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链接的社会符号意义:基于机构网络科学新闻的分析

2019-05-25张艺琼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网页导向论文

张艺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665)

超链接作为网络基本结构属性对信息的呈现和传播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它通过起始接点和目标接点将文字段落、文字页面、网页和网站等不同单元级别的信息连接起来,所构成的语篇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区别。超链接的出现和使用不仅仅是技术议题,也在改变着人类交流基本模式以及社会权力结构和实践[1]。超链接在新闻中的使用研究可以揭示新闻从业者如何将新技术融入已有的实践规范和价值体系而发展出新的新闻相关规范和实践[2]。

学界普遍认为超链接可以为新闻带来更多的互动性、可信度、透明度和多样性[3]。互动性指利用超链接将阅读内容选择权交给读者,由他们选择阅读路径;可信度指利用超链接提供新闻相关背景、事实和来源等信息,增加新闻的可信度;透明度指为读者提供新闻撰写过程中信息来源链接,使读者了解新闻制作中材料筛选的过程;多样性则指超链接为新闻纳入不同观点和声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功能表明超链接作为一种新型符号资源能突破传统新闻的时空限制而提升新闻质量和读者阅读体验。但相关研究发现超链接的实际使用未能按所预测的潜能方向发展[3]。网络新闻中超链接的使用率并不高,超链接用于增加新闻报道深度的潜能未能发挥出来[4]。

在科学新闻领域超链接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传统科学新闻受篇幅限制往往无法提供背景、方法和相关术语解释等信息而备受科学共同体的诟病,认为新闻简化甚至歪曲了科学研究工作[5]。因此科学传播界曾乐观预测超链接可解决这些长期困扰科学新闻记者的问题,给科学新闻带来颠覆性的影响[6]133。他们认为超链接不但可以提供详细而有深度的信息链接提升科学传播的效果,并且可以将科学新闻从原来的“权威-公众”单向传播模式转向公众自己可以创造、传播和讨论科学新闻的双向传播模式[7]80。但超链接在科学新闻中的使用是否会跟在其他新闻中的使用一样出现潜在价值?是否存在实际使用差距仍有待研究。

一、文献回顾

新闻超链接使用的相关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统计链接数量和链接导向内容领域。研究发现超链接实际使用率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1998年一项对国外100个新闻网站的统计显示,有94%的新闻没有使用链接[8]。对美国10大新闻网站1999-2002年四年间的超链接使用统计发现,18%的新闻没有设置链接,10%只设了一个链接[9]。该研究还发现导向其他网站的外部链接的使用从1999年的22%下降到了2002年的12%,并且不同的话题所使用外部链接的频率差异显著。2003年一项对15个美国新闻网站特定专题报道共473个新闻故事的超链接分析,显示新闻中超链接使用率有所提高,但网站之间的差别显著:27.5%的新闻没有使用链接,20.5%的新闻只设了一个链接,但部分新闻高达83个链接之多[10];并且94.8%的链接都是导向同一网站的内部链接,只有4.1%导向了其他网站的链接。2008年一项国外研究发现,新闻网站导向其他网站的外部链接使用率不到3%[11]。

相关研究逐渐从早期对超链接使用的统计转向超链接对新闻更深层次的影响。例如超链接对新闻框架的 影响[12]和 超链接在新闻叙事中的作 用[4],以及超链接潜在价值和实际使用之间差距的原因[2]。中文新闻界对超链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链接的潜能讨论、使用建议和超链接对新闻框架和叙事方式的改变等,统计方面讨论则较为少见。

相比于学界对超链接在普通新闻中的大量关注,科学新闻的超链接使用研究较为缺乏。科学新闻中的超链接可以导向论文原文、作者机构、作者、同一话题的以往论文、相关话题的其他论文和同一话题的不同观点等网页,为新闻提供背景知识;并且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使不同读者群体可以在不同层面以不同的方式读取信息[6]133。

超链接在新闻中实际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不多。通过对美国科研机构和大众传媒网站科学新闻的对比研究发现,科研机构网站的超链接使用主要用于实现市场化大环境下的宣传推广,而大众传媒网站则跟其他新闻一样以导向同一网站其他新闻的内部链接为主[13]95。也有研究认为超链接的使用改变了新闻的呈现形式,促使原来的文字导语演化为融合社交媒体个人发布特征的多模态导语,以来自图片库的精美图片吸引读者,突出分享功能[14]。对于超链接在中文科学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尚未有研究进行探讨。

二、数据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

本文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中国高校网络科学新闻。以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为参考,笔者选择了2017和2018年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的24所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以2017年9月15日为节点,该节点之前每所大学选择五条科学新闻。本研究对象限定为基于研究论文的新闻报道,排除综述类论文报道和系列论文成果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向前追溯了半年未发现有相关文章报道,因此实际收集学校为23所,共115份新闻网页数据。每所学校的新闻频率度不同,新闻发布频繁的时间跨度短,不频繁的时间跨度稍长。

