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压迫时间对CT引导下肝穿刺术后并发症影响的观察研究
2019-05-27陈晶徐莉*
陈 晶 徐 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6)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是行CT扫描定位后,在局部麻醉作下利用穿刺枪穿刺肝脏组织,抽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学检查的一种检查操作技术,具有适应证广、损伤小、操作简单和检查结果迅速可靠等特点[1-2]。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有时会引起腹腔内大出血,是术后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预防术后出血、疼痛、心慌、气胸等并发症,临床上经皮肝穿刺术后需绝对卧床,穿刺点压迫,也有个别报道无需穿刺点压迫。本研究根据以往报道选择不压迫穿刺点和穿刺点压迫4 h,观察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入住我科需行CT引导下肝穿刺的患者,共260例入选。入选标准:遵循美国肝脏学会肝脏活检术指南的标准;排除标准:①血小板计数<125×109/L或>350×109/L。②检查凝血酶原时间<8 s或>14 s;③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者。60例中,1例因服用抗凝药物被排除,4例血小板计数未达标,共计255例入组,其中男性136例,女性119例,年龄34~76岁。按照住院号编号,交叉随机分为观察组153例,对照组102例,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备无菌肝脏穿刺包、穿刺枪、无菌纱布、手术衣、2%利多卡因、0.5%碘伏溶液、组织固定液、心电监护仪。穿刺前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1.2.2 穿刺方法:根据患者肝脏病变部位,选取合适的体位,右臂上举置于枕后,穿刺点取较突出的肝叶病灶处。常规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后铺巾,在CT定位下,用2%利多卡因先行局部麻醉,将穿刺针推进至肝包膜,嘱患者深吸气后深呼气末屏气,再次在CT引导下采用一次性活检枪快速打枪,取出肝组织即拔针。拔针后立即以无菌纱布按压针眼5~10 min,CT检查肝脏是否有出血,确认无出血,穿刺点局部用碘伏消毒,再予无菌纱布覆盖,外贴透明膜固定。
1.3 护理方法:术前完善患者各项检查心电图、凝血常规、大生化等,穿刺前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包括穿刺的过程,床上大小便的训练、穿刺中的配合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反复训练“吸气-屏气-呼气”的配合动作。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第1小时每15 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一次;第2小时每半小时1次;无异常后每小时监测1次,共6 h。指导患者绝对卧床6 h,不能自行改变体位,床上大小便,24 h内避免剧烈活动;对照组使用1千克的沙袋压压迫穿刺点4 h,观察组不加压压迫。
1.4 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疼痛(疼痛数字评分法,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穿刺点渗血(>1 cm2);患者自我症状,有无不舒适(包括胸闷、心慌、排尿困难)。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Graph pad 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法,将P值小于0.05和0.01分别定义为统计学差异显著和差异极显著。
2 结 果
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穿刺渗血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症状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例)
3 讨 论
肝穿刺活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是肝穿刺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4],那么预防出血就成为肝穿刺活检的重点。CT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的微创检查,在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经皮肝穿刺活检,可有效避开大血管及其他重要脏器,操作简单、安全、快捷[16]。
为了预防术后出血,术后穿刺点会常规采用沙袋加压压迫,利用重力作用压迫穿刺点,阻止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国内肝穿刺术后临床常规压迫时间至少4~6 h[7-13]。也有报道提示肝穿刺术后无需局部加压压迫[14]。有研究表明术后需穿刺部位局部加压包扎6 h,静卧8 h,24 h禁止剧烈活动[15]。本实验两组255例患者中,我们对穿刺点持续压迫不同时间,观察穿刺点渗血及疼痛、患者自我症状的发生,两组未有一例发生大出血。持续压迫穿刺点,术后需绝对卧床,身体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长时间不能翻身,又害怕穿刺部位出血不敢挪动身体,导致全身肌肉、关节张力增加,不能放松,就会引起腰背部酸痛、胸闷、心慌等不适;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出现排尿困难。在此研究中,我们减少了穿刺点压迫时间,患者疼痛以及不舒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综上所述,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不进行穿刺点压迫不会增加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胸闷、心慌、排尿困难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