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社会扶贫与乡村振新发展对策研究

2019-05-27张毅谢黎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7期
关键词:扶贫乡村振兴

张毅 谢黎

摘要:文章理论分析得出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加快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医疗、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生态农业跟精准农业的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跟经营体系,积极开发连片贫困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可对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乡村振兴

一、文献综述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发展难题,消除贫困也是我国扶贫战略目标之一,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书记在浙江“两会”上提到“欠發达地区要提倡自力更生的观念,倡导自我发展的能力”。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趋势大概可以分改革开放前跟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我国扶贫政策以单一的救济式扶贫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减贫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跟政府主导下的扶贫减贫工作,扶贫工作重点由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能力的区域性开发扶贫转向精准扶贫。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将14个连片贫困地区作为扶贫主战场, 其目的是为促进14片特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 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支撑。

既往的扶贫文献研究大多基于贫困的视角跟某一单一区域与省份作为研究,很少在基于全国整体区域贫困并集合国家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扶贫研究。如(魏后凯,2014) ,从城镇化跟农村发展的角度指出:“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到达一定增长极限水平后,城镇化率基本接近这个极限水平后,进而完成城镇化,城镇化完成会使“农村发展”问题有效得到缓解,并有望成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希望。(陈燕凤、夏庆杰,2018) ,中国政府多为扶贫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在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在根除贫困跟乡村治理方面成就巨大,但是面临着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后返贫的风险。(覃素平,2019) ,通过分析广西西江经济带通过旅游促进精准扶贫,从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旅游成为精准扶贫的支柱力量。(上官子恒等,2019) ,通过洛伦兹曲线得到FGT指数测算湖北省2005至2016年绝对贫困跟相对贫困情况,乡村居民从事二三产业行业相关工作和政府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降低绝对贫困发生率有较好的效果。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和税收减免政策能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同时降低绝对贫困深度、强度,相对贫困深度和强度。(黎红梅、田松鹤,2019),采用湖南省四大典型经济区228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易地搬迁贫困户承包地处置的因素分析,认为易地搬迁农户在完成承包地处置后,相关部门需加快完善搬迁后续处置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时颁布有关农业用地政策措施。(王林雪、殷雪,2019)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教育扶贫绩效评价体系,从对象识别、资源投入、教育扶贫的产出及成效四方面构建扶贫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为我国现阶段教育扶贫提供参考和帮助。(陈小丽,2015),通过多层次分析法构建三层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湖北省10个少数民族市县的数据,在相同的物质投入下,由于地区自身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社会状况会造成扶贫效果的差异,结果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效果扶贫绩效由于次落后地区,且多数贫困地区实际扶贫效果并不理想,相关扶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鉴于既往的文献大多以典型的小区域扶贫研究为中心,主要以某一扶贫因素、扶贫绩效评价,这样的研究对于某一区域,某一侧面扶贫因素的分析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国家层面基于扶贫工作,特别是在2020年实现全国整体性脱贫的目标任务下,14片连片贫困地区涵盖了大陆整体的贫困区域,集合十九大乡村振新的战略背景研究我国连片特困地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14片连片贫困地区发展问题及现状

通过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得到14片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从2011年至2016年逐年下降,贫困发生率也在下降的趋势下,14个片区在2016年的贫困发生率都保持在14%以下的水平,相较于全国4.5%的水平虽仍然较高;同样,特困地区的人均收入跟消费支出也在逐年增加,说明在自身的努力发展跟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截止2016年,14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同样低于全国2016年居民人均23821元的收入水平。连片特困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跟公公服务同样保持着良好的改善趋势,特别是教育、交通基础设施跟通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极大的改善了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活水平。根据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资料显示得到,集合乡村振新战略背景下,要继续良好保持特困地区经济社会的良好态势,使连片贫困地区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跟共同富裕的和谐发展地区,让特困地区的人民跟全国人民一同在2020年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本文从特困地区扶贫发展并集合在乡村振新战略背景下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加快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医疗、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扶贫先扶智,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学设施跟师资力量都较城市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特别是财政资金在连片特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提高片区老师待遇,改善片区医疗服务水平,完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人才引进跟激励机制;建立贫困地区健康预防体系,逐渐改变由治疗为主向以预防健康为主的健康体系建设。连片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山区,交通闭塞,缺乏完善的交通体系,连片贫困地区拥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其丰富的自然矿产、旅游、农产品、文化历史资源,特别是大部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将是其潜在的巨大的经济资源,但是由于交通因素,长期限制了该地区的发展,因此,整合政府跟社会资金,建立起以公路、铁路(高铁)等为主的交通体系,加大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建设,使其公路纵向延伸链不断扩展;在交通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对外交通体系。

第二、促进贫困连片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积极实施生态农业跟精准农业的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跟经营体系,由于连片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山地地带,很难适应大规模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方式。并且该地区承担着生态环境涵养的功能,不適合搞大规模农业开发,并随着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端变化,因而给该地区特色健康农产品的供给侧带来极大的机遇。国家应不断加大在连片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投入,集合当地民族特色,开发高质量的农产品,延长农产品产业供应链,积极培育农业新产业跟新业态,开发和设计定制体验农业(集合旅游资源),加强农业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新的龙头开发企业,优化连片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政策;同时适当发展以家庭为主的规模化的经营的承包制企业;推进大数据在农业供给侧的作用,发挥大数据在连片贫困地区地区提供数据搜集跟分析的作用,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

第三、一方面积极开发连片贫困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如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及自身自然环境资源跟人文历史遗迹,在既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打造新的国家级特色旅游景区,探索新的旅游发展思路,如适当免费开放景区,把旅游参观人群引导在其他消费方面来,如住宿、美食消费跟旅游产品消费,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注重连片贫困地区精神文化塑造并集合乡村旅游的开发,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乡村文化衰败同样严重,因此重塑连片贫困地区精神文化,使其成为新的人文旅游资源,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唤起远在他乡游子的故土情节,从侧面吸引乡贤回乡建设,为其带来更多的社会建设资本、人才跟技术。

参考文献:

[1]吴永燕.浅谈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J].法制与社会,2016(30).

[2]魏后凯,苏红键,李凤桃.农民市民化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4(03).

[3]陈燕凤,夏庆杰.中国多维扶贫的成就及展望[J].劳动经济研究,2018(02).

[4]覃素平.广西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5]上官子恒,施国庆,黄健元,王晗.湖北省农村贫困状况及脱贫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03).

[6]黎红梅,田松鹤.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承包地处置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搬迁农户调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7]王林雪,殷雪.精准扶贫视角下教育扶贫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9(03).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