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9-05-24朱磊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究实践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服务于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的微视频单元,并借助相关网络学习平台等技术工具作为支持学生进行无缝学习的载体,实现学校与家庭无障碍联通、教师与学生共建共享学习资源、线上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通过智能设备终端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作者通过相关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的反馈,建构出基于微视频的小学各学科无缝学习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微视频资源;无缝学习;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8-0001-05

随着微课、微学习、微讲座、微反思等“微”形态事物的不断涌现、广泛传播和应用,人们开始迈入“微”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各类移动设备为载体的网络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大众共享。其中,以短小精炼为主要特征的微视频资源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

微视频资源借助相关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生进行无缝学习,实现学校与家庭无障碍联通、教师与学生共建共享学习资源,以及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通过智能设备终端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不仅是对学校教學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也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解决学生学习的差异化。在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发生了重大改变。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无边界化,让学习随时发生。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即代表知识点学习的结束,这样的教学缺乏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现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缺少学校和家庭、课堂内和课堂外信息化联通的桥梁,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理解。当前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微视频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基于网络平台,利用微视频资源构建支持学生无缝学习的环境,实现学校与家庭的联通,让学生的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

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微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获取更多的有效资源,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学习,强调学校与家庭、课堂内与课堂外、课本知识与拓展知识、同伴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关系,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与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社区。

二、微视频和无缝学习的概念与定位

在“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任课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制作的微视频为主要学习内容,选取合适的网络学习平台及技术支持下的其他沟通交流工具作为联通学校与家庭,课前、课中与课后贯通学习的主要载体。

1.微视频资源

微视频资源主要包括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制作的、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精讲内容视频、课后辅助学习视频资源以及拓展学习资源,也包括学生在某节课学习完成后进行知识深层次加工,并将其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的资源,通常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同时,还包括部分学生或家长提供的相关视频学习资源。

微视频更符合当前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碎片式获取信息方式,尤其是碎片式学习方式。在众多类型资源中,视频资源凭借着多感官刺激、蕴含内容丰富多样、呈现方式生动有趣的特点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资源类型。

如教师课上用一种方式解答一道题,课后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了另一种解法,可借助视频制作软件工具,陈述自己的思路或是直接进行解答,并借助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自己制作的视频资源展现给教师及其他学生,以供大家进行学习和交流。

本研究所提出的微视频学习资源囊括上述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对微视频资源的录制形式也没有特殊的限定要求,人员可以是学习者(提供者)自己,也可以是小组或多人录制的知识微视频。

2.无缝学习

无缝学习的概念最早于 1996年由乔治·库(George Kuh)提出,是指将曾经被认为是独立且不同的经验,如课堂内和课堂外、学术和非学术、课程内与课程外、校内和校外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便实现学习的完整性或连续性。

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陈德怀等在2006年重新定义了无缝学习,是指学生在拥有至少一台设备的支持下,跨越不同情境体验学习的连续性,这些情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情境、个人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等。Sharples 等认为无缝学习是通过整合地点、时间、技术和社会环境让学习者体验连续性的学习。

本研究将“无缝学习”定义为:从学习时间来看,学习者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持续性学习;从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来看,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形式的有机结合,学习者既可以通过实物资料(教科书、参考书等)进行知识再加工,也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相关网络学习平台等,依据自身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源进行深层次学习。

无缝学习也对参与实践研究班级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整体学情及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借力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视频学习资源,旨在实现学习方式从单一转向多样,学习内容从课本规定的基本知识点延伸至拓展性知识。

通过这种“无缝式”学习方式,辅助学习者完全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1]

三、微视频资源下的无缝学习模式研究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实际情况,鉴于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科特点和现阶段学科教学的实际,我们将无缝学习模式概念分为全无缝式和半无缝式。

全无缝学习模式(见图1),以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为主,在微视频教学环境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学习从而达到知识技能训练,即知识外化、成果再造、上传共享、师生评价、交流反思。

半无缝学习模式(见图2),以艺术、体育、信息技術学科为主,将学生异质分组,教师引导学习,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同伴协助,进而交流展示,最终进行师生评价。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自身知识及经验,设计并组织相应学科的教学,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强调学校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无缝学习模式下打造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社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也有明显提升。

