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探讨*
2019-05-25张红
张 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 广东佛山 528000)
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根据所设专业,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学科、专业与行业全面对接,形成学校教育和产业统筹、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业需求为前提,“教”是目的,依据产业需求制定人才知识、能力的教育内容体系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工程硕士属于专业硕士,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对应的专业学位,其本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1]工程硕士侧重工程应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特征,“产教融合”的改革思路正是这些特征的集中体现。
1 “产教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特点
信息社会,信息增长加剧,知识生命周期缩短,当代工程技术人员应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知识能力。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内涵是“掌握各种信息工具以及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素养内涵日臻丰富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力量: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提出,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得信息,能够熟练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和创造地使用信息。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四个要素[2]。“产教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因其鲜明的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1 专业性
由于 “产”与“教”的信息需求都来自于学科专业,因此“产教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专业性要求非常高,通识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往往难以满足其专业需求,“研究生更渴望信息素养教育能够让他们熟悉专业文献检索工具,掌握专业文献的获取,提供实用性强的相关指导”[3]。
1.2 产业导向性
“产教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是统筹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与先进产业结合的培养模式,该研究生学习期间要参与以产业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该研究也是分阶段的。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科学研究有不同的信息需求,科研选题、文献调研、科学实验、成果总结等各环节对信息能力的要求有差异性。所以,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针对不同的阶段要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
1.3 前瞻性
产业对项目先进性、技术创新性、实验科学性要求非常高。信息素养教育要训练研究生对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意识和学习能力,并结合行业特点,讲授判断信息新颖性、相关性的方法,介绍专业性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知识,以利于研究生运用学科前沿信息和尖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2 “产教融合”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国内外实践
2.1 国外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2.1.1 整合式教学
整合式教学是将信息素养能力列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专业知识、科学研究、信息素养三位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美国纽约大学护理部与该校图书馆健康科学学科馆员密切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整合进研究生核心课程,形成了护理硕士五门核心课程的信息素养模块;奥克兰大学将信息与学术素养纳入人口卫生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俄亥俄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将文献综述写作技能嵌入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将循证医学与信息素养技能作为研究生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专业课程;捷克化学工程学院面向化学硕士开设具有明显专业特征的化学与信息整合课程[4]。
2.1.2 基于任务教学
基于任务教学是依托资源,在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体解剖学研一学生通过了解人体结构这一学习任务,学习掌握信息检索知识,在检索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从专业角度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内华达大学口腔医学研究生基于口腔病原体对面部口腔的影响、黏膜免疫机制的概念及口腔菌群致病机制的学习任务,获得信息工具选择、信息工具使用、信息筛选等知识[4]139。
2.2 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2.2.1 运用“阈概念”的嵌入式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运用阈概念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环境科学专业课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阈概念是指“各学科领域内一些核心基础的概念,或可被认为是各学科领域的门户概念,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概念,才能创建新的视觉,获得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5]。北京师范大学面向研一的授课对象,选取环境科学的三个阈概念:“水体污染”“内分泌干扰物资”“邻苯二甲酸酯”确定检索课题,结合专业讲解信息源分布、检索工具选择、检索策略制定、检索结果评价的知识,通过Web of Science和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用报告)介绍环境科学方面的的高水平期刊,利用Note Express或Endnote文件管理软件介绍个人文献的管理方法[5]55。
2.2.2 引入“元素养”概念的多元教学
江苏科技大学针对当下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弊端,引入“元素养”概念,进行了构建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的尝试。元素养是指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信息主体在所处环境中获取、评估、组织、利用、协同产生与分享信息的一组素养能力,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对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2015年以来,该校对五个专业的研究生开展了三阶段元素养教学实践,即基础、提高和创新三个阶段:基础教学阶段采用课堂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主要介绍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提高教学阶段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将第一阶段的通识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加以运用,根据不同的专业,形成检索课题,完成检索报告;创新教学阶段,培养学生面向专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其专业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及捕捉学科创新点的能力,掌握文献综述撰写技巧,熟悉成果分享渠道[6]。
2.2.3 基于导师查新项目的教学
海南大学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为更好地体现专业特点,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将导师的查新项目作为教学案例,“从课题分析、检索数据库选择、检索词检索策略确定、检索结果分析等多角度,为研究生提供文献检索与利用引导”[7],实现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目标。
