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
2019-05-21刘振平
刘振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51—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这些建议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何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呢?这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夯实课内阅读,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1. 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主要依靠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须经长期的阅读积累,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有意积累,无意得之。所以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积累来培养学生语感。2.重视诵读,提高能力。诵读是我国传统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通过诵读,让学生背诵积累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名篇名段,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3.重视训练,掌握方法。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内,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指导,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读书方法,学会批注和查阅工具书,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指导、引领、点拨和阅读能力的系统性训练。
二、强化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
1. 科学指导,精选读物。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在课内外延伸阅读的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应帮助学生做好阅读材料的选择。根据学生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背景下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阅读材料。2.家校结合,共同督促。能力来自习惯,习惯来自意识。小学生的读书意识、习惯和能力,需要家长、教师共同配合,长期培养。教师应根据课内阅读教学内容,推荐学生阅读同质或异质阅读材料,按日、周、月进度,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时间,在家长的督促下,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实践经验表明,教师每周开设1节阅读方法指导课,帮助学生学习读书方法,逐步学会读书,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批注摘抄,养成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不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要悉心指导学生学会批注摘抄,学会写读书感悟。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具体指导和要求,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促进课内外阅读衔接,全面提高阅读质量
1. 内外结合,拓展延伸。课内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阅读难点、重点和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又到课外去深化所学知识,学得兴趣盎然,用得得心应手。课堂内外的语文阅读衔接,以课堂教学为原点,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自然延伸,便于学生从多种渠道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情,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有裨益。2.交流评比,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交流个人阅读收获,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阅读促进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教師定期组织读书笔记评比、读书手抄报展览、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等读书交流评比活动,将不断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总之,若能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读结合起来,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的研讨交流代替教师讲授,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走向一个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