风邪致病特性,其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咽喉失于濡养,提出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咳;或燥生火,火生痒,诸痛疮痒俱属心火,由津枯而作痒,痒则咳。我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变应性咳嗽主要病机为风、火、燥等外邪侵袭致肺气失宣,肺肾阴虚,津液亏损,喉咙失于濡养所致,属“风燥伤肺证”,以“疏风止咳,养阴润燥”为法治疗。选方采用“贝母瓜蒌散”加味,方中以贝母为君,取其润肺清热,化痰止咳,臣以瓜蒌、半夏,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佐以天花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橘红、橘络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桔梗宣利肺气,杏仁肃降肺气,五味子敛肺气,蝉衣、地龙利咽祛风,前胡、白前调理气机,当归、桃仁补肺活血,如此配伍,润燥与理气合用,则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常则咳逆自止,本方温寒并用,散中有收,升中有降,共奏疏风止咳,养阴润燥的作用。加味贝母瓜蒌散可以提高变应性咳嗽的疗效,减少,防止激素的滥用,优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采用中药贝母瓜蒌散加味联合西药富马酸酮替芬片口服,连续服用2周,不良反应少,复发率明显降低,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酮替芬片。该方君药贝母具有镇咳作用[7],研究表明贝母能够抑制咳嗽中枢而不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同时具有祛痰作用,实验证明贝母可增加气管腺体组织分泌,修复损伤的支气管黏膜上皮,增加黏膜内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炎症时气管黏膜血管的通透性,使痰液黏度下降而达到祛痰作用。贝母还有平喘作用,贝母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管、支气管痉挛,能降低组织对氧的需要量,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对哮喘患者是非常有利的,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有利于痰液排出与减轻咳嗽。实验研究表明贝母碱还有抗菌作用,对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这对于咳嗽的治疗是有帮助的;而酮替芬有H1受体拮抗及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作用,从组胺的释放和释放后与受体作用的不同环节共同参与了变态反应的调节抑制,此组方为临床治疗变应性咳嗽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猜你喜欢

贝母变应性肺气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王莹作品赏析
人到中年补肺气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