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传承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9-05-20柏红永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

柏红永

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职业学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更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社团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郝氏泥塑彩绘社团作为文化传承的精品社团,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总结出“四要四符”的建设策略,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社团;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C/03C-0017-0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职业学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社团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新时代文化传承社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在全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积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职业学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当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头兵,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文化传承学生社团,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既是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需要,又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郝氏泥塑彩绘社的建设现狀

“郝氏泥塑”是宿迁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是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品用宿迁本地黄泥创作而成,在绘制技法上,融合前人和现代人的表现形式并加以完善,“郝氏泥塑”的彩绘风格主要采用中国画工笔画的重彩技法和敦煌彩绘的配色风格进行彩绘。力求从造形审美到视角效果的和谐统一,体现彩塑的完美性,做到雅俗共赏,给人以小中见大、形彩夺目的艺术感染力。宿城中专“郝氏泥塑彩绘”社团依托宿迁市级非遗文化“郝氏泥塑”研究会的支持,由“郝氏泥塑”第四代传承人——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郝欢欢老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社团承担起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传承技艺

1.彩绘。“郝氏泥塑”一套完整的彩绘作品完成一般有设计构思、设计稿绘制、样品捏制、模具制作、样品彩绘等几个主要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用模具翻制泥人,然后在翻制的泥人上进行彩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习教师所传授的技法和经验,更要学会自己思考,从自然中去领悟,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2.特色泥塑制作。特色泥塑部分主要是教师本人的工作内容。为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充实工作室展示区域以及适应各种比赛及展览的需要,教师需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创作,展现出更多更优的作品,为学校和“郝氏泥塑”的发展做出更好的成绩。学生也从教师的制作过程及作品中去学习揣摩技法,欣赏传统工艺作品的美。

3.书画基本功训练。彩绘本身对学生毛笔的运用有一定的要求,故书法和工笔画的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字帖及工笔画帖的描红、临摹以训练学生的笔力,为彩绘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传播传统文化

社团通过打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文化经典融入作品,从而起到传承和创新文化作用。如,张梦琪同学的彩绘作品《八仙》,栩栩如生的八仙形象,展现了传说中的八仙神采,作品在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付威同学的彩绘作品《项羽》,将西楚霸王的神威展现了出来,也让同学们了解了楚霸王项羽这一历史人物,作品在2017年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郝欢欢老师的个人泥塑作品《侍坐》获得宿迁市首届工艺美术展优秀奖,并入展江苏省“匠人匠心”非遗展。

三、 文化传承社团 “四要四符” 的建设策略

(一)项目选择:要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特色

2011年,郝氏泥塑彩绘社团成立,成为学校文化传承亮点。究其原因就在于“郝氏泥塑”是宿迁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且社团成员均是具有美术爱好的学生,入团后会对社团成员进行三期培训。前期综合培训期,学生主要通过描红和临摹大量的书法和工笔画帖来练习掌握毛笔的使用,为后期彩绘传统文化作品打下基础;中期为分组培训期,按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工种的划分,提高作品质量和完成效率。后期社团运行,教师开发新的传统文化项目,进行前期设计制作,然后交由学生进行翻模彩绘,创作出大批量的文化传承作品,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在作品的创作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作品。作品的创作过程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特色,学生愿意参加,也愿意去保护和传承这一富有宿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发展目标:要有明确的发展愿景,符合职业学校文化传承的发展定位

文化传承社团旨在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建设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建立郝氏泥塑彩绘社团是体现学校对保护地方文化和传承传统工艺的一种责任和践行,社团坚持以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同时,社团以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为神圣使命。 “郝氏泥塑”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需要培养传承手工艺技能型人才,这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另外,社团注重培养学生优秀文化传统——“工匠精神”。 “郝氏泥塑”其匠心独运的作品风格,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制作态度,正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

郝氏泥塑彩绘社团充分将现有的地区文化资源与学校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符合职业学校文化传承社团的发展定位。社团建设处处体现这一目标,时时把握这一定位,注重打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泥塑传统文化名人、名篇、名事等作品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机制运行:要构建科学可行的社团管理制度,符合文化传承的长效运行规律

社团必须自觉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建立科学可行的社团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必须围绕传承传统文化工作开展,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郝氏泥塑彩绘社建立了科学的社团组织架构,健全了社团规章制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实现了社团的自主管理。

为保证文化傳承目标的实现,社团建设中,引入了现代学徒制,以老师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技艺传承;在管理中,引入了“7S”的管理模式,突出了文化传承的规范性、严肃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制定规范的考评制度,通过对学习态度的评价、制作过程的技能考核、作品展示的成果评比,对所有成员进行考核评价,有目标、有任务,使文化传承得以长效运行。

(四)保障策应:要落实社团活动保障体系,符合职业学校文化传承的长远发展需要

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郝氏泥塑社团建设过程中,学校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指导教师保障、活动时间和内容保障、反馈渠道保障等一系列保障体系。例如,因彩绘和泥塑按照不同的工作流程需要进行前期设计、工作区、展厅等方面的区域划分,学校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场所保障社团开展活动。设计区设有电脑和长桌用于前期设计和绘制以及小样的制作;工作区设有较大面积的工作台和板凳;展示区设置展架用于作品的摆放。创作所需大量的泥土和模具暂由郝氏泥塑研究会提供,颜料和工具也由学校提供。社团活动有了保障,有利于社团开展工作。

我们坚信,只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好社团的文化传承这块阵地,一定能优化社团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找到文化传承社团建设的最佳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及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传承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陈钱允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的手机在哪?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