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
2019-05-21安凌春阮秀芳
安凌春 高 杨 阮秀芳
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肾内科,广东东莞 523080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指因抗磷脂酶A2受体与体内足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继而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经由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物C5b-9后持续损伤祖细胞并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所致[1-2]。步入现代社会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已经占据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成左右[3]。由于部分原发性膜性肾病可自行缓解,所以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导致其预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4]。本研究围绕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差异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0例和中老年组50例。青年组中男36例、女14例;病程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8±0.22)年。中老年组中男38例、女12例;病程时间5个月~2年,平均(1.25±0.3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编撰的《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以下内容:(1)光镜检查可见肾脏病理标本中肾小球数量>10个;电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及上皮细胞间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2)免疫荧光检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4阳性[5]。
1.3 纳入标准
(1)临床依从性好者;(2)既往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非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
1.4 排除标准
(1)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者;(2)继发性膜性肾病者;(3)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分期
依据Ehrenreich分期内容,特发性膜性肾病分期标准如下:Ⅰ期:光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正常,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及上皮细胞间足突间隙区域存在散在的或规则分布的较小的免疫复合物样的电子致密物质沉积;Ⅱ期:光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均匀增厚形成“钉突”,电镜下发现上皮细胞下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Ⅲ期:光镜下新形成的基底膜样物质包绕沉积物,形成网状、链状表现,电镜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基底膜内或上皮下;Ⅳ期:光镜下基底膜明显增厚,电镜下沉积物的电子密度丢失,在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中出现不规则的电子透亮区[6]。
1.6 方法
在征得所有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无菌B超引导获取病理组织,全程操作与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利用全自动活检枪经由患者的右肾下极25°倾角进针以便于临床医务人员获取病变的肾组织[7]。随后将收获的病变肾组织分为三份,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光镜检查实施过程中病变肾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处理后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8]。此外,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为临床分期、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其中实验室指标分别采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HEM-7124无创血压测量仪、德国西门子生产的ADVIA240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1.7 观察指标
(1)临床分期,涵盖Ⅰ、Ⅱ、Ⅲ、Ⅳ期;(2)临床表现,包括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无症状尿检异常、浮肿;(3)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肝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蛋白、白蛋白)、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8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分期比较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临床分期均集中于Ⅰ期、Ⅱ期,各分期占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分期相一致。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分期比较[n(%)]
2.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两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相似性。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n(%)]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实验室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实验室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见表3。
3 讨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为当前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在整个病情进展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9-10]。为此,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在其指南中从医学角度出发明确了该病症的规范化治疗方案[11-12]。然而,由于当前研究成果中鲜少涉及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病理特征的研究,使得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之处,特别是不同年龄段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差异性显著,对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12-13]。所以围绕该命题展开研究与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研究证实,在临床分期上,无论是青年组还是中老年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均是以Ⅰ期、Ⅱ期为主,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0%、50%和38%、52%,Ⅲ期及Ⅳ期占比处于较低水平,各分期占比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表现比较上,肾病综合征、浮肿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最明显的临床表现且此种表现与年龄分布无明显的关联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肝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蛋白、白蛋白)、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上,青年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与中老年组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且各指标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出现此种差异,本次研究认为其与中老年患者自身年龄偏大,生理条件下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息息相关[14]。所以,在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过程中应充分注重患者所处的年龄段,继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处于青年阶段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可围绕该病症展开对应的治疗,而对于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除了需要实施对症治疗外,还需要控制血压、血脂,提高肝肾功能保护效果以避免肾小管受到进一步损伤,才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15]。然而,由于目前临床中围绕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特征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使得本次研究所得论断的科学性尚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予以支撑。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 血压肝肾功能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 尿素氮(mmol/L) 肌酐(μmol/L)尿酸(μmol/L)总蛋白(g/L) 白蛋白(g/L)青年组(n=50) 110.45±1.15 80.64±1.16 4.21±1.17 78.94±1.26 370.85±5.25 48.77±1.56 26.45±1.05中老年组(n=50) 138.47±1.13 88.38±1.12 4.98±1.22 73.38±1.12 411.47±4.33 53.55±1.55 22.88±1.02 t 122.890 33.942 3.221 23.321 42.206 15.369 17.244 P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血脂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青年组(n=50) 1.60±0.25 5.77±0.13 1.29±0.11 3.05±0.25中老年组(n=50) 1.75±0.21 7.55±0.15 1.49±0.14 3.89±0.21 t 3.248 63.409 7.943 18.192 P 0.001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分期、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性明显,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