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L校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研究

2019-05-23董姚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大数据

董姚娣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L校审计信息化课程没有摆脱传统数据环境的影响,改革审计信息化课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L校审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与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信息化审计课程改革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改革审计信息化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大数据;课程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02

0 引 言

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技术方法是否运用得当。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单位应通过分析格式多样的审计数据,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这些联系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找出审计需要的有用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1 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审计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审计技术先后经历了账表导向审计下的审计技术、制度基础下的审计技术、风险导向下的审计技术、信息化环境下的IT审计技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审计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从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看

随着被审计单位数据量越来越大,互联网数据越来越多,加上传感器、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数据量大、结构多样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在采集数据时进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存储、分析、挖掘,都必须运用大数据技术。2017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2017年影响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了“当前对会计从业人员影响程度最高的十大信息技术”和“未来对会计从业人员影响程度最高的五大信息技术”,“大数据”位居十大信息技术之首。《“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专门列出一个段落,要求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1.2 从传统审计技术的局限性来看

在大数据出现之前,审计数据主要包括被審计单位的账务、业务数据以及其他途径采集的数据。一方面,由于无法收集和分析审计对象的全体数据,所以在审计项目中一般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采用审计抽样方法提取能够体现审计重要性的数据样本,通过关联分析和趋势分析,发现审计疑点和线索。但该方法可能使一些包含重要审计线索的数据样本由于人为误判不能出现在抽样样本中,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另一方面,如果仅把目光局限在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上,没有关联整合与被审计单位相关机构、区域和行业数据,就无法通过比对相关数据,从整体上发现审计疑点线索,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传统审计技术存在局限性,恰恰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所在。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方法,不仅能够对全量数据进行多视角、全方位分析,还能在机器学习、统计模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趋势,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在审计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L校信息化审计课程分析

长期以来,L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审计课程教学工作,面向审计学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审计课程,其中,开设理论课50个学时、实验课30个学时。然而,从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看,L校审计信息化教学安排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审计思维没有跟上审计技术的发展要求

L校开设的计算机审计课程包含电子数据审计内容。从讲授重点来看,无论是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预处理、审计数据分析还是审计数据验证都在局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发现局部问题的线索,依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完成电子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通过取得足够多的数据,寻找一个满足所有已经看到的数据概率模型,不做任何假设,利用信息消除不确定性,从而对事实做出还原,对未来做出预测。换句话说,大数据技术的关键就在于改变传统数据采集、处理的技术和方法,促使审计人员树立“样本=总体”的理念,善于从总体把握审计对象,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找出审计线索。通过分析L校计算机审计的讲授内容可以发现,审计课程没有利用审计技术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思维模式,没有向学生传递大数据的技术和理念,从而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审计实践工作。

2.2 审计技术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数据环境

在L校计算机审计课程理论教学中,审计工具主要有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数据库软件,重点学习运用Excel软件,通过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发挥数据查询功能,通过编写SQL语句查找相关审计线索。然而,如果结构化数据数量不断增长,由于高昂的代价,高校很难通过扩展硬件来应对,分析能力会受到极大制约。此外,如果审计数据中出现非结构化数据,不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很难实现。

2.3 没有构建审计实践平台

审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L校共安排了30个学时的计算机审计实验教学课时,主要包括基于Excel表格审计实验、基于SQL Server 2008的审计实验、信息系统审计实验等,但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开展审计工作的方法。因为如果审计数据量很大,且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或处理多个维度数据时,无论是Excel软件还是SQL Server数据库,都会力不从心。此外,审计环境不会千篇一律,只有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亲身经历审计工作的各种环境形态,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仅安排学生坐在教室开展模拟审计,无异于纸上谈兵,对提高学生审计能力帮助不大。

3 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建议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陈部长的讲话给出了教育效果的评判标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大数据审计技术,就会很难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因此,开设审计信息化课程的学校要把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学会审计工作作为审计信息化教学成效的重要评判标准,任课教师要重点引导审计专业学生树立大数据思维,掌握大数据技术,按照全数据审计模式,关联整合审计对象的相关机构、区域、行业数据,建立分析模式,找出疑点线索,提高审计质量。

3.1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思路

学校应充分认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坚持把审计信息化课程作为审计专业学生的核心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提高学分占比,增加课时安排,修订教学计划,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设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算法教学内容,增加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应重点学习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审计行业的优秀人才。

3.2 增加案例教学内容

信息化审计课程任课教师要总结分析大数据的审计特点,结合行业和历史审计资料,通过逐步积累归纳编写教学案例,形成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课前,任课教师把教学案例提前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课下完成学习思考,收集学生反馈的重点难点问题;课上,任课教师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之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审计小组,使用案例中提供的数据,分别确定审计组组长、审计项目主审,并配置审计人员,从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到利用大数据方法动态采集和分析数据,指导学生完成审计取证、撰写审定报告等全流程审计工作。

3.3 搭建审计实践平台

要想提高审计专业学生的审计能力,必须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深入审计工作一线,参与具体审计实践。学校可以与审计部门、企事业单位、审计事务处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具体审计工作中,通过专业审计人员传帮带,全面了解审计部门、企事业单位、审计事务处的运行模式,从操作层面学习审计流程、采集动态数据、制定数据分析方法、体会现实审计环境、提高审计实践能力。在审计实践教学结束后,学校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学生审计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感悟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反馈教学组,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计算机审计教学始终与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祥健.IT环境下审计信息化教学体系重构[J].财会通訊,2013

(31).

[2]王伟.计算机审计课程开发与建设探讨[J].时代金融,2013(11).

[3]刘国城,王会金.大数据审计平台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7(6).

[4]刘星,牛艳芳,唐志豪.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5).

[5]郑伟,张立民,杨莉.试析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式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2016(4).

[6]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7]谭翔纬,蒋慧勇.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3).

猜你喜欢

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大数据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企业如何开展ERP风险审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化现状与解决办法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