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的伦理选择
2019-05-27姬莹
摘 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重视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的讨论和探索成为当时小说的一个特征。盖斯凯尔夫人借《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塑造期翼的完美伦理形象,诠释自己的伦理选择,传达对社会的道德批判。
关键词:盖斯凯尔夫人;伦理选择;道德批判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是盖斯凯尔夫人创作的唯一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以十八世纪拿破仑战争为历史背景,描述了历史事件和普通人的情感纠葛、爱恨别离,是一部悲伤深沉的作品。悲伤源于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不幸结局;深沉出于人性中的弱点使人物陷入不幸。作为唯一神教的虔诚信奉者,坚信人性是博爱、宽容的,相信爱和谅解的伟大力量。因此,在作品中,盖斯凯尔夫人不断引导人物不知不觉走上以爱和谅解为基准而做出的伦理选择,表达自己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的道德批判。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宗教的感化、正面形象的榜样力量和道德说教。
一、正面形象的榜样力量
海斯特是小说中唯一一个完美光辉的形象,她有博爱的胸襟,高尚的品格,虔诚的信仰。她深深爱着敬重着菲力普,“认为他是自己认识的男人中人品最好,最博得她喜欢的一个”[1],而菲力普却一心一意地爱着表妹西尔维亚。在得知菲力普的心意之后,海斯特默默地把那份深沉的爱埋在心底,终身未嫁。无论何时菲力普需要她的帮助,她总会义无反顾地出现在他身边,毫无怨言帮助他关心他。菲力普离家出走后,她按照菲力普所托,悉心照顾西尔维亚母女;猜测到菲力普重返蒙克沙汶后她积极促成夫妻之间的破镜重圆;在西尔维亚去世后,她又将其女儿视如己出抚养成人。
在海斯特身上时刻闪现人性的光辉,是盖斯凯尔夫人对完美人性的憧憬,也是利他主义的典型。利他主义由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家孔德提出,强调他人的利益,赞美为实现他人的幸福快乐而做出牺牲的精神。盖斯凯尔夫人在“呈现道德主题、进行人物刻画时深受孔德利他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其人物谱中,道德榜样是盖斯凯尔道德理想的人格化体现。”[2]
二、道德说教
“盖斯凯尔的作品说教味浓厚,创作目的之一就是想号召社会各阶级都遵行基督教精神,彼此互忍互让互助互爱,从而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3]小说中对西尔维亚的说教颇多。当海斯特冒着风雨接她们母女前往蒙克莎汶看望被囚禁的丹尼尔时,西尔维亚粗鲁地对待海斯特,待到和海斯特相熟后,她后悔莫及,意识到那种无礼应该痛心疾首,立即悔恨才对。这虽说是西尔维亞的悔悟,但这番悔恨何尝不是盖斯凯尔夫人认为的道德标准呢。结婚后,每每西尔维亚因对金雷德旧情难忘,而对菲力普冷落时,盖斯凯尔夫人都会站出来发表一通道德说教。菲力普做了对不起她的事,真相大白时,她立下誓言再也不原谅丈夫。盖斯凯尔夫人指出她的发誓是一桩罪过,誓言也是邪恶的。“人是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包括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当人性因子控制、引导兽性因子时,也就是由理性意志主导非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时,人才是有伦理意识的人,做出符合伦理道德标准的判断和正确的伦理选择” [4]西尔维亚对金雷德的感情是受非理性意志的支配,对初恋懵懂的追求,以为那就是真挚的爱。所以盖斯盖尔夫人屡次在西尔维亚吐露自己受到蒙蔽的心事时,进行道德说教,批评她缺乏谅解精神。也正是这个弱点造成了她和菲力普悲剧的命运。
三、宗教的感化
西尔维亚是一个淳朴、美丽、孝顺的乡下姑娘,但没有接受过正规文化教育, 不读《圣经》,一年才去一次教堂,自然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谅解精神。金德雷出人意料的归来,如晴天霹雳,西尔维亚的情感世界瞬间崩塌,憎恨隐瞒实情的菲力普,发重誓永不原谅。但在经历种种事情后,西尔维亚愿有个人给她解释《圣经》上哪些深奥的词语,让她找到罪过与神圣的真谛。于是,艾丽斯开始教导她读《创世纪》,教导她从《圣经》中获得安慰。在获知金雷德与富家小姐成婚的消息,她不禁想到:“这要是菲力普的话,他绝不会这么做。她似乎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到菲力普爱情的真正性质。”[5]菲力普为救女儿而牺牲自己,弥留之际,西尔维亚亲吻他,在耳边低声说爱他,悔恨不已。
菲力普隐瞒了金雷德被抓走的事情。一是出于对西尔维亚强烈的爱,二是知道金德雷曾经有过不尊重女性行为,并非光明磊落之人。他会犯爱情至上的错误,是因为对上帝认识不足,不够虔诚,祈祷境界不高尚,夹有私欲。虽然一周去两次教堂,但是为了达到收人尊敬的目标,为了获得荣誉。他离家出走参军,放弃了获得谅解的机会。在战场上就了昔日情敌金雷德的命,意外致残,重返故乡后,寄居在慈善公院,每日进行祈祷,如脱胎换骨了一般。为救女儿跳进大海,在临终之际,和西尔维亚互相理解,虔诚祈祷“上帝保佑我的心上人,让她得到安慰。”宗教洗涤了两人的灵魂,在死亡面前,互相谅解。
盖斯凯尔夫人用文学的形式反映社会状况,警示世人,同时将自己的美好愿景渗透于作品中。但盖斯凯尔夫人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寄托在宗教感化、个人道德的约束和道德楷模的指引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臆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困境。
参考文献
[1] 盖斯凯尔夫人.希尔维亚的两个恋人[M]. 秭佩、逢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254.
[2] 甑艳华.盖斯凯尔社会小说中的多维度社会伦理观.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24):80.
[3] 钱青.英国19 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6.
[4]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8.
[5] 盖斯凯尔夫人.希尔维亚的两个恋人[M].秭佩、逢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487.
基金项目:此文为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盖斯凯尔作品研究》(Y201431952)成果。
作者简介:姬莹,中国计量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