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适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道

2019-05-20林红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生的群体特征,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提出激发学生成长潜能的“潜能德育”,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育人的积极因素,构建并实施“魅力文化”活动课程体系,通过魅力经典、魅力讲堂、魅力曲艺、魅力技艺、魅力社团、魅力影视、魅力体验、魅力榜样、魅力自省等课程活动,促进学生从自信到自律,从自立走向自强,实现生命自觉。

关键词:“魅力文化”活动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能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C/03C-0039-05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内的全面复兴。中职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要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就必须通过适合的教育,使其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在学习与传承的基础上推动创新,以实现这一代人承担的历史使命。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传承学校前身明清时期梅花书院的书院文化,积极探索适合的教育,提出了“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包括“文化潜能养德”在内的育人体系。学校注重以特色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潜能,高度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潜能德育”工作中的育德潜能。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与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时代背景分析:适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然需求

(一)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a。为此,中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中职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汇聚、增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二)文化素养:中职生青春筑梦的成长力

当前,绝大多数中职生为中考的落榜生。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中职生不仅文化学科学习成绩弱,而且存在自我认知不足、行为习惯偏常、价值观念偏向、责任感缺失、团队合作精神缺乏、职业规划迷茫等问题,集中反映出中职生这个群体的文化素养偏低。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加强中职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然提升其文化素养,增强其青春筑梦的信心、勇气与智慧。

(三)“潜能德育”:中职生道德成长的驱动力

所谓潜能是指潜在的能量。在潜能理论上,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中对传统的潜能概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三种替代性的观念:可能性的潜能、倾向性的潜能和能动性的潜能。其中可能性的潜能指潜能实现的可能性, 而不意味着已经拥有了这种潜能,教育需要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潜能的实现。“潜能德育”是以人为本、激发潜在道德力的德育,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向上、向善、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正面的、积极的、合适的教育,在知、情、意、行上培养、开发、挖掘学生的道德修养力、道德实践力和道德影响力,是促进学生品德持续提升的过程。[3]

二、文化活动课程:激发学生成长潜能的有效选择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前身是明清时期的梅花书院,书院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蕴含着自信、自律、自立和自强的精神品质。新时期学校传承梅花书院的梅花精神,坚持以梅花精神的价值追求为办学方向,以培育具有梅花精神品质的人为育人目标,始终注重通过“行”,即让学生在体验的氛围中去感受、感触、感动、感化,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德行的持续发展。为此,学校营造出书院精神与知行文化融为一体的“潜能德育”校园育人文化,构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活动课程体系,激发学生成人成才的潜能。课程内容包括魅力经典、魅力讲堂、魅力曲艺、魅力技艺、魅力社团、魅力影视、魅力实践以及魅力自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见表1。

三、课程实施导向: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活动课程的核心指导

通过校园电子屏经典滚动栏、班级每日名言警句栏“激情早读”“岁时节令欣赏”等“魅力经典”活动,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解决学生成长缺乏持续推动力的问题;通过“道德讲堂”学做人、“何家千金”话家训、“关工讲师”讲修行等“魅力讲堂”活动,教会学生自律、自觉,做有德之人;通过扬州曲艺、木偶戏进校园等“魅力曲艺”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爱家爱国情怀;通过舞龙队、太极队、剪纸社团、泥塑社团、书画社团、健康理疗社团(刮痧、拔罐、按摩)等“魅力社团”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爱国情感;通过《圣贤教育》《少年中国说》《孔子》《黄香温席》等“魅力影视”作品,培养学生自强,激励学生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有用之人;通过主题社会实践、主题教育、主题节日文艺等“魅力体验”活动,激发学生自信、自立,增强做有德有才的行动自觉;通过“魅力榜样”,树立起学生身边的模范,提供给学生看得见、够得着的先进标准;通过每日一省的“魅力自省”活动,持续推动学生从自信走向自觉。

四、活动课程实施:以积极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成长潜力

近年来,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以“潜能德育”育人理念为指导,以以文化人、激发潜能、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育学生自信、自律、自立、自强、自觉为目标,构建传统文化特色校本活动课程体系。“魅力文化”课程内容的校本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潜力。

