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2019-05-28孟琨王蕾刘志达岳英明王子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枢性颅脑体温

孟琨,王蕾,刘志达,岳英明,王子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北京 100070)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每10万人中就有36.6人患颅内肿瘤,手术是颅内肿瘤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现发热是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2]。本研究选取12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0例颅脑肿瘤患者资料。

1.2 入选标准 所有颅脑肿瘤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制定的《2018.V1版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且入院前未行过开颅手术;无严重的肺、肝、肾功能不全;无颅外肿瘤、术前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研究方法 以患者的腋窝温度大于37.3 ℃为发热,将120例患者分为发热组和无发热组。分析发热组患者的血、尿、便、生化全项、心电图、胸片、头CT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各发热原因所占比例;同时比较发热组及非发热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麻醉后复苏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差异。

2 结果

2.1 发热组患者各发热原因所占比例 120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热的有86例,占患者总数的71.7%。其中中枢性高热38例(44.2%),脱水热15例(17.4%),吸收热14例(16.2%),再出血热3例(0.4%),颅内感染3例(3.4%),肺部感染8例(9.3%),其他部位感染5例(5.8%)。

2.2 发热组与无发热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后复苏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与非发热组患者的年龄、麻醉后复苏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热原因中非感染性发热居多(中枢性发热占44.2%,脱水热占17.4%,吸收热占16.2%,再出血热占3.4%),占总发热人数的81.4%。(1)中枢性发热临床上多表现为稽留热,且常表现超高温体温(>41 ℃)[3]。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是局部脑组织和全身发生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丘脑前部视区的热敏神经元,使体温调定点上调,导致体温升高。治疗上主要是物理降温及非甾体抗炎药[4-5]。(2)脱水热发生原因多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常应用脱水药物,导致体液浓缩、体内热量散发减少引起高热。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同时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血容量不足表现,注意监测患者的出入量、血压及电解质,对症处理[6]。(3)吸收热以低温或中度发热居多,多由于红细胞溶解后产生及释放各种产热因子,导致机体发热[7]。(4)再出血发热发生原因可能为血小板释放炎性介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8]。多表现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引流液突然变红、血块堵塞引流不畅或引流量增多。患者多出现发热伴有烦躁不安、昏迷加深及脑疝先兆。非感染性发热原因中中枢性高热最多,占总发热患者的44.2%。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热首先应考虑中枢性高热,尤其是退热药疗效不佳时,予物理降温为主、联合使用中枢镇静药及肌肉松弛药降低体温。本研究颅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性发热(颅内感染3.4%,肺部感染9.3%,其他部位感染5.8%)占总发热人数的18.6%。

表1 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后复苏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本组资料显示:(1)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如下:高龄患者免疫力低下,术后产生并发症、术后机会感染、术后转ICU插管上机可能性大[9]。(2)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患者手术时间长,手术创口暴露时间长,术中创伤可能更大,术中、术后感染概率均增加。因此术中注意保暖,减少手术创口暴露时间,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注意保暖及补液,可减少术后发热概率[10]。(3)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患者应用麻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如下:麻醉药物应用时间过长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术后容易出现中枢热。因此术后可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体温持续升高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及冬眠疗法药物[11]。(4)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感染等均可导致发热,术中止血、术后预防再出血,术中及术后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均有益于缩短患者病程[12]。因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以减少术后患者发热概率。

猜你喜欢

中枢性颅脑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