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二三事
2019-05-25高维娇
□高维娇
说起妇科肿瘤,估计女性朋友们首先想到的是宫颈癌及其病因HPV(人乳头瘤病毒)。其实,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要高于宫颈癌,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我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2015年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居女性肿瘤的第五位,妇科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见下图。
2015年北京户籍女性居民前十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构成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子宫内膜癌?怎样才能确定究竟是不是得了子宫内膜癌呢?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子宫内膜癌的二三事。
首先,我们常说的子宫内膜癌主要是指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顾名思义,这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和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水平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高。常见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多见于下面两种情况:①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高。比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卵巢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性改变,长期持续无排卵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几率。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升高多见于肥胖女性,有数据证实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5%,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性则增加3倍。这是因为肥胖女性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女性,而脂肪中含有一种叫芳香化酶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促进体内雌激素的生成,由此导致了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之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②外源性雌激素水平升高。所谓外源性的雌激素,主要是指人体从外界摄入雌激素,比如服用一些具有雌激素作用的药物或者是一些女性朋友为了保养身体服用具有雌激素作用的保养品、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等。这些外源性的雌激素同样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因此,如果有卵巢功能早衰或者其他疾病需要应用具有雌激素作用的药品,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规范应用此类药物,绝不能自行使用以及用所谓的“偏方”治疗疾病。至于保养品和化妆品,则一定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其实,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以及适量运动才是最好的保养方法。
另外一类子宫内膜癌则和雌激素水平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这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比较少见,主要有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等特殊病理类型。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有关,最为常见的就是林奇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其次,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即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但由于围绝经期女性经常会有月经不调的表现,因此,对于围绝经期的异常阴道出血,很多女性朋友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正常的更年期表现,不重视这个临床征兆,也不去医院就诊。一部分临床医生也会犯这种想当然的错误,导致了病情延误。因此,对于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或者其他异常阴道出血的女性,首先应该排除了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之后,再按照良性疾病进行处理。
盆腔超声或经阴道超声是临床最常应用的子宫内膜疾病筛查手段,可以对异常的阴道出血作出初步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如果有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建议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3~5天内进行超声检查,此时处在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增殖期,内膜厚度相对较薄,一般不超过3~5 mm,可以反应基础的内膜状况。盆腔核磁对于软组织的疾病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更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病变的内膜组织,常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前的评估。
诊断性刮宫是进一步确诊子宫内膜癌的方法,且可以根据分次刮取的不同部位的内膜组织判断疾病究竟是来自宫颈管内膜还是宫腔内膜。如果把子宫比喻成一间房子,那么子宫内膜就是这间房子的墙皮,诊断性刮宫就相当于拿一个耙子通过门口(宫颈)进入房间,刮掉一部分墙皮(子宫内膜),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判断疾病性质。而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就相当于先伸到房间一个摄像头,看清楚哪面墙上的墙皮有问题,再针对性地去刮取这一部分的墙皮。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子宫内膜,进行针对性地刮宫取材,增加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也可以通过子宫内膜刷(一种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子宫内膜取样,刷取的标本送到病理科或细胞学室,用细胞学方法进行诊断。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尤其是大城市女性,最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公认的子宫内膜癌常见高危因素包括:①年龄大于等于45岁。②糖尿病。③肥胖。④高血压。⑤无孕激素拮抗的性激素使用史。⑥多囊性卵巢综合征。⑦功能性卵巢肿瘤(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⑧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⑨初潮早。⑩不孕、不育。[11]三苯氧胺治疗。[12]肿瘤家族史(尤其是内膜癌或肠道肿瘤)。[13]卵巢和乳腺癌病史。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或者有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的女性,都应该常规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以期早期发现疾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