(一)“魅力经典”营造文化感染力

学校打造校史馆、梅花园、知行楼、敏行楼、励行楼等校园静态文化环境,营造梅花书院精神与知行文化融为一体的“潜能德育”校园育人文化氛围。此外,学校特别注重发挥动态文化环境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大型电子屏每天滚动播出一句传统文化名言名句,如《弟子规》《三字经》等中的经典名句。每个班级前黑板设有名言警句栏,每天学生轮流书写圣贤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刻警示学生要懂得如何做人与做事。每天早上的“激情早读”,学生都激情朗诵《弟子规》及经典古文诗句。每年秋学期期中后,学校定期举行经典诵读大赛,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读经典、背经典、写经典,内化牢记经典于心,外化经典古训于行。如此“魅力经典”的动静结合,有效营造出校园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对学生成长带来巨大的感染力。

(二)“魅力讲堂”智造文化生产力

学校与扬州大运河国学讲堂长期合作,定期对学生开展“道德讲堂”国学教育活动。活动以主题化、系列化、生活化为特色,即扎根学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导向确定讲堂主题,在主题引领下开展系列活动,如国学讲座、辩论赛等。“何家千金”是何园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是扬州园林导游的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学校长期邀请何园导游团队的 “何家千金”不定期走进学校,为导游专业学生讲解《何氏家训》。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众多有出息的后代,这些都与何家奉行的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何氏家训》分孝亲敬长之规、隆师亲友之规、待人接物之规等十一类,其下或又分为数条,包括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如今“道德讲堂”学做人、“何家千金”话家训已成为学校“魅力讲堂”的两大品牌活动,成为激发学生成长潜能的重要德育活动。

(三)“魅力曲艺”酿造文化吸引力

扬州清曲孕育于元,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代表性民间曲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学校与扬州曲艺研究所合作,定期为学生举办扬州曲艺演出,表演的节目有扬州清曲表演唱《扬州小巷》《黄莺儿·风》,扬州弹词《啼笑因缘·初进将军府》《梅兰芳·蓄须明志》等。清曲本身的文化价值及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主持人马伟老师的表演扬州评话《武松打虎》,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台下学生叫好声不绝于耳,深受学生喜爱。学校还与扬州木偶剧团合作,每年9月定期为新生演出,其中的《琼花仙子》《三个和尚新传》《大闹天宫》等节目深受学生好评。通过曲艺、木偶戏进校园活动,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塑造人格美、培养才能美、铸造行为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魅力技艺”铸造文化硬实力

学校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名菜进课程。一方面打造淮扬菜非遗可视化工程;另一方面不定期邀请菜系名师讲解名菜文化及传授制作技艺。2017年淮扬菜非遗可视化工程在全国中职烹饪教育联盟会员的注视下,共同启动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工程,旨在通过影音录制和书籍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淮扬菜大师们心目中的美味佳肴,也记录下动人的淮扬滋味,成为学校烹饪专业技能学习的珍贵遗产。学校不定期邀请八大菜系名师到校,为学生传授经典名菜的文化及制作,让学生学习烹饪技艺的同时享受文化大餐。如邀请川菜大师兰明路到校给学生讲解宫保鸡丁的文化及传授制作技艺。宫保鸡丁是一道四川名菜,由清代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首创。据说丁宝桢喜爱美食,讲究烹调。在山东当巡抚时,曾经雇佣了数十个名厨为其家厨。“炒鸡丁”一菜经常出现在他家饭桌上,待客时也常有这道菜。后来,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待客时命厨子将辣子与鸡丁一同炒,发现味道鲜美,非常受欢迎。由于丁宝桢曾被朝廷封为“宫保”,所以这道菜也就被命名为“宫保鸡丁”。名家对名菜文化的讲解,极大激发了学生对烹饪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烹饪文化素养。

(五)“魅力社团”打造文化创造力

学校以舞龙队、太极队、陶笛社、古琴社、剪纸社、泥塑社、书画社、篆刻社、健康理疗社(刮痧、拔罐、按摩)、茶艺社、游邮文化社、刺绣社等,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魅力社团”。仅以舞龙队为例,活动受到了烹饪专业学生的特别喜爱。舞龙是一项古老的中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承载者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是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在舞龙的过程中,要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特別需要每个队员的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而“龙珠”是龙的灵魂,舞者之间的动作和步伐,须听命舞珠者指示而行。长期的训练,能很好地提升男生的沟通力、自制力和协调力。

