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区域学测数据分析的再思考

2019-05-20周新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

周新霞

摘要:区域学测数据分析,是县区教研室进行教学管理、研判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区域学测数据分析选取“一分四率一位次”等数据,不能直观体现进(退)步情况、无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教合一”理念下的区域学测数据分析,选取区总排名占比率、参考率、区均分达成率、区均分达成率进步值、区均分达成率区间值、区均分达成率区间进步值等数据,从“达标+增值”的角度,准确反映学校、学科教学水平在区域内所处位次、达标程度、增值情况,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导管理者和教师正确归因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学测数据分析;区域管理;教育均衡;规范办学;正确归因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A-0048-04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到素质教育,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与之相悖的困扰了中国教育多年的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谈“考”色变,似乎组织学生进行学测(本文中“学测”指传统的纸笔测试的形式),就是在和“素质教育”唱反调,就是在搞应试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学测成绩的分析——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测成绩分析,变得不那么“光明正大”,似乎分析考试成绩,就是不会评价、不科学评价的表现。

自2000年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育者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辩证思考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同,学测是评价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的主要评价方式。通过学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客觀地测量区域、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改进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推广和使用,从国家到省、市各个层级部门测试中心的建立,各类以测试学生综合或单项素质水平的科学、规范的测试工作开展地如火如荼,对于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教师改进管理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这种国家、省、市级的大面积测试成本高、操作流程复杂等,这种测试工作一般都是1-2年,甚至更长周期举行一次,且测试过后数据分析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很多基层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测试后不能及时拿到相关数据,不能较好地理解学测成绩分析中相关数据表达的内涵,导致测试工作时效性、信息对等性不强。因此,要想提高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情况测量、评价和指导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延续性,需要县区教研部门以学期为单位,做好基层学测的组织和分析工作。

一、对传统区域学测数据分析的反思

传统的区域学测数据,关注的主要是“一分四率一位次”的分布情况,即平均分、优分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学校在区域内所处位次。这些数据能够在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在当次学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整体教学成绩等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县区进行学测分析的主要数据。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并与一线教师进行广泛交流中发现“一分四率一位次”的数据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也存在了一些弊端。

首先,“一分四率”和试卷的难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试卷难度系数高,“一分四率”的值会相对偏低,反之则偏高。标准不统一,“一分四率”就不能直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例如:某班级数学学科上学期学测均分为87分,下学期学测均分为81分,并不能说明这个班级的数学学科成绩在退步。单轨制学校缺乏同年级测试成绩参照,一年级语文均分为92分,二年级语文均分为88分,也不能说明这个学校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教学质量比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教学质量高。其次,由于区域内学校所处的位置不同、办学规模不同、师资力量不同、生源状况不同等因素,大部分年级、学科在区域学测中的“位次”是相对固定的,久而久之,各校对于自己在区域的“位次”便“坦然”接受了。

“我们学校教师素质不高,优质教师大量向城区流动”“我校地处偏远,大部分都是流动人口子女,怎么教成绩也上不去”“我们班学生家长不配合”“我接手时这个班的底子就很差”……很多管理者和教师面对学校在区域的“位次”和“一分四率”的数据分析时,这样为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开脱。学测数据分析,引发的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状况、家长配合程度等方面的不满,无法发挥学测的研判、引领和指导功能。

二、“研教合一”理念下区域学测数据分析的关注值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8年7月公布的《江苏省教育科研文化创新区建设指标体系》(下文简称《指标体系》)明确指出,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工作应“倡导‘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确立‘规范、专业、卓越、特色的科研追求,强调‘真做科研‘有效科研以及‘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努力培育创新、民主、共享的文化品质,逐步形成自信而自觉、前瞻而本土的区域教育科研文化”[1]。《指标体系》中提出的“求真务实”、做“真科研”“有效科研”的教育科研理念,与我区一直倡导并努力实践的“研教合一”的教育科研文化追求不谋而合。我区致力于建构和实践一种“研教合一”的教育科研文化,使教研真正成为一种生产力。在“研教合一”文化投射下,我区审视了区域学测数据分析工作,力图通过学测成绩中更多大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实现评价的客观性、指导性和矫正性。经过三年的思考和实践,我区在进行区域学测成绩分析时,在“一分四率一位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以下数据的关注和分析:

(一)区总排名占比率=(参测学科的总排名最大值-学校参测学科总排名)/参测学科的总排名最大值。例如,全区10所学校,每所学校16门学科参测,参测学科的总排名最大值为160;XX学校16门参测学科总排名为20名。这一公式计算出来的比值,客观反映出学校所有年级、学科学测成绩在全区的位次。

