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控制网平面偏移误差对高速铁路轨向平顺性影响的研究
2019-05-27陶灿
陶 灿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1 概述
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密调整检测大部分都采用绝对测量模式[1-4]。该模式首先要求建立无砟轨道精密测量控制网(即CPⅢ控制网),将测得的CPⅢ控制网测量成果输入全站仪,对轨道进行逐枕测量,得到所测里程轨枕处轨道中线及左右轨道的三维坐标,对比设计的中线线形,可得到实测的轨道平面偏差和高程偏差等数据信息,最终通过这些数据调整轨道的总体线形[5-6]。
目前,轨道精调主要采用德国的10 m弦、30 m弦和300 m弦平顺性控制指标[8],即在无砟轨道精密调整检测10 m弦中,设计正矢和实测正矢之差不能超过2 mm,30 m中波基线每隔5 m监测点设计矢距和实测矢距之差不能超过2 mm,300 m长波基线每隔150 m监测点设计矢距和实测矢距之差不能超过10 mm(如图1)[7]。
图1 10 m弦轨向检测示意
2 CPⅢ坐标偏移量变化试验
为分析CPⅢ点坐标偏移变化对测站点坐标的影响,如图2所示,以CPⅢ的八点测法为例,对某测站进行偏移变化试验,检验其对测站点坐标中误差的影响规律[11-13]。
图2 CPⅢ八点法自由设站示意
当不同个数,不同位置的CPⅢ点平面坐标发生±0.5 mm、±1 mm、±1.5 mm、±2 mm偏移时,各测站点坐标中误差计算结果如表1。
表1中黄色部分为测站点坐标中误差超过0.7 mm限差的结果,表明当CPⅢ点坐标发生变化时,偏移量越大,测站点坐标x和y的中误差就越大,偏移点距离测站越近对测站的影响越大,距离越远影响越小。单个CPⅢ点位变化2 mm的情况下,测站坐标分量中误差Mx和My为-0.24 mm和±0.22 mm,均小于0.7 mm的限差要求,说明在8点法设站情况下,有任意单一CPⅢ点位偏移超过2 mm,设站精度依旧达标,当距离测站最近的3号点和次近的1号点发生2 mm偏移时,设站精度依旧达标;但当距离测站最近的3号点和5号点发生偏移2 mm时,设站精度就超过了0.7 mm的限差要求,Mx和My达到0.71 mm和0.81 mm;当自由测站周围的8个CPⅢ点位坐标x,y全都偏移±2 mm时,其测站坐标中误差Mx和My为-1.94 mm和-1.96 mm。
表1 不同点位、偏差的CPⅢ三维坐标下测站坐标中误差变化 mm
3 CPⅢ点坐标偏移方向与轨向偏差关系分析
如图3所示, CPⅢ点坐标是基于独立测量平面坐标系(xoy)下的平面坐标,然而线路轨道某一点的坐标系为轨道切线坐标系(XOY),设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角度为α。两个坐标系间旋转角α取值可以从0°到360°,当测量坐标系与轨道坐标系间夹角α为0°、±90°、±180°时,即线路任意轨道点的切线与CPⅢ测量坐标系的任意轴平行或者垂直时,平行于轨道点切线的测量坐标分量x(或者y)对轨道横向偏差没有影响,而垂直于轨道点切线的另一坐标分量y(或者x)会产生横向偏差,该偏差值会直接影响轨向的精调偏差。而当线路任意轨道点切线与CPⅢ测量坐标系XOY的x轴和y轴都呈±45°、±135°、±225°和±315°时,则测量坐标的x和y分量对垂直于轨道切线方向的轨向精调偏差影响最大。
图3 CPⅢ坐标系与轨道坐标系角度关系
4 CPⅢ点坐标变化对轨向偏差的影响
4.1 单个测站内CPⅢ点坐标变化对轨向中短波偏差的影响
《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CPⅢ点位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x,y坐标最大较差应≤±3 mm,当测量坐标系与轨道切线坐标系间夹角α为±45°、±135°、±225°和±315°时,对测站所观测的8个CPⅢ点坐标均偏移变化±0.5 mm、±1.0 mm、±1.5 mm、±2.0 mm、±2.5 mm和±3.0 mm,计算测站点的水平坐标偏移量,并分析其偏移大小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规律。用变化后的轨道横向偏差分别减去变化前的轨道横向偏差,统计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CPⅢ偏差时轨向偏差较差计算绝对值统计 mm
从表2可知,CPⅢ点位偏移能够直接影响测站点平面坐标偏差和轨向的变化,当所有CPⅢ点位偏移±3 mm时,轨向变化最大处前后差值为±4.23 mm,最小值为4.13 mm,轨向偏差最大变化值和最小变化值的波动值为0.1 mm,说明单个测站所观测的CPⅢ点位坐标在规范规定的限差范围内变化时,对其10 m弦和30 m弦轨向平顺性变化的影响非常小。
4.2 CPⅢ点位坐标变化对轨向长波偏差的影响
由于规范要求CPⅢ点位之间的间距为50~70 m,则六对CPⅢ点的最大间距为250~350 m,可对300 m弦内的三个测站轨道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计算三个测站内六对CPⅢ点位平面坐标偏移后的轨向偏差。
图4 连续三站自由设站示意
三个测站之间的相对偏移情况如图5所示,图中横向箭头为轨道前进方向,纵向箭头为测站点垂直于轨道前进方向的横向偏移方向。
图5 测站点垂直于线路方向偏移的三种情况
根据《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CPⅢ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Δx、Δy较差应满足±3.00 mm 的限差要求[15],可用相邻测站点横向偏差较差来分析其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当3至10号CPⅢ点坐标分量均取规范的最大偏移值3.00 mm时,将1、2、11、12号CPⅢ点坐标分量按照图5中的第三种情况偏移1.00 mm,并在300 m长波基线中每隔150 m检测设计矢距和实测矢距之差,以试验其偏移对测站点横向偏差的变化情况。A、B、C三个测站变化后对轨道水平偏差的影响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轨道水平偏差较差绝对值统计 mm
通过变化后的测站坐标计算得到变化后的轨道点坐标,然后对300 m弦每150 m轨向偏差与变化前轨道数据的轨向偏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偏差最大的测站点附近所产生的轨向偏差最大,当CPⅢ点位按规范极限值进行偏移后,300 m弦轨向偏差与变化前轨道300 m弦轨向偏差的较差最大值为4.54 mm。该值满足300 m长波基线每隔150 m监测点设计矢距和实测矢距之差(限差10 mm)的精度要求。
5 结论
(1)CPⅢ点坐标偏移量越大,测站点坐标x和y的中误差也越大,偏移点距离测站越近,对于测站的影响越大,距离越远影响越小。在八点法设站的情况下,任意单一CPⅢ点位偏移超过2 mm,设站精度依旧达标,但当距离测站最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点位发生偏移2 mm时,设站精度可能会超过规范要求。
(2)单个测站范围内CPⅢ点坐标发生偏移变化后,轨道坐标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单测站变化对所观测轨道10 m弦和30 m弦轨向平顺性变化的影响非常小。
(3)多个测站范围内CPⅢ点发生偏移变化后,可通过变化后的测站坐标计算得到变化后的轨道点坐标。300 m弦轨向偏差与变化前300 m弦轨向偏差的较差最大值为4.54 mm,说明在当前CPⅢ点位的规范要求内进行轨道精调,能够满足300 m长波轨向精调平顺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