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现状分析

2019-05-22苏森高嗣慧仇相芹崔丽娟

商场现代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苏森 高嗣慧 仇相芹 崔丽娟

摘 要: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搭建了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桥梁,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紧缺,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势在必行。本文就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日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问题;对策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不断渗透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新的道路,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助于挖掘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缩小城乡之间的距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然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力度成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工作之一。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积极承担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近2000人次。通过培训,提升了农民电子商务创业意识和业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与学员互动交流,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发现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存在问题

1.培训师资缺乏

电子商务的实战性很强,优秀的老师都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本地电子商务师资基本是空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培训,主要是聘请电商发达地区的教师授课。把教师请进来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但外请的教师在本地的时间有限,一般授课结束就离开,培训后的交流很难开展,后续的辅导也没法持续进行,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而且,外请的教师对本地情况不了解,授课的针对性相对较弱。此外,外请师资在成本上也相对较高,对于部分财政相对困难的农村地区来说,培训的正常开展都很困难。

2.培训缺乏实战性

很多地方政府组织已经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资金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但是只是政府总结报告上的培训人次数字,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人数依然很少,通过培训后能够运营网店并能成长的网商数量更是少得可怜,大部分的学员参加完培训仍然不知道卖什么、怎么卖。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方式和内容出现了问题。电子商务必须带着产品边学边做,单纯地请来外地的讲师授课,学员上课时似乎是听懂了,但实际的操作仍然不会,因此,这样的培训不能为本地电商发展培养人才。电子商务发展变化很快,培训需要跟上行业的变化、业态的创新,并结合本地农产品资源、县情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但部分培训机构或讲师在这方面要求不够高,培训内容陈旧,而且运营技术和重点不能跟上移动化、社群化、内容营销等新特点,学员即使开了店铺依然难以运营。有的培训套用其他的电商的运营技术,不能结合当地特点来解决痛点和难点,参加完培训还是不能做好农村电商。

3.培训缺乏系统性

很多培训是活动式的,缺乏时间、对象、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系统规划,不能根据电商发展的阶段、电商实践遇到的问题、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展持续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而且培训活动零散,前一期和这一期之间间隔时间很长,每次培训都是从头开始。最终的培训效果是微乎其微,总体下来,钱没少花,时间精力没少投,但是不能营造电商氛围,人才培养更无从谈起。

4.培训缺乏跟踪孵化

培训是集中传授电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活动,是短期的集中受訓,是人才培养的开始,但受训后的电商实战以及人才培养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对学员跟踪孵化,根据不同学员及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孵化和扶持。但大部分的县域,培训结束后,对学员的电商实战缺乏调研和跟踪,任其自我发展。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会面临物流成本高、营销推广成本高、货源缺乏、资金困难、办公场地限制、团队建设瓶颈等困难,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刚刚建立起信心的学员的电商之路将会因为各种困难而无法继续前行,因此,培训转化率低,有培训无网商发展的现象就会成为普遍问题。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实践中,一直缺乏可操作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导致对培训机构的优选也缺乏可操作的依据,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开展过程监督及结果考核,以便及时修正课程内容,重新选择培训服务机构和讲师。网商培训效果要以一定时间段内的开店率、交易率、交易额等量化指标为主,传统企业转型培训效果重点考核网络销售渠道开发、网络开发水平、网络品牌营销、网上销售额占比、交易成本下降等量化指标。

二、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对策

1.培训师资本地化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交通不方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居环境不够理想,相比城市,很难吸引人才。农村电商发展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来、本地化培养的方式解决短期内的人才问题,但是,走出去成本高,覆盖面不广,请进来常态化困难,引进来水土不服,最终易流失,因此,只有本地化培养才是最终解决之道。本地化培养的关键是师资本地化。农村电子商务师资缺乏,因此,培养本地师资应成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重点。本地化师资培养建议如下。

(1)将本地高校、职业院校教师转化为本地化师资。高校专业电子商务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但缺乏电商从业经历。因此,需要高校进行政策创新,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鼓励教师电商创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杠杆、经费杠杆鼓励本地高校为电商发展贡献人力资源。教师自身也要积极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事业中,为政府提供咨询电子商务规划服务、园区运营服务、传统企业转型代运营服务等,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电商服务基地,使教师成长为优秀的本土师资力量。

(2)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本地区优秀年轻人、网商、培训机构讲师外出接受培训,转型成为本地师资。政府可以优选当地的优秀网商、年轻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组织他们参加专业的师资培训班,培养当地讲师。

(3)实现本地优秀网商从自己做到教别人做,从网商到导师。本地化师资的最主要来源是本地网商。政府可以通过树标杆、选典型等方式把优秀电商从业人员优选出来,鼓励他们不仅要自己从事电商,更要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其中。让他们从手把手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开始,师傅带徒弟,慢慢地成为本地网商的指引着、领路人,从自己做到教会他人做,成为本地化师资的重要力量。

2.培训课程系统化

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体系化推进。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各类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制定系统化、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政府各级部门要达到共识,预算出专项资金,规划培训资源,设计系统的培训方案,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培训,建立线上线下、多层次、多形式、常态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初始阶段,应以营造氛围和培养网商为主,对政府各级各部门领导等开展电子商务理念与基础知识培训,对大学生、返乡青年等开展创业培训,把集中的培训和分散的交流互动结合起来。人才培养要注重实效性。很多地区都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资金、人力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培训停留于完成数量而不注重实效,或者时间安排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体系化、聚焦性、持续性。

3.人才培养实战化

农村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讲课、培训,以听为主,忽略了实战的要求,要从简单的授课培训转向实战培育,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注重“转化率”和“实效性”。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力度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在企业运营初级阶段,农村电商企业可以将摄像、美工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服务提供商,让专业人才做专业工作,在和专业人士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专业人士的作品进行研究和对比,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提高效率的同时学习了相关技能。此外,通过在线联盟、论坛、沙龙等方式和企业进行交流和分享,对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对农村产业振兴、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企业、高校多方联动,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峥嵘.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6(5):130-132.

[2]邹苇航.突破人才瓶颈桎梏促进农村电商发展[J].中国农资,2015(49):1.

[3]汤海明,陆和杰.“新农人”电子商务培训模式的路径选择[J].当代继续教育,2018,36(01):68-71+96.

作者簡介:苏森(1988.10- ),男,山东潍坊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