(二)参考率=参考学生/在校(籍)学生人数。县区教研室和基教科紧密配合,将参考学生和学校实际在校学生数进行比较,监测学生的参考率,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确保学测成绩分析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促进教育公平,引导教师不抛弃、不放弃一个学生。

(三)区均分达成率=校均分/区均分。区均分达成率即以区均分为单位“1”,校均分占区均分的百分比。区均分达成率高于100%,即校均分超过区均分。学校可以用这一数据了解同年级同学科在全区的大体位次,也可以用这一数据对本校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同学科进行比较。区均分达成率这一数值,避免了因为试卷难易程度不同、均分直接比较说服力不强等问题,为不同规模学校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四)区均分达成率进步值=此次区均分达成率-前次区均分达成率。进步值为正数,说明成绩较之前纵向比较有进步;反之,则退步。区均分达成率进步值,可以直观看出某年级某学科较之以往的进步(退步)情况。这样即便是在全区横向比较中位次没有改变,仍能看出教师教学质量是否在提升。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校、班级,能够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五)区均分达成率区间值=区均分达成率最高值-区均分达成率最低值。此数据能够相对反映同年级、同学科全区教学水平(质量)的平衡程度。区间值越小,说明区域教学水平(质量)越均衡;反之,则说明区域教学水平(质量)差异度大。

(六)区均分达成率区间进步值=区均分达成率区间值-前次区均分达成率区间值。进步值为负数,说明区域教学水平(质量)的差异在缩小,区域教学水平(质量)向均衡态势发展;反之,则说明区域教学水平(质量)的差距在拉大。

三、“研教合一”理念下区域学测数据分析的实践价值

根据我们三年的跟蹤统计和分析显示,上述几个区域学测数据的关注值,具有统计标准相对统一、统计方法简单、统计结果清晰等特点,可普遍适用于区域范围内校际间、教师间、学科间的横向、纵向比较,为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引导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教研人员运用积极心理向内归因起到了正面的导向作用,对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引导教研人员向内归因,客观研判整体布局

1.为准确定位学校提供标准。每个区域范围内,都会因为地域位置不同、办学规模不同,而导致区域范围内出现不同层次的学校。简单运用区域位次排名的数据,就会出现“常态第一”现象。而区均分达成率进步值,就可以在区域位次排名的基础上,客观排列出各校的“进步位次”。相对而言,在区域位次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提升的空间也相对大一些。这为教研人员准确定位“教学质量奖”“教学质量提升奖”提供了参考标准。

2.为区域教育均衡提供指南。“再好的学校也有弱势的学科,再弱的学校也有好老师”。通过新的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使教研员对区域范围内所有的学科教师教学情况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及时了解区域内各校、各学科教师队伍的构成,为成立中心教研组、制定区域内学科教师培养计划提供指南。与此同时,还能为“区管校聘”的政策实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区域范围内学校的均衡发展。

(二)引导学校管理者向内归因,及时评价规范管理

1.为实施动态管理提供依据。课程改革必然涉及到学校的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就必须向科学化转轨,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模式。“研教合一”理念下区域学测的数据分析,可以为学校实施教学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把平行班级中班级教学成绩的“常态位次”管理转化为“进步位次”管理。同时,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也更加客观、科学、规范。

2.为落实控辍保学提供保障。将“参考率”纳入学测分析数据,是为了引导教师树立“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观念,以学测数据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借助《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政策,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切实落实学困生帮教(扶)工作,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引导教师向内归因,认识自我自觉提升

1.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方向。“研教合一”理念下区域学测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对全区各学校教学整体成绩、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整体状况进行分析,还能透视出每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等几个板块进行区均分达成率和进步值的分析统计。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数据,结合试卷各知识点得分情况的分析,认清自己学科教学的优势和短板,理性选择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主题,针对性地寻找提升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尽量多地尊重、照顾到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

2.为开展团队合作提供约束。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合作意识并不强,特别是跨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刚开始利用这些新数据进行学测分析时,我们发现一所学校某年级学科发展均衡度很不好,如:语文学科区均分达成率高达110%,数学学科区均分达成率则为85%,英语学科区均分达成率为92%。这组数据引发我们思考。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比较重视自己的学科,占用学生在校的所有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作业量也很大,导致配班老师没有时间进行补差,怨声载道。由此,我们引导学校以学测数据为依据,进行年级跨学科捆绑评价,尽量避免在小学阶段出现偏科现象。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教育科研文化创新区建设指标体系[EB/OL].(2018-07-02). http://www.jssghb.cn/zytz/tz20180702.htm.

责任编辑:李韦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
教师交流轮岗制实施困境管窥
让教师流动不“被动”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质性策略探寻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