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2019-05-21宋霜红
宋霜红
【关键词】 数学教学;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110—0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呢?
一、目的明确,设计好提问目标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还要设计好提问的目标,讲究提问的艺术。因此,每一次都要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如,提前测评中的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等。
例如,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准备带全家去“西湖一日游”,安排小明去买票。小明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写着:西湖一日游门票价格:A种: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種: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根据情境图,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能理解吗?2.你是怎样理解的?3.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买票?
二、抓住契机,有效提问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 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笔者便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 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这个问题正好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整数加减小数”后,要求学生计算“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先计算“2+1.4”得3.4,再从被减数5中减去3.4,结果在退位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得2.4。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笔者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2.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发展。例如,教学“认识二分之一”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纸上找1/2、1/3、1/4,再观察比较得出1/2>1/3>1/4,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笔者听到这样回答时没有立刻否定,而是继续提问:“你发现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为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就越小。这样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精彩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