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糖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2019-05-21郑宇蓝蓝红娟
郑宇蓝 蓝红娟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茂名 5254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1],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糖尿病肾病是比较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类,统计显示大约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并且持续存在尿微量白蛋白[3]。它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也是诱发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的关键指标,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监测指标,也是1型、2型糖尿病和原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增加是早期诊断指标[4-8]。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尿微量白蛋白(MAV)有关,并且血糖波动幅度已经成为早期糖尿病肾病防治的研究热点[9]。有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够改善内皮功能、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0]。本研究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是确诊为糖尿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接受常规降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血糖波动正常组38例(SDBG<1.4mmol/L)和血糖波动异常组38例(SDBG≥1.4 mmol/L)。血糖波动正常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40~80岁,平均(64.5±3.3)岁;血糖波动异常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41~82岁,平均(64.3±3.2)岁。排除标准:全身感染、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尿蛋白;近期有糖尿病酮症症状;近半年有创伤、服用过肾毒性药物。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试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入院患者留取入院第二天和入院第三天连续两天的24h尿液,分别计算尿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所有入院患者保留入院前饮食习惯和治疗方案。利用血糖监测仪测量患者的指尖血,测量住院一天的6点血糖值:早上空腹和早饭后2h血糖、午饭前和午饭后2h血糖、晚饭前和晚饭后2h血糖,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全天平均血糖(MAGE)、一日内的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LAGE=日内最高血糖值-最低血糖值,能够反映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
1.3 观察指标
测量患者住院一天的6点血糖值:利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全天平均血糖(MAGE)、日内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分析血糖波动各个参数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比较血糖波动正常组和血糖波动异常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变量间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U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所有患者的MAU与年龄、MAGE、SDBG、LAGE做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AU与年龄、MAGE、SDBG、LAGE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132,0.381,0.402,-0.359。MAU 与年龄、MAGE、SDBG呈正相关关系,MAU与LAGE呈负相关关系。日内血糖波动的监测数据全天平均血糖MAGE、日内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均与MAU显著相关,说明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见表1。
表1 MAU与各因素相关性比较
2.2 血糖波动正常组和血糖波动异常组MAU比较
血糖波动异常组的MAU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波动正常组的MAU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说明血糖异常波动能够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为了延缓糖尿病肾脏并发症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波动。见表2。
表2 血糖波动正常组和血糖波动异常组MAU比较(±s,mg/24h)
表2 血糖波动正常组和血糖波动异常组MAU比较(±s,mg/24h)
组别 MAU正常组 18.78±6.73异常组 320.36±8.03 t-3.25 P 0.00
2.3 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1,5-AG比较
血糖正常组的尿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血糖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36,P<0.05),血糖正常组的1,5-AG水平显著高于血糖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1,5-AG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1,5-AG的比较(±s)
组别 1,5-AG(mg/L) UAER(μg/min)正常组 11.13±2.68 90.21±21.35异常组 6.28±3.52 132.54±37.59 t 6.758 6.036 P<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涉及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氧化应激、炎症等多个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不仅与整体高血糖水平有关,也与血糖水平的波动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1]。尿微量蛋白作为肾脏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指标,有研究显示尿微量蛋白量受血压、血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2]。最新研究显示间断的高浓度葡萄糖水平下肾小管增殖速度较快,说明血糖水平升高加重肾损害[13]。本文分析血糖波动各个参数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发现MAU与年龄、MAGE、SDBG、LAGE显著相关,而SDBG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最大,是衡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波动的主要因素。
监测患者一天内六个点的血糖可以提供血糖波动情况,从监测数据中可以计算出血糖标准差等参数,这些参数都可以反映血糖波动的情况,为临床观察血糖波动提供便捷。目前临床上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标准[14]。尿微量白蛋白对肾小球基底膜产生严重损坏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可以看出其肾小球基底膜的血浆蛋白变化情况,也可以预防产生视网膜病变。国外研究显示间歇性高血糖能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增加胞内各种酶的释放,降低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凋亡,肾细胞尤为敏感,而内皮细胞的损害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5]。还有研究显示间歇性高血糖对肾小管间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间歇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更能提高肾间质纤维化[16],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因而说明血糖波动可能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加重肾损伤。本文结果MAU与年龄、MAGE、SDBG、LAGE均显著相关,MAU与年龄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的风险增大,与国外的研究类似。而MAU与MAGE、SDBG、LAGE均显著相关,说明血糖波动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为了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损坏,在注重高血糖防治外,还应该密切关注糖尿病并发症进程中血糖的波动情况[17-18]。本文结果显示血糖波动异常组的MAU水平为(320.36±8.03)mg/24h显著高于血糖波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糖异常波动能够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为了延缓糖尿病肾脏并发症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正常组的尿蛋白排泄率是(90.21±21.35)μg/min显著低于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6,P<0.05)。血糖正常组的1,5-AG水平为(11.13±2.68)mg/L显著高于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8,P<0.05)。说明血糖波动幅度越小,即血糖的控制水平越好,UAER越低,尿微量白蛋白越少,提示UAER对血糖的波动比较敏感,血糖的变化可能是因为血糖剧烈的波动引起的损伤。
综上所述,不同血糖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血糖水平异常波动可能加重早期糖尿病肾病肾损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以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