为了更好地探讨超链接在中文科学新闻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参照笔者前期所收集的美国高校英文科学新闻数据进行对比讨论。该项目收集了美国45所北美大学联盟成员的著名大学 (如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布朗大学等)网站于2009-2010年间所发布的 90篇科学新闻[13]80。虽然这两组新闻的收集时间存在跨度,但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不是对比,而是以英文新闻为参照物对中文新闻的超链接使用进行讨论,时间跨度不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所有筛选出来的新闻通过火狐浏览器(Firefox)的网页存储插件Scrapbook以网页形式保存下来。保存网页文件中的超链接都处于可点击状态,即我们可随时通过点击超链接在这些网页中的起始接点而到达其相应的目标接点,由此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笔者对超链接的统计分析仅限于网页中与科学新闻内容高度相关的超链接,不包括网站内其他网页也使用的网站导航等结构性链接。

(二)分析方法

超链接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实现,也是一种构建意义的符号。本文对超链接分析的主要思路来源于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理论(Social Semiotics)。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资源在交际中产生意义,所产生的意义系统由社会与文化来决定[15]。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解释经验和构建逻辑关系)、人际功能(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及语篇功能(创建语境关联,体现概念和人际功能)。这三大元功能为解构图片、音乐、建筑设计和超链接等非语言类符号资源提供了意义解构的框架[16]。

基于这三大元功能思想,张艺琼基于美国高校网络科学新闻语料提出了网络科学新闻中超链接功能的分类框架:扩展、资源和互动[13]91。“扩展链接”导向一个多模态的内容展示。科普新闻网页中的扩展链接导向所报道研究的视频新闻、研究者访谈或是相关术语的可视化解释等。非语言符号资源对高深难懂的科学有较强的解释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17]。扩展链接的概念功能相对突出,他们提供关于研究事件或者相关术语的多模态重现。“资源链接”通常以语言形式将读者导向网页作者推荐的资源,包括关于来源信息、机构、作者、以往相关的报道、同期相关报道、同一话题的不同看法等。扩展链接往往是设置在故事文本旁边,而资源链接则通常是嵌入故事文本。就科学新闻而言,科学家们期待这一类链接突破空间限制而提供背景和方法等更多信息[18]。例如术语可以通过链接导向维基百科的解释,方法可以通过链接导向论文的详细内容等。“互动链接”是伴随互联网2.0技术出现的新型链接,是互联网和网络新闻最突出的特征[19]。互动链接在概念意义构建上并不明显,而是促进与新闻相关人物(如研究者、记者和读者等)的分享和评价等互动活动。互动链接所驱动的用户参与可以提升公众对科学的参与度并且有长期效益[7]80。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扩展、资源和互动三大类型进行,同时对超链接的出现频率和设置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一)超链接使用概况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科学新闻的超链接使用频率较低并且超链接种类单一。115篇新闻中有近40%(45篇)没有使用超链接,而早在2009年美国高校网络科学新闻就只有1%没有使用超链接,见表1。我国新闻中有61%(70篇)使用了超链接,但几乎全部为资源类超链接,而美国高校科学新闻则使用了多样化的超链接。

表1 中美高校网络科学新闻超链接使用情况对比

美国新闻全部使用了互动链接,而中文数据却没有一篇新闻使用互动链接。美国新闻中出现了四类互动链接[13]98:(1)分享,提供链接让读者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新闻,使得更多的公众可以在不同的媒体语境中偶遇科学新闻;(2)评论,导向新闻网页中的评论区域,便于读者发出对新闻的文字评价,从而为新闻语篇提供不同于官方的声音;(3)评分,导向对新闻的评分,提供一个既定的评分框架让读者打分;(4)联系,提供记者联系方式,便于读者跟新闻记者联系。这些链接类型主要有助于促使新闻从原来高质量内容的封闭文化转向与读者连接的开放文化[20]。我国新闻没有使用这类超链接,表明这种文化转型在科学新闻中尚未启动。

我国新闻只有1%出现了对研究的传播具有较为重要意义的扩展链接,即导向多模态的科学新闻事件的呈现或解释。美国新闻的这一类超链接的使用尽管不多(20%),但远超过我国新闻的使用情况。115篇新闻中仅有的2个导向视频的超链接,一个为学术期刊的摘要视频展示①http://news.xjtu.edu.cn/info/1004/79150.htm.(2019年2月2日访问),另一个为研究推广机构Research Square所制作的动画影片展示②https://life.xmu.edu.cn/43/96/c3791a279446/page.htm.(2019年2月2日访问)。以高校主导提供的视频在我们数据中出现,可能是由于视频资源需要较多的制作时间、成本和专业知识[21]。这个扩展超链接的数据,说明我国高校科学新闻制作尚未将视频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方向进行开发使用。

