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2019-05-20梁玉龙朱月富
梁玉龙 朱月富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可以夯实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如引发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提升阅读品质;挖掘阅读本源,使学生在用心体验中提升思维能力;适度延伸阅读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实现灵动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A-0077-0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滋养学生身心,提升其内在品质,实现与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中,需要抓住阅读文本的本质内涵,根据文本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并以此文本为基础,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延伸,实现灵动的阅读,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引发丰富联想,提升阅读品质
儿童不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在阅读自己比较感兴趣文本时,他们思绪飞扬,展开想象的翅膀徜徉于浩瀚的阅读世界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对话,阅读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思维品质,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阅读。
1.从表象入手,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经典名篇。这些丰富的感知表象素材为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提供广阔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在边阅读边思考中,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自主阅读训练时,选择了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看菊花》这篇课文。文中是这样描写菊花的:“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引领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训练时,教师不妨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设计好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菊花都有哪些颜色?”学生回答:“菊花有白色的、黄色的、淡绿的……”教师接着说:“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这些婀娜多姿的菊花,会怎样赞美它们呢?”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脑海中浮现出生活中见到的一朵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各种不同颜色的菊花,在丰富的联想中你一言他一语地议论着。最后,教师话锋一转:“让我们一起阅读文中所描写的菊花吧,文中的菊花有什么品质呢?”
2.留有空白,让学生尽情驰骋于想象空间。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时,适当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思维与活动填补空白,实现适度拓展性阅读,为学生创设迁移提供机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課文都留有空白,这些文本空白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文本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智力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课内阅读中,教师选择了四年级课外阅读《我要做好孩子》这本必读书目,首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简单检查,接着以情感碰撞、升华体会为目标,设计一些辨析题:“金铃是个好孩子,那么她的同学于胖儿、倪志伟他们是不是好孩子?你们是怎么看的?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再结合阅读文本来回答,并将你自己和金铃相比,你觉得你是一个好孩子吗?你想做个什么样的孩子?请通过举出实例说明。”通过提出类似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期待学生充满创意的、不拘一格的回答。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了如何去做一个好孩子。在一问一答中,进一步拓展了文本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挖掘阅读本源,在体验中提升思维能力
有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以亲身体验为基础,努力探寻阅读本源,提高思考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构建主动积极的思维搭建平台,精心策划情感交流活动,带领学生细心体验,强化理解,在感悟与思考中激发情感,启迪思维,提升审美情趣,实现快乐阅读。因此,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深入挖掘阅读本源,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文本资源,获得丰富的体验,有效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1.认真品味文章之“美”。每一篇精选的文章,词句优美,扣人心弦,富有感染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之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词句,反复阅读与品味,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并能够发现作者遣词造句之美。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时,首先将学生置于那充满诗情画意、奇丽美妙的山沟之中。通过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学生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还品读了文字之“美”。作者以丰富的词句表达,为读者勾勒出如诗如画的仙境,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一片深情。将两种“美”融为一体,整个阅读活动围绕“美”展开,形象、生动、辞藻华美,语句清晰,层次分明。
2.用心感悟文章之“魂”。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并且实现情感共鸣,就是因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流露着人性的光芒,抒发的思想情感不仅体现了正能量,还能启发他人,激发斗志,这正是文章之“魂”。所以,以人为本,从人文性的角度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突出情感体验的过程,有利于感悟文本的魅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折射出母亲的慈祥、善良,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感激母亲以及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教学从带领学生阅读文中的“母亲”,再到引发学生联想到普天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到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最真挚的文字描写自己的母亲,感悟着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这就是文章之“魂”,抓住这点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与体会,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适度拓展延伸,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一朴实通俗的话语直观而形象地阐述了语文教学重要特点——语文教学应紧紧依托教材却又不拘泥于文本。语文教学必须适度有效拓展,将课外阅读资源有机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把握拓展阅读的时机。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拓展性阅读一般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来具体操作。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下册《赤壁之战》一文中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的:“同学们,《赤壁之战》这一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有关情节改写的,是三国时期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那么,在三国时期,还发生了哪些经典之战呢?”这样的延伸设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为课外延伸阅读提供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2.拓展阅读程度要适当。拓展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但目前我们的课堂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度现象。如有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随机拓展了但丁的《神曲》,而《神曲》一般是在高中阶段才要学习的内容,使得教学出现了过早的拔节现象。无度还表现为“忽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这往往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文本教材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素材。拓展阅读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但必须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开展。同时,拓展阅读既要关注量的追求,更要重视质的提升。要精挑细选,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杜绝无度、低效且侵蚀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行为,让适度有效的拓展阅读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须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体验文本,并适度开展延伸阅读活动,挖掘阅读本源、拓展阅读空间。相约阅读,邂逅经典,阅读教学永无止境,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李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