(六)“魅力影视”塑造文化影响力

00后的学生是在影视环境中长大的新一代,影视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影视欣赏课,欣赏的节目多以微型影视作品为主,如《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既让学生了解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让学生从每个小小故事中,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每个班的影视欣赏课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由学生自选播放传统文化影视节目,其中的《中华五千年》《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少年中国说》《孔子》《黄香温席》等,已成为“魅力影视”中的固定节目,是每个班级学生在高一年级时必须欣赏的影视作品。每次影视作品欣赏后,班主任组织学生观后感写作,班主任批改、点评,好的观后感,由班级推荐在校报上发表。此外,每个学期,学校还要举行一次影视作品观后感征文比赛。

(七)“魅力体验”筑造文化行动力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主题节日文艺教育活动等,让学生投身到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主题节日文艺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它不是纯粹的文艺活动,也不是单纯的说教课堂,节日庆祝有文艺活动,还有引导教育活动,是比较有特色的经典活动,受到学生的喜爱。如重阳节以“九九重阳情久久”为主题,开展节日文艺教育活动。在活动上,有《九月九的酒》《九九女儿红》《重阳节》《思乡酒》《醉花荫》《感恩的心》等个人唱、小合唱、乐队演唱,学生紧扣主题尽兴表情达意,同时文艺节目中间穿插教育活动,如关于重阳节知识抢答竞赛、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对答,还有主持人精心设计的问答,这既加深了学生对重阳节的认识,也展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文化自信。

(八)“魅力榜样”赢造文化形象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中职生的成长潜能,需要为他们树立看得到、够得着的身边榜样。学校打造“千张奖状工程”,即每个学期全校要为优秀的学生、进步的学生、单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奖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其中“美德之星”和“梅苑之星”就是“魅力榜样”的代表性奖项。对于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经班级推荐,系部择优上报,团委审核,授予“美德之星”荣誉称号。对于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授予“梅苑之星”荣誉称号。“美德之星”和“梅苑之星”在校园里星光闪耀,形成真善美正能量的小磁场,散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他们以自身的魅力辐射、示范,赢造出一批批“最美中职生”。

(九)“魅力自省”创造文化思考力

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4]要让学生自我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在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编制了《每日一省》《每周小结》和《期中与期末自评》手册,针对学生礼仪、学习、生活、活动、劳动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每日一省》列出了30多条行为规范,让学生每天晚上对照规范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亮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促进学生努力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每周小结》要求学生总结一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并进行自我反思进步与不足,班主任进行集中批改与点评。《期中与期末自评》是学期阶段性成长评价和学期终结性成长评价。学生在期中或期末进行综合总结评价,并做出自我操行等第评定,班委进行操行等第评定,家长参与,班主任根据多方评定,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给出终结性阶段或学期等第评定。如此学生本人、班委会、家长以及班主任多方参与评价,促使学生高度重视对每日学习与生活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天天向上。

五、课程反思体悟:活动课程文化魅力的提升之道

学校通过“魅力文化”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育人的积极力量,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自信,培养行为自律,推动职业自立和自强,走向生命自觉。

(一)理念导向是前提

一所好的学校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好校长首先应该有好的办学理念。校长的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育人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育人潜能。针对当前中职生特殊的群体特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提出激发学生成长潜能的“潜能德育”,高度重视“文化潜能养德”和“活动潜能育德”,构建与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课程——魅力文化活动课程,注重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的德育潜能育人。

(二)课程统整是关键

朱永新教授指出:“卓越課程应该最大程度吻合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5]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课程进行整合与开发,即课程统整,是从学校育人理念出发,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紧扣“潜能德育”的育人目标,构建具有学校与学生个性特征的课程,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三)制度落实是保证

学校由校长室牵头、学工处具体负责、多部门联动的文化活动课程制度是“魅力文化”活动课程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比如“九九重阳情久久”主题文艺教育活动由学工处主办、团委承办,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教务处督导室负责检查督导,电教中心负责音响设备调试,各系部推送活动节目,校学生会主持。如此协作配合,让活动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化自信[EB/OL].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23866400-24424025.html.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n1/2017/0831/c1053-29506412.html.

[3]林红明.“潜能德育”激发道德力:理念、架构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10C).

[4]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苏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朱永新. 卓越课程使人幸福完整[N] .中国教育报.2018-01-03.

责任编辑:陈钱允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
漫谈少先队活动课
中职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