2.2.4 “翻转课堂”理念和“反幕课”技术的教学
重庆大学从2013年开始进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混合模式的探索实践,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反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育技术,形成了固定班级授课与开放性讲座相结合、实体教学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信息素养课程16学时,分基础模块6学时和提升模块10学时。基础模块讲授信息检索基础理论;提升模块,学生依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任务需求,选择4场讲座。讲座内容以“翻转课堂”模式事先上传到SPOC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练习和提问。实体课教学时,教师精选项目案例,营造真实问题情境:项目文献调研—科技查新—前沿动态—研究创新。这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现场讲座内化知识,探讨问题,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使信息素养教学更为专业、高效[8]。
2.3 对国内外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内外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借鉴,但鉴于工程硕士的产业性特征,一般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不完全适用于工程硕士。尽管目前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内容日臻完善,信息检索理论还是介绍过多。教学涉及的科技查新、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创新、信息伦理等内容,很少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明显不能满足工程硕士的信息需求。国内外基于专业和任务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大都是信息素养教师与院系专业教师联合教学,而工程硕士最希望工程领域的企业导师与信息素养教师联合授课,根据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嵌入相关科研实例,而不仅仅是列举几个专业案例。翻转课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国外应用得比较早,工程硕士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受产业导向动态的影响,需要适时调整,依托教学平台的教学方式使授课内容的增删受限,线上的教学方式未必适用于工程硕士信息素养的全部教学内容。
3 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建设的通知》提出:“必须重视工程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希望各培养单位从2008年起,将‘信息检索’课程增列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2011年又颁布了《关于成立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信息检索课程建设与教学协作专家组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工程硕士的信息检索课建设[9]。此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将全面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视为提升其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工程硕士需要的是匹配产业经济发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要凸显学科专业性,与一般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探讨的正是这种明显职业倾向的“产教融合”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与实施策略。
为了客观地反映工程硕士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一的工程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共设计20个问题,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73份。调查对象的回答分5个层次,5分表示“强烈同意”,从5分到1分强度渐次减弱,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格内单位为“人”:
表1 信息意识调查
工程硕士经过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有撰写毕业论文、参与研究项目、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学习经历,在潜意识里认同信息在学习、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对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但他们对了解学科研究热点、前沿动态信息及领域内专家学者学术观点的热情不高,对专业性检索系统不甚了解。
表2 信息知识调查
部分工程硕士研究生就读的本科院校并没有开设信息检索课,即便有开设,也不能满足研究生阶段的信息素养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工程硕士对本学科高水平中外文期刊不甚了解,缺乏多渠道获取原文的能力。
通过表3可以发现,工程硕士运用逻辑算符检索和调整检索策略的能力还要加强,运用新型信息工具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表3 信息能力调查
表4 信息道德调查
工程硕士的信息素养教育以产业为导向,以创业创新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都离不开对已有信息的合理利用和对自身科研成果的保护。调查显示,工程硕士缺乏对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了解及对引文著录规范的认知。
4 “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重组
信息检索教学是培养工程硕士信息素养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信息检索课有其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文献信息基本知识、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介绍。近年来由于信息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变化,信息检索教学内容逐步涉及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管理工具、信息交流共享等,但其内容缺乏职业针对性,游离于真实问题和信息环境之外,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够。总之,工程硕士信息检索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唯书本知识,过于突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与现实需求差距过大[10]。“产教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能力,要依托企业的风向标,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教学内容体系,保证“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信息问题,从而成为一种围绕任务需求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11]。教学内容要将信息知识植入自身学科知识网络,破解学习中的现实难题,为日后行业趋势分析、知识创新及专利发明奠定基础。针对基于“产教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施教者要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突出理论的应用性、实践性、选择性和先进性。“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是基于通识信息检索理论、技巧基础上的学科专业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以“学院式”占主导地位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硕士研究生面向实践、面向未来解决问题的需要。
4.1 融合专业的信息意识教学
