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
2019-05-21叶祥元
叶祥元
武威第十三中学成立于2001年8月,地处武威城区西南角,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初中。近年来,武威第十三中学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德育教育和快乐成长为出发点,立足特色课程,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狠抓教育科研和师德师风建设,在特色育人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快乐校园示范学校”,武威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示范学校。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每一个孩子都是闪光的金子
2018年11月,《数字凉州》一篇名为“武威十三中这两个学生火了……”的报道迅速传播,在当地引起热议。
事情的经过是,武威第十三中学八年级十班的王玉洁、周灵两名学生在校门口附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厚厚的百元现钞,还有银行卡、个人证件等。两名学生在第一时间将钱包送到了学校附近的凉州交警大队。交警及时联系到失主,失主看到钱包失而复得并分文不少,异常激动,连连称赞道:“少年好样的!交警同志棒棒哒!”
“失主对王玉洁、周灵同学的行为感动不已,亲自到学校送来了锦旗,孩子们虽小,但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传播了社会正能量,获得了全社会的一致点赞。”武威第十三中学党总支书记宗银三说道。
拾金不昧是如今武威第十三中学加强德育工作和养成教育的见证和缩影,对于一所只有十多年建校历史的学校来说,这样的情形在当初不敢想象。“我们学校是2001年在原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校址上新建成立的,学校东边靠近西凉市场,南边和西边都是农村,虽是城里的学校,但父母做生意外出打工,学生中‘留守儿童多,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行为习惯也不好,德育工作和养成教育任务既艰巨又复杂……”武威第十三中学副校长李兴元说道。
如何增强德育实效,克服家庭教育的不足,让德育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对于武威第十三中学来说是个难题。对此,副校长李兴元说道:“我们必须面对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努力让德育工作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使德育形式更加个性化、有效化。”
针对学校实际状况,武威第十三中学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努力实现学校的德育活动主题化,做到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品牌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着力构建学校统一领导、各处室齐抓共管、班主任各负其责、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
同时,以构建德育体系和丰富德育内容为突破口,武威第十三中学让学校德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近年来,学校坚持通过组织班主任培训、举办“班主任论坛”、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和班主任专业化课题研究等途径,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利用升旗活动、“午间10分钟”谈话课、黑板报、宣传展板、主题班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抓好定期活动的基础上,武威第十三中学坚持开展一些不定期活动。比如,积极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向全校师生发放倡议书,在校园内开展 “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节约意识。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讲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诚实友爱教育活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华优秀道德文化进校园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坚持开展主题活动、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播撒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文化沁润、爱心奉献、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此外,学校每年坚持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法制教育讲座、“在押少年犯现身说法”、“模拟法庭”、禁毒教育图片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园十大文明之星和“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传承华夏文明、书写绚丽甘肃”书信大赛、“美丽家乡”书法、绘画比赛、“爱祖国、爱家乡”读书活动、家长约谈周、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实施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突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副校长李兴元说道。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长点
“一所学校,必须立足人的发展,办出特色,要始终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当作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武威第十三中学校长明朋年说。
为有效践行环境育人的理念,武威第十三中学想方设法利用有效资源给师生营造舒适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我们按照‘总体规划,逐步投入,逐步建设的思路,遵循‘道路整洁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的原则,先后完成了西教学楼花坛、升旗台、校园景观石、操场、校园绿化等建设,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武威第十三中学总务主任刘军武说。
走进武威第十三中学,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花园,校园内青杉挺立、丁香飘香;教学楼前,草坪、花坛错落有致,芳草如茵;文化景观石掩映在红花绿荫中,庄重肃穆,激励人心;校园的早晨,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置身其中,整洁的校园环境,严谨的治学风气,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
学校特别注重建设高雅别致、内容丰富的校园匾牌文化。楼道匾牌分别以“国学经典”、“唐诗宋词”、“古代科技”、“凉州文化”为主题,设计新颖,主题鲜明,力争让每一面墙壁“说话”,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将学校建设成为蕴含浓郁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情趣的花园式学校,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放飞理想、成就自我的好地方。
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武威第十三中学重视抓好梯级文化。“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要求各班既保证统一和谐,又各有特色,各有亮点。”班主任李志彪说道。
这一活动中,各班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室文化建设,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张贴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光荣榜,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武威第十三中学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十分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对学生的培养,努力通过特色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各类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内驱力。
学校安排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和自习课在七、八年级学生中开展社团活动,成立了小小华罗庚、英语脱口秀、英语写作、“银河之声”合唱团、篮球、乒乓球代表队、舞蹈队、器乐队、E时代少年社、素描国画、芳菲文学社、经典阅读等18个学生社团,严格按照人员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辅导落实的原则开展活动,给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近年来,我们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思路,组织教师、学生将初中语文教材中适合舞台演出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编辑成《武威十三中课本剧汇编》,并在学校艺术节进行汇演。还组织教师编写了《初中地理速记歌诀》《书海拾贝》《E时代》《红舞鞋》等22本校本教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社团活动中。”副校长王忠说。