我国新闻主要使用了资源类超链接,70篇出现超链接的新闻共计有113个资源超链接。资源超链接中最常见的是导向期刊论文原文在数据库中的页面链接,占了58%,见表2。此外也有25%的链接导向同一作者相关话题论文原文在数据库中的页面链接。这两类链接属于提供新闻来源的链接,有助于提升新闻可信度和透明度。但在市场化年代,论文原文链接能提高论文的可见度,这也是不少出版商鼓励作者在研究发表之后的宣传。比如“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Francis)就鼓励研究者尽可能地在社交媒体链接和学校网站等设链接导向论文网页。有6%的新闻出现了同一研究在其他新闻网站报道的链接,这类链接通过媒体曝光率来暗示研究价值,其低频率跟美国新闻大致相同。有4%的超链接导向图片高清版下载,为其他媒体使用新闻图片提供了便利。我国新闻中也零星出现了机构主页、研究者个人主页和作者学术地位等用于研究者在学术市场建立个人品牌的链接[2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闻中出现的对于科学传播比较重要的术语解释类超链接在语料中没有出现,并且同一网站的其他新闻也没有出现。

表2 新闻中超链接的使用情况

超链接设置方式以在新闻文字稿结束之后为主(占82%)。文末出现的超链接都是以“文字说明+超链接”的形式出现,如“论文链接:http://onlineli 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702134/full”①http://chem.nankai.edu.cn/ejymzhylm.aspx?t=4&m=0&n=3259.(2019年2月2日访问)。在文中的超链接 (18%)则既有在新闻稿原有文字上(如论文题目)设置链接,也有跟文末链接一样出现文字说明的链接。这些链接可为读者提供导航帮助[6]133。在文末出现的链接与传统的来源和出处在形式和功能上都相似,进一步印证了超链接主要用于提供新闻来源的观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12%的链接不可激活,即读者无法点击链接导向页面。这些无效超链接设置表明超链接没有被重视。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科学新闻超链接的设置内容以论文原文为主要类型,在提高了新闻可信度的同时提升了研究可见度。其他类型的超链接使用相对较少,有助于读者理解科学术语的解释链接没有出现。

(二)成因讨论

笔者将基于超链接使用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包括新闻制作流程、读者体验和经济因素[2]。新闻制作流程指利用超链接提供信息来源可提升新闻可信度和透明度,因此超链接可将新闻制作过程再现于新闻中。读者体验则指在准确性、深度、自主性、引导性和分散注意力等方面能给读者带来与传统新闻不同的体验。经济因素指超链接设置需要考虑网页点击量和流量损失等间接影响新闻制作的经济因素。

高校科学新闻的制作流程一般是由研究者本人提供新闻稿,由学校新闻工作人员审核或简单修改后在大学网站发布。研究者作为新闻撰稿人其主要信息来源为研究论文,而不需要像新闻记者一样参考其他信息来源。超链接主要以文末出现的方式提供并且有些超链接无法激活,可能源于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超链接进行核对和重新设置就直接将研究者提供的新闻稿发布。这说明高校的新闻中心未对研究者提供的新闻进行加工。

就读者体验而言,超链接的设置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来选择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使得新闻阅读体验可以从原来传统媒体由新闻机构决定转向读者自己掌控。本研究数据中呈现的相对低的超链接使用率、单一的超链接内容和设置方式在读者体验领域可能无法有明显改变。互动链接在数据中没有出现,表明新闻从权威向读者的单向传播模式依然盛行。贾鹤鹏和刘振华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发布科学新闻主要是为了向领导和资金决策者凸显论文发表业绩而并非是向公众传播科学[23]。本研究关于超链接使用中读者体验的结果也侧面印证了他们的观点。

超链接的使用也跟经济有关,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网页的点击率是新闻网站提高广告收费的主要指标,因此新闻超链接倾向于使用导向同一网站的内部链接增加网页点击率。本研究的数据中没有出现导向同一网站的超链接,可能是因为高校科学新闻中超链接使用的经济因素驱动相对小一些。但数据中导向论文原文的超链接就是由经济因素驱动而设置,它能提高数据库中论文页面的访问率,是出版商鼓励研究者推销论文的行为之一。

四、结语

学界曾预测超链接的使用能提供详细而吸引人的信息,从而提高科学新闻的质量[24],并且将科学传播从原来读者被动接受的单向模型转向读者参与内容创作和传播的双向模型[7]80。本研究通过对中国高校科学新闻超链接使用的统计分析,发现超链接使用率不高、导向内容和设置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实现学界预测的潜能。

猜你喜欢

网页导向论文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