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时制在物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5-22周玉清陈建宇

商场现代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物流运输

周玉清 陈建宇

摘 要:准时制对于物流配送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优化物流配送的时间配置,同时也能够实现订单送达的准时性。对于物流行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准时制在物流中的构架原则、制度以及完善进行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准时制;物流运输;价值应用

一、准时制构建原则

准时制构架原则应建立在物流配送的必备要素上以及物流的配送原则上。实现准时制在物流中的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体现。

1.物流配送具备的基本要素

现代物流配送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包括:备货、存储、流通加工、分拣配货以及配送运输。每个要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个要素是备货,备货涉及的环节十分广泛,可以说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备货,从寻找货源以及订货开始,供应商或生产商着手备货工作。在产品质量检查工作事项展开之前,需要进行检查范围内的产品的备货工作。在购买方进行购货、进货、交接以及结算时,需要提供方进行备货等。

备货环节可以充分发挥货物的集散功能性。从物流角度来说,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物流的成本。

第二个要素是储存,因为绝大多数有生命的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所以储存的归类要依据产品的状态来划分:暂存以及储备。针对保质期短暂的快消品应当选择暂存的存储类型,针对流通速度较快的、种类繁多的产品应当选择储备的存储类型。

第三个要素是流通加工,产品的周转材料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倾向性方面具备一定的引导性和诱惑力。因此针对产品的包装等外观的完好性要予以一定的重视,在产品运输和流通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产品包装的密封性以及外观的不变形,及时针对产品做流通的加工工作。

第四个要素是分拣配货,在进行产品的分拣和配货时,应当按照具体的规则和标准进行,明确产品的数量和规格,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产品的拣选操作。应当按照配送准则进行配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产品的配装操作。

第五个要素是配送运输,在产品的配送运输过程中,为了保障和提高物流运输的准时性,通常按照多频次,少数量,以及短距离为运输基本原则和方针。

2.时间消耗分类

在针对产品进行物流配送时,通常将仓储过程中的运动定义为时间的消耗和移动。包括:从商品生产开始,发生在生产地之间的运输,以及生产地与仓库之间的运输。其中时间消耗具体表现在商品配送时流通加工所消耗的时间。针对时间消耗有以下三种分类:

第一种时间消耗是指产品在静止状态下的仓库中的时间。

第二种时间消耗是指产品在运输过程和仓储作业中处于等待状态下的等待时间。包括:等待运输的时间、检查的时间以及设备故障需要等待的时间等。

第三种时间消耗是指产品在两种环节之间产生的衔接时间,包括:商品入库验收等。

二、物流运输准时制作用

1.准时制在运输战术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准时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战术作用主要体现在针对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整合内部仓储作业的作用。依照时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为基本法则,对物流配送过程中发生的每个作业节点,进行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管理。包括:客户订货、交接订单、分拣工作、物流配送等全过程。通过不断的针对每个节点的时间消耗进行梳理以及针对每个节点的空间进行控制,有效的缩减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实现顺利地连接运输的每个节点作业,不断的进行优化时间的配置。

另一方面准时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战术作用主要体现在针对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外部配送作业的优化的作用。實现物流配送过程中客户和配送中心的空间连接,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应用,物流运输车辆安装定位系统和实时信息传送功能,实现客户对物流运输全过程的监控。切实地保障了物流运输的准时性,优化了时间成本消耗的合理配置。

2.准时制在运输业务方面的作用

首先在产品的订单转接方面,运用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完成订单状态,或者通过电话在线下完成订单状态。根据订单的约定时间由订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与仓储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订单的发送和确认工作,完成产品在物流配送之前的工作。

其次在产品的分拣作业方面,由仓储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与配送中心进行订单的发送和确认工作,配送中心的分拣人员依据客户的目的地,以及预约的时间,选择最合适的物流运输路线来安排订单的行程。利用自动化分拣系统,完成订单详情的喷码以及分拣操作。并且将订单中的产品运送到合理位置的出货暂停区,提高订单分拣的效率。

