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结合QCC在放射造影检查安全管控中的应用
2019-05-20陆惠清伏红超通讯作者唐晓蕾
陆惠清,伏红超(通讯作者),唐晓蕾
(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1800)
近年来,影像检查技术日新月异,多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对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对患者造成部分放射伤害,故加强放射护理安全管理十分必要[1-2]。品管圈(QCC)指某一行业内,由类似或互补工作性质的人自发组成团队,发挥头脑风暴,实行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目的在于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按PDCA循环,制定新目标,不断持续改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并分析我院放射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行CT造影患者的800例,依待检查时间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0例,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结合QCC模式)。其中,观察组:男254例,女146例;年龄21~85岁。对照组:男252例,女148例;年龄20~75岁。
1.2 方法
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管控标准,未给予明确的工作任务及安排,严格按照医嘱检查,并向患者告知进行检查时应当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
优质组:实行品管圈管理模式,按PDCA循环,实行优质护理安全管控,流程分:计划(PLAN):组成5~6人的护理安全管控小组,分析造影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譬如对比渗漏、待检等候时间长,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探寻改进点。执行(DO):宣讲放射防护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相关业务技能,培养良好工作态度,推行风险管控;与患者交流时态度主动、温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检查(CHECK):按照放射科安全护理管控标准,定期考核并检查、落实相关护理制度,不断强化放射科护理安全管控意识。处理(ACTION):总结PDCA循环下护理安全管控优缺点,提出新问题;落实到人,不断提高护理水平,确保安全检查。
1.3 观察指标
制定满意度评价量表,以满分10分为标准,分为十分满意(≥8分)、满意(6~8分)、不满意(<6分)三级。分析两组受检者对比剂过敏发生率、渗漏率、待检时间、满意度。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组对比剂过敏发生率、渗漏率均低于常规组,优质组候待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质组受检查护理满意度(92.0%)高于常规组(84%),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受检者满意度比较(n=400,n/%)
3 讨论
放射科护理工作,有别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护理工作,有其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患者多、大型医疗设备多、人口流动性大、检查项目多等诸多方面,使其护理工作具有多向性疾病、多科室、多检查种类的特性,量大且范围较广,检查区域相对分散,使得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以往放射科护理安全质量管控中,护理人员参与度、积极性较低,导致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继而影响患者对放射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品管圈管理下,PDCA护理模式能对改善放射科护理安全管控水平起到直接促进作用[4]。PDCA护理模式能通过分析引起放射科护理安全管控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护理改进点[5],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本组研究显示,优质组对比剂过敏发生率、剂渗漏率均低于常规组,受检者待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优质护理联合QCC对于放射护理安全管控具有促进意义,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与国内研究者周建清[6]等研究结果相近。
因此,优质护理联合QCC能明显降低受检者对比剂过敏发生率、渗漏率,减少待检时间、提高患者对放射检查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