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19-05-21武思佳吕雪洋王玉莹杨晓雪
武思佳 徐 艳▲ 吕雪洋 王玉莹 杨晓雪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康复医学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使患者致残率升高,还会增加患者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预后,此次研究我院选取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此次实验进行研究观察,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CT及MRI等检查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排除入院前已存在严重肢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此次研究已申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4.1±5.8)岁,其中脑梗死患者42例,脑出血患者13例;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45~82岁,平均(63.8±5.8)岁,其中脑梗死患者41例,脑出血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合并症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康复护理:焦虑、抑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康复积极性及主动性,导致患者错过神经功能最佳康复时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心理护理是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和保障,针对患者情感障碍产生原因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诊疗及护理配合积极性,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及生理状态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3],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2)体位护理:卧床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待患者偏瘫状况有所改善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训练[4];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在患者能够耐受且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坐位训练;在康复护士的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站位训练,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3)患肢功能康复护理:通过按摩对患者患肢进行刺激,促进血液、淋巴的回流,防治肢体浮肿及血栓的形成[5];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动作训练促进血液循环,积极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翻身训练时护士应站在患侧协助;治疗数日后仍不能进行自主活动者可给予患者患肢被动运动[6],直至患者主动运动功能恢复;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训练[7],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4)物理治疗:可通过中医针灸推拿、直立床、肌肉电刺激等治疗促进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8-9]。(5)出院指导及家庭护理:嘱患者出院后仍要每天坚持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帮助患者制定出院后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10-11],让患者回归家庭后继续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精细动作训练,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变化情况,NIHSS量表主要被用来评价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范围0~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使用简化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对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测,总分100分,分数越低患者运动功能越差;使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主要观察内容有TT、PT、APTT以及Fbg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TT、PT、APTT以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5.45%(14/55),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9.09%(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33;P=0.0232)。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轻者下肢疼痛、肿胀,下肢出现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出现下肢坏死甚至死亡,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2-13]。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康复护理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体位护理、患肢功能康复护理、物理治疗、出院指导及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促进患者神经能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回流,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14],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情况(±s,分)
组别 n NIHSS Fugl-Meyer Barthel对照组 55 护理前护理后34.78±5.64 64.38±7.85 t 18.3896 16.6702 22.7104 P 0.0001 0.0001 0.0001观察组 55 护理前护理后27.84±3.38 15.34±3.74 15.74±4.32 31.39±5.46 33.23±5.23 77.36±8.64 t 27.8400 36.2963 32.4048 P 0.0001 0.0001 0.0001 t组间护理前 0.5931 0.4707 1.4945 P组间护理前 0.5544 0.6388 0.1380 t组间护理后 6.7862 10.9943 8.2462 P组间护理后 0.0001 0.0001 0.0001 28.22±3.34 10.83±3.21 16.13±4.37 44.02±6.54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n Fbg(g/L) TT(s) PT(s) APTT(s)对照组 55 2.87±0.76 21.65±4.87 15.42±1.65 27.40±6.56观察组 55 2.24±0.63 24.10±3.08 18.65±2.24 32.06±9.61 t 4.7329 3.1532 8.6101 2.9702 P 0.0001 0.0021 0.0001 0.0031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T、PT、APTT以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预后,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