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现况特点及合理性分析
2019-05-21许雄伟
闵 翼 许雄伟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南平 353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福州 350005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中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y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有相关研究显示,肿瘤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比一般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要高2~7倍,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1]。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受到了盆腔肿块的压迫、手术、化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成了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临床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时,仅有5% 的治疗人员会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治疗[2]。可见,临床上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力度还远远不够。本次选取了368例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对其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现况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并对抗凝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68例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发现,本组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宫颈癌226例、卵巢癌93例,子宫内膜癌42例,其他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7例。本组患者中排除合并其他系统肿瘤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本组患者年龄36~79岁,平均(49.0±6.6)岁。
1.2 方法
与本次研究的目的为依据,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出一份《妇科肿瘤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现况调查表》,从本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取出本组患者的治疗资料,重点包括本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治疗方法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等情况。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H20080635)以及华法林钠片(Orion Corporation Orion Pharma,H20110108),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每日一次,200IU/kg体重,皮下注射。华法林钠片第1~3天3~4mg,3d后可给维持量一日2.5~5mg。
1.3 评价标准
以《中国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专家指南(2015版)》为依据,制定了本次合理评价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与《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2016版)》、药品说明书等结合起来,对相关的规定条目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从用药指征、药物筛选、药物的使用方法与使用剂量、用药禁忌、用药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多个方面对本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数据统一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原始资料库,录入后再对其进行审核,确保录入数据无误后将其导入SPSS19.0软件中对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现况
2.1.1 不同年龄段患者预防用药的情况 本组368例患者中, 40岁及以下51例,41~60岁261例,61~75岁52例, 75岁及以上4例。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患者58例(15.76%)。其中40岁及以下的患者预防用药率最低,只有15.69%(8/51),其次是 41~ 60岁患者 13.41%(35/261), 61~ 75岁患者23.08%(12/52),而75岁及以上的患者预防用药率达到了75.00%(3/4)。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预防用药的情况比较
2.1.2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预防用药的情况 本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治疗以及放疗治疗。极少一部分患者采用中医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预防用药率17.54%(40/228)最高,其次是采用放疗治疗的患者16.67%(7/42),采用化疗治疗的患者14.71%(5/34),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13.79%(4/29),而采用放疗+化疗治疗的患者其预防用药率5.71% (2/35)最低。详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预防用药的情况比较
2.1.3 不同风险评分患者预防用药的情况 采用Caprini评分为5分及以上的患者为高危患者,本组中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妇科肿瘤住院患者有119例(32.34%)。
2.2 对抗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以本次研究选取的合理用药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发现本组中有58例患者使用了抗凝药物防治的静脉血栓栓塞,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后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43例(74.14%),其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主要有:(1)未出现用药适应症就给患者使用了抗凝药物,占比4.65%(2/43);(2)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不符,占比20.93%(9/43);(3) 用药疗程不合适,占比 72.09%(31/43);(4) 联合用药不恰当,占比 2.33%(1/43)。详见表 3。
表3 43例未合理应用抗凝药物的情况比较
2.3 对比服用抗凝药物及未服用抗凝药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
统计服用抗凝药物及未服用抗凝药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其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后结果显示:(1)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共58例(15.76%),静脉血栓发生6例(10.34%);(2)未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共310例(84.24%),静脉血栓发生113例(36.45%);服用抗凝药物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抗凝药物患者(χ2=15.219,P<0.05)。
3 讨论
3.1 妇科肿瘤患者抗凝药物预防用药率比较低
本次选取的368例妇科肿瘤患者中,有119例(32.34%)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栓塞,而只有58例(48.74%)患者使用了抗凝药物。并且发现,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的年龄越大,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也就越高。并且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用药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有相关文献也显示,妇科肿瘤患者中卵巢癌患者最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但是,大多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并没有将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重视起来[3-4]。在进行手术治疗、化疗治疗、放疗治疗以及其他方式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预防用药率最高,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预防用药率就相对比较低。有研究结果显示,妇科肿瘤患者在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尤其是住院患者其在进行盆腔手术后有15%~40%的患者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5]。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妇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6]。总之,妇科肿瘤患者在临床上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主要人群为高龄患者、以及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但是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其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几率比较低[7]。
3.2 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妇科肿瘤患者预防用药不足
临床上对妇科肿瘤住院治疗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进行评估的模型为Caprini评分表,并且也有相关资料中显示推荐使用此种模型对妇科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进行评分和预测,治疗人员根据评分的结果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8-9]。有一项与本次研究相关的研究中表明,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妇科肿瘤住院患者有119例(32.34%)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栓塞,而只有58例(48.74%)患者使用了抗凝药物。进一步说明,目前临床上依旧有很多妇科肿瘤患者并没有得到恰当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治疗,导致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急剧升高,进而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10-11]。
3.3 妇科肿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以本次选取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对本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后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43例(74.14%)。(1)未出现用药适应证就给患者使用了抗凝药物,占比4.65%(2/43)。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有2例患者其Caprini评分均为2分,属低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而在治疗中治疗人员给其使用了抗凝药物治疗;(2)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不符,占比20.93%(9/43)。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有9例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方法以及剂量不符。其中7例剂量偏大,根据相关标准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2000~5000IU 1次/d,或者2000~2500IU 1次/12h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但是7例患者使用的剂量为2000~5000IU 1次/12h;另外2例剂量偏小[12];(3)用药疗程不合适,占比72.09%(31/43)。以患者的用药治疗目的为依据,大多患者的治疗疗程均比较短,但是相关的标准中规定了,患者采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应贯穿在整个住院期间,尤其是高危肿瘤患者,其抗凝药物的使用期应延长[13];(4)联合用药不恰当,占比2.33%(1/43)。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有1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人员给其联用了低分子肝素钠与阿司匹林,但是此种药物的联用却极大的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14-15]。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进行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其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所占的比例极低,并且还有很多妇科肿瘤高危患者并没有得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并且已经使用的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也有大部分患者并未进行合理用药。因此,本人建议,临床药师可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将Caprini评分模型积极的使用在临床对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中,降低妇科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预后进行改善,进而促进临床使用抗凝药物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