1.基于微视频资源的全无缝学习模式

(1)课前微视频学习环境

学生课前进入网络互动平台观看课前微视频,确定任务、记录问题。学生通过对微视频的学习,带着教师在微视频中布置的学习任务,实现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复习和对新学习内容的预习。学生将观看课前微视频产生的疑惑问题发布至网络平台,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将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并发表问题。

(2)课中学习环境

①学生异质分组。教师将班内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即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尽量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②教师依次解决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遗留的问题,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给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③小组协作、同伴互助。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充分交流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鼓励先完成任务的学生或小组以“小老师”的身份,对其他同伴进行协助;④教师总结、及时反馈。教师通过引导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3)课后微视频学习环境

①学生观看课后微视频。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进行筛选、组合并布置梯度巩固练习作业,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互动平台,学生课后下载观看;②学生以纸质形式完成教师的梯度练习作业,特定小组的学生完成微视频的录制,每个小组轮流录制微视频,通过讲说学习任务并以微视频的形式录制下来;③学生通过微视频共享学习。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录制的微视频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分享,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④师生点评、遴选分享。教师和学生通过观看特定学生录制的微视频,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选取优秀微视频作为案例在下次课堂中展示,也可作为学校社团的支撑示范素材,供社团成员交流学习使用。

2.基于微视频资源的半无缝学习模式

(1)课中学习环境

①学生异质分组。将班内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六人;②学生观看微视频,教师给予引导。教师在课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课中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并在观看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或示范;③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堂任务;④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小组内部成员进行交流分享,协作完成课堂任务,鼓励先完成任务的学生或小组以“小老师”的身份,对其他同伴进行协助,每组派代表进行“接力”式演示,展示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⑤生生互评。组外学生点评展示效果,并给出整改建议;⑥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评价,指出优缺点,给出建议。

(2)课后微视频学习环境

课后微视频学习环境主要涉及学生的技能训练,具体如下:

①学生实际操练。学生通过对课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操练,完成特定技能的训练;②录制微视频。每个小组轮流录制微视频,特定小组的学生可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实际训练,以微视频的形式完成录制;③学生微视频共享。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录制的微视频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分享,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④师生点评、遴选分享。教师和学生通过观看特定学生录制的微视频,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选取优秀微视频作为案例在下次课堂中展示,或可作为学校社团的支撑示范素材,供社团成员交流学习使用。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除日常的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媒介,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微视频提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使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多途径发展。

在小学不同学科中,开展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针对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微视频的方式,通过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无缝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提高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让有意义的学习和深度学习随时发生,有效的微视频学习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2]

四、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研究分析

1.实验学校基本信息

笔者对西安市J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确认其存在的问题。问卷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和题量等各方面都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校验,符合本研究的要求。

2.研究对象

本项目研究对象面向西安市J小学全体学生,但由于课题目前处于实践阶段,无缝学习模式重点在三、四年级展开实践。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该小学参与无缝学习模式课程学习的三、四年级小学生展开调查。

本次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投放,发出问卷281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100%。此次调查是小学生在家长陪同的方式下进行填写的,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家中有电脑、平板或移动通讯设备的样本数高达99.29%,故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名为《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①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和家中微视频媒介设备等三个方面的个人信息进行采集。②主要内容。为了详尽掌握学生进行无缝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我们从无缝学习模式的课前实践、课中实践、课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问卷共设计20个题目,其中基本情况3项,课前实践4项,课中实践2项,课后实践10项,主观收获方面1项。设计的问题多从小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比较客观、明确,易于作答。

4.研究结果分析

(1)课前无缝学习模式实践效果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小学生对课前观看教师分享微视频的喜爱程度较高,73.67%的小学生对此表示非常喜欢,21.71%的小学生表示比较喜欢,仅有4.27%的小学生对课前观看教师分享的微视频喜爱程度表示一般,0.35%的小学生对课前观看教师分享微视频不太喜欢,而完全不喜欢的样本数为零。显然,小学生对课前无缝学习模式的实践呈现出比较认可的态度。

从小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对促进新知识感兴趣程度的调查结果来看,多达58.01%的小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35.23%的小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仅6.05%的小学生表示一般,不太感兴趣的占比0.71%。由此得出,课前无缝学习模式的实践普遍认可现象明显,课前微视频资源发放的整体利用率较高。