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的特色课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汉字听写社团在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甘肃选拔赛荣获团体三等奖,在武威市第一届、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均荣获团体一等奖;经典诵读社团排练的《少年中国说》《木兰辞》《梦回凉州》获得武威市国学道德经典诵读大赛一、二等奖;课本剧社团编排的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古筝社团排练的古筝齐奏《战台风》均获得凉州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表演类节目中学组一等奖;书画社团选送的国画作品《荷塘月色》荣获甘肃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甲组二等奖。
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9月,在武威市第三届“书香校园·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武威第十三中学表演的《少年中国说》在全市初中组10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其实,在第一、二届全市经典诵读比赛中,我们武威十三中经典诵读社团排练的《梦回凉州》《木兰辞》就已获得了一、二等奖。”负责经典诵读社团的史雪英老师说道。
教師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
身为甘肃省骨干教师的副校长王忠对如何让学校保持发展活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发展的根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才可能保持学生健康持续发展。一所好的学校,首先是要成为培养好教师的地方。”
“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四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了多数,而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在抓好教学常规的同时,为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铺好路、搭好桥。为此,学校通过岗位培训、理论引领、拜师结对、跟踪听课、深度剖析、自我反思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成熟。”王忠说。
在学校管理中,武威第十三中学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第一的管理思想。“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强校品牌”是武威第十三中学建校以来一以贯之的目标。立足校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把青年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是十三中领导教师的共识。为此,学校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帮、扶、带、教”战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武威第十三中学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校长明朋年说。
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武威第十三中学还是开源节流,并积极寻求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学校现有3个计算机教室,1个云教室,共计装机220台,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共计37套,所有功能室都安装了一体机,共计13套,建成高标准录课教室1个……
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所有办公室装配了计算机、打印机,所有办公室、教室都接入了互联网,并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一平台”建设,初步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学校还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确保学校工作和教师办公的正常化。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都能熟练操作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从平台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进行网上阅卷。同时,还利用“一师一优课”网上晒课活动,上传和下载有关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还深入挖掘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活动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副校长王忠说道。2016年,武威第十三中学被评为凉州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武威第十三中学每学期两次的“高效课堂论坛”,更是吸引了许多青年教师,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交流自己的经验,真正起到以教研促教学的目的。为促进教师素养有效提升,武威第十三中学坚持科研促质量引领制度,围绕立项的省、市级的主课题,要求每个教研组、教师个人都要确立研究子课题,坚持以课题引领为深化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在研究中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共有2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2个子课题成功结题,有1项省‘十一五课题结题并获奖,有2项市级批准课题已结题,14项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并定期召开推进会。”武威第十三中学教导主任董永威说道。
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推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有6名教师的课例荣获部级优课,16名教师的课例荣获省级优课,24名教师的课例荣获市级优课,有17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始终名列全区前茅。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既‘压担子,又充分为他们创设心情愉悦的工作环境。对此,我们坚持让学校领导做每一位教师的贴心人,学校领导既关注教师的工作,又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会主席鲁成设说。教师有病的时候,学校领导一定会去探望,教师家里有了困难,学校领导会竭尽全力去解决。“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此外,武威第十三中学还在课余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品味工作以外的快乐,这样的和谐氛围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经过努力,在武威第十三中学,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具有敬业奉献精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突出的名师骨干群体正在形成。在这支队伍中,有60多名教师获得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园丁奖”、“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质量标兵”、“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师生关系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武威第十三中学的学生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的“警察式”管理,第二阶段“严师型”管理,到第三阶段老师和学生发展成为“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校成了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这种变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不断提升自我、潜心育人的结果。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锐意进取,向打造学生快乐成才、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成功的品牌学校迈进。”校长明朋年对学校发展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