“信息意识”一般情况下是在课程绪论部分讲授,仅仅是单纯的名词概念解释。工程硕士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训练,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而毫无学科专业特征的内容讲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信息意识的提升效果甚微。授课者应压缩“信息意识”概念式讲授内容,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化倾向,以增强针对学习任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意识为思路设计教学内容,如:结合专业课学习讲授学科前沿知识、热点动态及领域内权威专家学者学术观点的信息需求意识;针对实验实习环节,要有数据分析、实验现象解读以及实验方法创新的信息需求意识[11]25;身临其境地分析从项目选题到成果发布交流全科研流程的信息需求意识;与撰写学位论文深度耦合的信息意识教学内容应包括选题的查新、中外文参考期刊选择、专业门户网站、专业论坛、科学家博客、学术规范等信息需求意识。总之,从行业和企业实际项目的维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意识教育,可以提高工程硕士未来在企业的科研效率和水平。
4.2 契合实践的信息知识教学
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的信息环境因人而异,依赖就读学校图书馆获取所需信息将不再是主流渠道。为适应未来一定时期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知识教育不能局限于图书馆订购的信息资源,而应传授多途径获取信息的方法,精炼馆藏信息源知识单元教学有关电子书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的介绍,充实综述文献、专业核心期刊、专利技术、行业标准、产品样本、科技报告、科技年鉴、专业门户网站、科学家博客、原文传递、论坛文献求助平台等教学内容[12];切忌孤立地介绍信息类型,而是要客观对比科学评价信息源的特征,讲授选择最佳信息源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原文或科学数据的方法以及跟踪最新信息的技巧。突破传统的信息知识教学内容布局,从工程技术和工程应用角度讲授信息知识,有助于工程硕士运用信息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4.3 嵌入职业的信息能力教学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的教学内容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如何让工程硕士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硕士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是在特定任务环境中的实战性教学及项目训练,以产业前沿技术、核心工艺和实体经济的共性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切入点,拟定工程技术研究选题,围绕研究进程“根据按相关性排序的搜索引擎以及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的搜索工具的不同特性,分别编制合理的检索式”[13],讲授检索各类信息源的关键词、主题词、逻辑算符和调整检索策略的技巧。由于从不同信息源检索到的信息与所需信息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引发了信息过载带来的筛选和评价问题。为培养学生基于需求的信息评估和遴选能力,信息能力教学对相关的评价工具如Web of Science、 Elsevier等数据库的过滤、分析功能应重点介绍,以便筛选出所需领域高点击率、高被引、同行推荐等核心文献[12]14;为了组织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应重视对文献管理工具Note Express、Endnote的介绍;此外,教学应传授学术文献的阅读分析方法,引导工程硕士寻找研究热点、学科交叉点、研究空白点[14],从文献信息中发现创新的契机,进而在行业领域深入研究,取得技术创新成果。
4.4 联系实际的信息伦理教学
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新工科的发展,赋予了工程硕士创造发明的历史使命。在投身与践行制造强国战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会利用各类信息解决难题,其中知识产权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故良好的信息伦理是工程硕士必备的职业素养。信息检索课应强化有关学术道德的教学内容:实验数据要翔实可靠,不将他人的实验数据视为自己的实验成果;遵守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的相关法规并合理、规范使用,通过学术不端案例进行警醒教育;增强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防止他人直接拷贝,在科技成果公布时应“利用撰写工具将文档转换成具有防复制、加密等特定功能的文档”[15],如PDF图片等图表文字处理工具。
5 “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士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实施策略
5.1 合理定位
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要提高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认识,给予不同类型研究生合理定位,改变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做法。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要研究产业变化,紧跟产业发展,了解产业动向,听取行业专家建议,在培养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与方式、实习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工程硕士教育的特征,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
5.2 案例教学
工程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教授应用理论和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实效性,案例教学恰恰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度,授课教师是一支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其中企业导师来自于专业领域,有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多数以案例教学为主。信息素养课教师与企业导师密切合作,选定企业导师来自一线的案例实施信息素养教学。广东佛山是陶瓷之都,企业技术人员持续关注陶瓷产品的发展变化,陶瓷产品发展的关键是其核心技术。围绕“陶瓷核心技术发展趋势”这个案例,授课老师首先利用专利文献检索陶瓷生产厂家申请的专利,从专利说明书中挖掘最新核心技术的详细说明;其次通过科技文献数据库检索陶瓷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的前沿信息,考虑到工程硕士未来的信息环境,案例教学除了介绍图书馆购买的专利资源和文献数据库,还专门讲解与案例相关的免费信息资源及其检索方式、检索途径、检索结果分析等。
5.3 专业教学
嵌入式与跟踪式教学是“产教融合”信息素养教育的两种有效教学形式。信息素养教师要走进专业教学课堂,专业教学要实施基于资源的教学,将信息素养渗透于研究生专业课程目标中,两方面的教师要全方位深度合作。针对工程学科某一门专业课师生的信息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以嵌入专业课的形式集中讲授学生所需信息知识。如“控制工程领域专题”课程教师希望学生掌握与控制工程相关的信息类型,学校的信息素养教学团队就根据工程硕士关注的最新技术、工程规范、产品标准等实用性较强的信息需求,嵌入专业课程重点讲授专利文献、工程标准、科技报告、产品样本等资源类型的特征,信息需求与信息类型的选择,信息需求与信息检索特点的匹配关系。除此之外,老师也向学生详尽介绍国家权威信息资源,如国家经济信息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国研网、中宏网、中经网等;跟踪工程硕士的实践项目,围绕项目进程开展信息素养教学和信息咨询服务。例如我校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参与了“电动汽车”的研究项目,在初始阶段,信息素养教学为其提供研究项目相关的国内外论文、专利、成果的检索咨询,讲授利用信息源进行科技查新的方法;中期阶段,通过手册、科技报告、标准、产品样本等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训练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数据与结论对应的解读等数据利用素养;项目后期,检索的全文型文献要求体现电动汽车的前沿技术,熟练运用文件管理软件,能规范撰写科技报告,掌握合理使用文献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5.4 行业评价
“行业是直接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状况最了解。专业学位是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拥有最重要的发言权。”[16]工程硕士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能否适应行业发展,完全取决于他们能否解决生产设施建设、产品设计开发及经营销售和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工作难题。行业是评价“产教融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成功与否的主体,所以保障行业话语权至关重要。引入市场机制评估“产教融合”的教育质量,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