(2)课中无缝学习模式实践结果

课中主要针对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展开调查,根据对小学生关于小组协作形式解决问题的喜欢程度调查结果来看,63.71%的小学生非常喜欢课上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近28.11%的小学生表示比较喜欢,仅有占7.47%的小学生态度一般,表示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总数占比不到0.71%。

对于在课中让“小老师”或你成为“小老师”帮助学习的喜欢程度调查显示(见图3),有65.48%的小学生表示非常愿意,23.84%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显然,小学生对于课中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持肯定态度,并且对参与协作交流并帮助他人表现出的积极性较高。通过小组协作交流互助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设计理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课后无缝学习模式实践结果

课后无缝学习模式主要为学生在课下通过录制自己的微视频,了解课后无缝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

从小学生对课后录制微视频的喜欢程度来看,非常喜欢课后录制微视频的小学生占比41.28%,比较喜欢的小学生占约29.54%,有占22.42%的小学生态度一般,不太喜欢和不喜欢课后录制自己的微视频的小学生各占4.63%和2.13%。由此可见,对课后录制自己的微视频小学生普遍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通过关于对小学生录制微视频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来看(见图4),超过87%的学生选择认为知识的讲解和讲解过程比较重要,同时还有超过24%的学生认为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夸奖比较重要,另外选择视频清晰度的学生接近23%,剩余选择外在形象和其他因素占比17%以上。由此可见,小学生对录制微视频中知识的讲解过程重视程度较高,从而体现小学生课后录制微视频是以学习知识为出发点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時学生在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夸奖和视频清晰度等因素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因此,在课后无缝学习模式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适当的帮助,配合小学生录制完成自己满意度较高的微视频。

通过调查以录制微视频这种形式完成作业对小学生知识巩固帮助程度来反映课后无缝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根据调查数据可知,61.21%的小学生认为对他的知识巩固非常有帮助,29.54%的小学生认为录制微视频对知识巩固比较有帮助,8.90%的小学生认为对知识巩固帮助程度一般,仅占约0.35%的小学生认为不太有帮助。由此可见,通过录制微视频的形式对小学生知识的巩固帮助程度比较明显,侧面反映课后无缝学习模式应用效果显著。

(4)主观问题收集情况

问卷最后设置一道主观问题“说出老师用微视频教学以来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有没有收获?”目的旨在了解无缝学习模式应用对小学生学习的收获与帮助的具体体现。我们通过问卷数据发现,学生普遍表示有收获,见表2。

5.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伴随着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教学媒体迅速崛起,无缝学习模式成为当今课堂学习中炙手可热的模式选择。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无缝学习模式实践应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小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的形式巩固旧知,激发兴趣。通过课堂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建构,再到课下成果分享,既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基础,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团队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堂之外主要体现为以微视频支持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视频观看和录制任务,而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微视频学习资源以其生动的多媒体形式,以实现创设情景、模拟或放大微观形态,再现真实景象或引发话题思考等目的,使学生在情感上对这一教学应用持正面、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增强了自己对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对传统教学的接受感到困难的后进生,往往会对学科枯燥无趣的知识学习产生恐惧、消极的心理,甚至是放弃的心态。而微视频学习资源能很好地化解这类负面心态,以其新颖、生动的表现形式使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以其巧妙的结构安排,使后进生发现更容易的接受思路,进而以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按照现行教材章节、知识体系,列出知识图谱和学科教学的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学科教师从注重内容的教授,转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再创造来感受微视频资源下的无缝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该学习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利用微视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解决学生学习的差异化,微视频的应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弥补了课前、课后的学习空缺。微视频精细教学内容,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制作微视频,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与分享交流,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微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无缝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有意义而具有深度的学习随时发生,最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目前,在研究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继续努力。一是在实施操作中,家长和学生处理微视频的能力参差不齐;二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因学校地域不同,教师微视频应用的能力也存在落差。后续我们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无缝学习模式实践探索研究——以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8(Z2):126-128.

[2]余明华,彭红超,祝智庭.“互联网+”视域下的无缝学习体验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1):19-25.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研究实践
让“有效教学”浸润小学体育课堂
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实践
标准化、信息化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标准化、信息化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相关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