再次在产品的备货装车方面,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系统与送货部门进行发货订单的发送和确认工作,实现分拣系统与备货装车系统的连接,及时调度车辆。

最后在产品运输达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在物流配送出发状态下通过短信平台提醒客户可进行物流配送的过程跟踪和管控,确保能够准时收货。

3.准时制在运输保障方面的作用

在时间管理上,通过针对配送流程的合理梳理,细化每个环节的消耗时间、等待时间以及衔接时间等时间成本。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时间约束和管理制定。通过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监控管理,把控每个环节的时间成本使用情况。切实保障订单到达目的地的准时性。

在流程驱动上,合理设置自动化系统设备的作业时间,以及相邻环节的自动化衔接和切换,通过数据完整的有序的传达,落实流程驱动全自动化运作,切实的保障准时制机制的正常运作。

在可视化管控上,一方面在订单从生成到运输出发的全过程,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调度和监控,有效保障准时制的运作和实现。另一方面在订单从运输出发到达到目的地全过程,利用4G无线通信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定位系统等技术,进行运输状态和位置的掌控,进行货物交接的监控确认等管理工作。

三、准时制在物流中的完善

1.构建准时机制

首先构建VRP运输网络,依据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为原则实现运输路程的最短化。两点之间,应满足客户集中化。根据实际的订单量和路程,确定两点之间的路线节点数以及间距,从而确定车辆的数量和配送方式。根据每辆车的运货总量,合理设置配送点的备货、装车、发货等作业。

其次预测物流配送时间。根据车辆运行状态可以分为行程时间和等待时间。主要针对配送行程时间利用VRP运输网络系统进行科学的模拟和估量。针对等待时间,包括:清点、卸货等时间,合理控制在十分钟内。

2.完善仓储环节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

在对订单产生的时间节点进行管理过程中,根据订单产品的特质,实施流程节点的时间管控,在仓储环节中,建立流程控制机制,保障每个节点衔接的顺利性,反应时间和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加大准时配送监管力度

管理人员应当针对订单从生成到送达全过程进行时间监管和合理的时间成本压缩。通过对时间成本的压缩,保障准时制运作机制。时间压缩理念应落实到每个节点产生的时间成本当中。优化网络布局和订单管理,制定详细的配送计划,实现配送路线的最短化,配送方式最优化。与客户及时沟通,针对订单送达时间、地点进行明确细化。通过对信息时间成本的压缩,保证订单信息和数据在各个环节中的传达的及时性,以及反应时间的及时性。

四、结语

通过物流运输中准时制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准时制对于物流行业的有效规范和稳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通过准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准时制在物流送达准时作用上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宏亮.准时制生产物流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9,12(06):57-61.

[2]李慧蘭.重塑购销体系实现物流“准时制”管理[J].物流技术,2001,02):31,33.

[3]占芝杰.基于准时制物流配送运作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

[4]王伟,杨刚,金满玲.准时制物流在我国汽车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26):85.

[5]陈菊红,高洁,李丙魁.准时制物流的实施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软科学,2009,23(12):9-12.

[6]马东彦.越库——物流领域的准时制策略[J].物流科技,2008,31(01):1-5.

[7]赵斌.准时制物流实施可行性评价研究——以某电器企业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3):76-77.

作者简介:周玉清(1986.03- ),汉族,四川省富顺县,讲师,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陈建宇(1988.06- ),汉族,浙江省诸暨市,硕士研究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猜你喜欢

物流运输
跨境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物流企业应对策略研究
西安国际港务区物流业比较分析及优化对策
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提升措施探讨
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
略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
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运输优化策略探析
基于电子商务的商品流通渠道发展策略探讨
RFID时代铁路物流运输领域的研究
道路交通建设与物流运输的关系
物流机械设施和设备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