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2019-05-22李振寰

商场现代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优化路径预算管理

摘 要: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在全球经济自由化背景下,外资企业的数量也急剧增多。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国内宏观政策、国际经济格局等,面临的压力日趋严峻。引入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对资金、人力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预算管理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随后外资企业特点对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为外资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外资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一、引言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有助于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进行资源要素的协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效率,增强竞争力。为提高资源要素控制水平提供了思路,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与评价,调动全员性地参与其中,协调企业有序运行,形成完备的资源要素管理体系。

二、预算管理的概念及目的

1.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管理(Budget Management),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核心,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如资金、人力等,控制开支、预测利润,全面反映未来一定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战略工具,对企业经营运行的各项活动进行预测与评估,调动全员性地参与预算管理中,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行,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以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2.预算管理的目的

企业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够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科学测算最终的经营效果。从企业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出发,确定预算方案,全面掌握企业经营情况。二是,预算细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预算实现目标的量化,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调动各部门、全员的参与性,促进各机制的有效运行。四是,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帮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内部资源、活动进行全面整合,以经营目标为战略导向进行资源的调配,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三、外资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预算管理中风险管控能力存在缺陷

外资企业多为集团化管理,规模大、甚至在国内多个城市跨地域经营,受到多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仅有来自国内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税制改革的限制,还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由此,必须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结合市场动态调整战略方向。目前,外资企业大多将本国运用较为成熟的预算管理体系直接照搬,未充分考虑国内的市场环境、政策体制,且存在着地域差别,照搬的预算管理体系难免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导致对市场的风险管控能力存在缺陷。相较而言,外资企业的管理层重视风险控制,设置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实施预算管理时,存在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预算管理只着眼于短期经营目标、对政策法规及国际市场信息把握不足等问题,导致风险管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例如在预算制定、执行过程中,仅着眼于国内市场风险、短期风险,风险管理程序固化缺乏灵活性等。

2.预算执行中信息共享建设有待完善

近年来,外资企业在国内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部分集团型、大型企业着手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的在于实现信息共享、降低成本等。但在预算管理中应用不足,尚未形成内部交流的有效平台,在预算制定、执行、考核难以进行有效地跟踪监督与审计。缺乏预算机制体系,未将预算考核纳入到部门、员工的绩效管理中,难以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制、预算考核机制,但都侧重于静态管理,未实施有效地跟踪监督、追溯预算。外资企业内部主要部门应用了金蝶、用友ERP系统,未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执行与监督,对预算合理性、必要性未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但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普遍存在着预算执行监督不足,流于形式,尤其是跨地域经营中因信息共享建设不成熟,导致难以动态地实施预算执行监督、动态调整。

3.预算指标考核分析能力需加强

目前,外资企业的预算指标考核更集中于财务指标,如净利润、成本费用率、营业收入等,单纯地依靠定量指标的考核,可能会忽略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非财务指标,导致潜在的风险长期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外资企业在经营运作中面临着瞬息变化的环境,财务数据往往是一定期间根据相关经营情况所生成,如月报、季报、年报等,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可能因未及时发现指标异常而造成较大的风险,由此,预算指标考核应兼顾财务、非财务指标,以便全面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同时,在预算指标考核分析中,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深入剖析,与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使分析更准确、更深入,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四、外资企业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

1.强化预算管理中的风险管控能力

预算体系具有动态性,外资企业强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跟进内外部环境变化,如国际竞争格局、宏观政策、市场变化等。在预算编制阶段积极从各方搜集信息,外资企业既要考虑市场竞争格局,又要考虑内部业务发展目标,引入风险管理指标进行量化与识别,规避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风险管理部门要动态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有序降低潜在风险。外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相关法律、税收的影响较大,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对预算体系进行及时调整,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维护其市场地位。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将预算管理与外资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格预算方案执行,提高风险管控的灵活性、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2.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已被广泛地运用于集团企业中,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外资企业大多为集团型企业,规模较大、跨地域经营,实施FSSC有助于减少分子公司财务部门重复建设的问题,将简单、重复的财务工作集中处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低下的弊端。目前,外资企业大多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但未将预算管理、指标下达等完全融入到FSSC中,如预算编制以各部门、子公司为单位,耗费人力、物力且编制准确性并不高,若将财务集中处理原则融入到预算编制阶段,由各部门、子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报送初步预算,FSSC指定专业人士进行预算编制的修正,既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也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又如一些与财务指标密切相关的预算指标执行监督与考核由FSSC负责,能够动态掌握各部门、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并给予提示与督促,增加外资企业预算管理与执行的透明度。

3.提升预算管理的考核分析能力

预算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预算指标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外资企业的战略管理,必须提升预算分析能力,既要对财务指标进行纵、横向对比,还要对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等非财务指标纳入其中,从而全面性、综合性地实施预算管理过程,确保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着力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强化财务、审计相关知识的培训,协调预算中编制、管理和执行的能力,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促进企业绩效的全面提升。在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的考核,调动全部门、全员性参与其中,内部监督核算要公平、公正、透明,完善激励制度,设置合理的权重在员工与部门间分析,与薪酬挂钩。充分考虑外资企业预算中的不可控因素,制定灵活的执行机制,对于存在的错误与偏差及时纠正,全面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语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经营过程中,近年来面临着优惠政策减少、“营改增”变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条件,将运营管理着眼于提升预算管理、强化资源调配,具体包括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提升考核分析能力,有助于促进外资企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外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9-9.

[2]東会云.试析外资企业如何编制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J].江苏商论,2016(33):149-150.

[3]时媛媛.外资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

[4]张法文.浅析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4(3):204-204.

作者简介:李振寰(1968- ),男,汉族,山西省五乡县人,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从事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优化路径预算管理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
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有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