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片致严重呼吸困难1例*
2019-05-27党和勤刘燕琳张秀珍
尹 玲 党和勤 刘燕琳 张秀珍 高 洁 耿 涛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山东 泰安 271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因“心前区不适2 d,突发胸痛12 h”于2017年11月21日送我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前壁导联V1-V3 Q波,ST段抬高”,遂以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入CCU。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200/120 mmHg,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否认食物过敏史。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36.8℃,脉搏79次/分,呼吸16次/分,BP:128/65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超敏肌钙蛋白I>30 μg·L-1,肌红蛋白 348 μg·L-1,肌酸肌酶同工酶>300.00 ng·ml-1,B型钠尿肽前体 828 pg·ml-1,余无异常。结合症状、心电图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支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壁)诊断。拟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必要时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手术前一天19:00左右患者行术前准备遵医嘱口服替格瑞洛180 mg st,约1 h后患者出现憋喘,伴大汗,查体:血压150/100 mmHg,心率72次/分,呼吸28次/min,血氧饱和度96%,听诊心律齐,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行心电图检查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演变。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电话沟通后,考虑替格瑞洛不良反应,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 iv,约20 min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给予呋塞米20 mg iv,异山梨酯片5 mg 舌下含化,30 min后症状有所缓解,即给予多索茶碱0.3g iv,硝酸甘油持续泵入,约23点患者憋喘症状缓解,血压140/100 mmHg,心率70次/分,呼吸20次/min,血氧饱和度97%。次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于09:00在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于前降支及旋支病变处植入支架各1枚,术后安返病房。考虑患者本次不良反应由替格瑞洛引起,因此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治疗。续观患者病情,未再出现憋喘、大汗临床表现。术后第3d,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
2 讨 论
患者出现憋喘、大汗症状1小时前服用替格瑞洛180 mg,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服药时机存在时间关联性,并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采取撤药措施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憋喘症状好转。而且根据患者憋喘时心电图,临床药师与医师一致认为心电图为心梗后正常演变,患者此次憋喘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诺氏量表评分为7分(表 1),结果为很可能。综上,替格瑞洛的应用与本次不良反应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表1 Naranjo's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
判断标准: 总分 9 肯定(definite); 5-8 很可能(probable);1-4 可能(possilbe); 0 可疑(doubtful)
替格瑞洛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直接、可逆地抑制血小板P2Y12受体[1, 2],与氯吡格雷相比起效快,抗血小板作用更强[3]。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心动过缓及呼吸困难等,查询文献,在PLATO研究中[4],替格瑞洛组有13.8%的患者报告了呼吸困难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静息时呼吸困难、劳累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夜间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症状多为轻度至中度,仅有0.14%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本例患者憋喘症状明显,伴大汗,给予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仍不明显,相比替格瑞洛药品说明书中的记载的呼吸困难情况,本次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更严重,可判为新的不良反应。
替格瑞洛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尚不确定,其可能的机制有:①可能与内源性腺苷有关,腺苷可增大肥大细胞中组胺的释放,引起器官平滑肌收缩,进而产生憋喘等呼吸困难症状。替格瑞洛不仅可通过腺苷脱氨酶抑制增加腺苷浓度[5],还能通过影响平衡性腺苷转运体1(ENT1)加强局部腺苷反应[6]。②Cattaneo M等人认为增加腺苷浓度不是替格瑞洛引起憋喘的主要原因,因为双嘧达莫比替格瑞洛更容易增加腺苷浓度,但却未见引起憋喘的报道。研究者认为替格瑞洛引起憋喘可能与感觉神经的P2Y12受体被抑制从而增加神经信号传导,产生憋喘等神经兴奋症状[7]。
尽管替格瑞洛可能会引起憋喘等不良反应,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替格瑞洛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8]。而且文献中报道的呼吸困难症状多为轻中度,多数可自行缓解不需停药[9]。对于替格瑞洛引起严重憋喘的情况,建议停药,并给与吸氧等相关支持治疗。近期有研究发现腺苷拮抗剂茶碱可缓解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症状[10],另外正在进行的TROCADERO实验评价咖啡因作为腺苷拮抗剂(200mg bid)对于缓解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作用[11]。对于ACS患者及PCI术后患者,鉴于停药或换药会使获益减少,风险增加,因此停药应慎重,确需停药,建议更换氯吡格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