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对伴有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2019-05-27陈玲刘燕杜桂容
陈玲,刘燕,杜桂容
(1.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人精神科男区,广东 茂名 525200;2.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早期干预与儿少科,广东 茂名 525200;3.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情感障碍女区,广东 茂名 525200)
伴有幻觉-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患者的感知觉、思维、意志、行为等相关方面出现障碍的疾病,发病时多为青壮年,随着现代人工作上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逐年增高[1]。系统化护理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技能,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患者的应用效果,为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患者的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40例伴有幻觉-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50例。入组标准:(1)按CCMD-3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入组;(2)无躯体疾病;(3)病情稳定。
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19~68岁,平均(39.3±6.5)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8.9±3.3)年。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6岁,平均(38.6±6.8)岁;病程为2个月~12年,平均(7.9±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包括病情询问、排查危险物品、观察体征、卫生监督、指导用药及饮食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加入如下几点护理措施:(1)宣教人性化理念:主动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任何物品,对话时面带微笑,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耐心为患者讲解和疾病相关的知识,告诫患者改掉不良习惯,协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2)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由护士长牵头组建护理风险管理骨干小组,用于日常完善护理的工作制度,小组内护士定期接受培训并优化操作,增加风险意识、防范风险发生[3];(3)使用心理疏导方式造就和谐并友好的护患关系:因为幻觉与妄想患者情绪起伏很大,尽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自杀或伤害他人;并清理病室内外所有有可能伤害到患者的工具,窗台加设安全网,避免患者跳楼;用聊天等形式劝导关于患者的轻生想法、同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平静其情绪[4];(4)个体化对症护理:若患者感到房间不安全,使患者身体不适或患者想要逃离可换床位给患者或带其去外面散步,以减轻和缓解患者症状。因幻觉-妄想而拒绝进食的患者应耐心说服,采取集体进餐时,为减轻患者疑虑应任其进行自选饮食;无效时劝喂进食或鼻饲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5]。比如患者因幻觉症状而拒绝进食时,应耐心地劝解,向其解释只是被害妄想的精神症状,不是真实的,逐步引导,鼓励并支持患者,促进其进行正确并健康的思维活动,促进患者减少幻觉-妄想发生[6]。(5)与家属沟通:因伴有幻觉-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受到惊吓,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引起患者的猜疑及不适感,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除了护士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要沉着冷静,还要通知家属尽可能次数少地来进行探访,即使是过来也要小心自己的话语行动,以免给患者带来任何的不适。
1.3 评价方法
观察时间为6个月,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SQL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及治疗效果以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基本消退、无攻击性、自杀心理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攻击性,自杀心理消失,少有抑郁或暴躁情绪为有效;症状加剧且极具攻击性,有随时威胁本人或他人人身安全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运用χ2检验,两组的计量资料间比较运用t检验。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PANSS阳性分及总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较护理前均下降,且对照组PANSS阳性分、PANSS总分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见表1。
2.2 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在各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NOSIE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NOSIE各因子及总分比较,消极因素分及总分评分呈下降趋势,而积极因素分则升高(均P<0.01),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护理前与治疗后NOSIE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4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分及总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NOSIE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的患者在患有精神分裂的同时又患有幻觉-妄想,两种疾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7]。患者的情绪、行为、表情在疾病的支配下通常会出现异常行为,例如冲动行为、毁坏物品、伤人行为、试图自杀、试图逃离医院等。对患者本身、亲人家属、医护人员是很高的危险因素。在病情恶化后大部分的家属会选择将患者进行住院治疗[8]。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化护理干预在精神疾病护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情况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细心护理,尽力掌握患者症状发作的变化规律,随时随地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系统化护理作为一种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将患者放在护理干预的中心位置,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每一位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又新颖又具备科学性,在满足每位患者的心理需求的同时符合了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本研究显示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患者后,患者的治疗工作可以有序进行,通过训练患者的日常起居、卫生习惯、饮食配合、沟通交流方式以及认知功能,全面地提高患者社会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早日帮助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并且上述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9]。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能力、主动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技能有显著的提高效果,对精神分裂症伴有幻觉-妄想患者及其家属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