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5-20毛德成

长沙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卓越会计师岗位

刘 艳,毛德成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一 高职院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现实要求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社会商业模式创新与会计行业改革的驱动下,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职业,发生着变革。

(一)会计职能的变化,由核算与监督职能为主逐渐向管理决策支持为主[1]

从农业社会的账簿和算盘,到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的职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但职业标准没变,仍然是核算和监督职能为主。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时代悄然而至,会计领域中不断呈现的新态势,数据加工处理方式不断变革,而商业模式和交易支付方式的创新发展,处理复杂业务和参加企业管理决策的管理型会计则逐步成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新期望。这些变化催生会计职能的渐变,同时会计师职业能力的构成也随之变化,即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

(二)卓越会计人才素能构成

卓越会计师的培养目标虽然已经得到教育界的认同,但对其内涵仍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界定。“卓越”即超出一般,如何在高职培养具备高技能的人才,似乎是个挑战。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论证等方法,包括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高职教育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等,最终获得了基于岗位能力导向的卓越会计师素能构成,如表1所示。

高职院校的生源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尤其在实施分类招生后,与本科院校学生差异更加显著。如何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特点等,改革教学方法,成为高职教育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在专业学习上,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学习动力和能力不足,需要更多的督促与指导;二是在校时间短,课程设置要更精炼;三是教学目标上,理论学习以够用为主,技能锻炼要更有针对性。

表1 卓越会计师素能构成

(三)会计教育理念从单学科知识向多学科知识转变

传统会计人才的培育重核算能力,轻管理能力,毕业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职业拓展能力不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路径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会计教育必须跳出单学科知识传授的模式,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上寻找突破点。过分强调单学科知识传授,虽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但容易抑制学生的变通能力,不利于会计为组织创造价值。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会计职能的演进催生会计教育的转变,多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必然趋势:一是会计电算化业务的普及,核算能力将逐步被机器所取代,知识资本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加工的组织,其价值创造模式也需要变革;二是财务信息的专业化、复杂化,以及资本市场上各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多样化,这不仅仅是单学科知识的范畴,也推进了会计的跨学科发展。

(四)国际合作深入,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频繁深入,促使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应对各类风险与挑战,需要具备敏锐洞察力、果断决策力和高效执行力的人才,作为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人员,也必然要具备这一技能和素养。国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为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专业能力足,创新能力高[2]。这些折射在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上,就应当以人才需求为培养基础,在意识上、知识上、能力上体现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上体现培养理念,在日常教学管理及组织保障上体现创新发展动态特征,培养真正具有国际视野,专业基础知识实、人文科技素养高、沟通认知水平强、职业操作技能硬、创新发展及再学习能力足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前提,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高职生未来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构成,推导出“模块化”课程。在厘清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组织高职专家教授、企业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才,论证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块,结合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将岗位能力为中心的理念固化在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方案应基于素能构成,分解岗位核心能力,可由基础理论、 专业应用知识与能力、实验实践技能、知识拓展与深化、创新创业能力与国际视野等进行教学设计。

(二)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参加专业职称考试,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选派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并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逐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与课题教学,到校内上课、作报告,共同完成专业课程讲授、专业认知、岗位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指导,跳出会计课堂的单学科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拓展会计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复合型卓越会计人才创造外部环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理论教学的抽象与实践教学的具体是学生学习的两个视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践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基于会计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技能训练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大类四个层次递进开展。

1.认知实习。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融资担保机构等工作现场,参观了解各类单位的机构设置、企业文化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座谈、视频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等有个初步的认识,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

2.校内实训。一方面通过课程内的实验实训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操作技能,如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应用软件、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课内实训来达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开设校内实训实验课程,如点钞、出纳、银行税务、综合实训等,集中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训锻炼,通过对会计岗位基本流程的了解,熟练模拟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掌握必备的实务操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岗位运作能力。

3.顶岗实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或学生自我寻找并经学校认定相结合,通过到各种类型的行业企业从事相关财务会计等工作,熟悉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业务技巧等相关职业知识,提升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进一步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及需要改进提升的职业能力,使学习更有目的性,职业规划更有方向性,减少盲目就业。

4.毕业实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期间,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熟练掌握实习单位交办的实习任务,同时观察分析实习单位经营业务环境、企业文化、发展方向等,做一个有思路有准备的实习生,定期向实习指导老师汇报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以得到老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实习中获知的实习单位商业机密保密。实习结束,根据学院的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报告和实习阶段小结,作为评价实习成果的鉴定材料。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对社会现实问题形成分析,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以后的毕业工作奠定基础。

(四)重视创新能力,拓展能力训练

专业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经营策略、产品供应链、财务管理流程等,设计出贴合企业具体经营情况的会计岗位及其工作流程等。这一能力的训练,主要通过专业创新创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等形式进行。如,依托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创办“卓越会计工作室”,面向校内校外开展代理记账、报税、培训等工作业务,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扩大业务,增进校企合作深度;同时,作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业务指导,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和创业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五)组建卓越会计师特训营,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学习模式,提升学习兴趣。一方面在班级教学中,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素养等,保证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的讲授,达到基础理论教育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卓越会计师特训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聘请和安排校外专家和校内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职业规划,提供一对一的辅导,通过辅助教学和材料推荐等,开展交互式教学,形成主—辅课堂,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理解,增强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

(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的各类技能大赛,从对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说,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可以作为衡量职教水平标准的检测器,彰显职业教育的价值,展示职业教育的风采,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3]。鉴于此,我们组织参加财经类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财税技能大赛、审计技能大赛、国元证券杯等各类比赛,师生在共同努力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奖状,更多地是利用比赛的平台,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学生在比赛中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职业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比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交流,加速了对教研教改模式的探索,真正实现以比赛促学习,以比赛促教学,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三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人才培养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目前社会各界在卓越会计师培养模式上基本达成共识,管理型、能力型、国际型等理念都被大家接受,但社会在变化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不断地要求我们要动态跟进,不断探索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深度合作缺少动力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战演练。迫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特性,企业对涉及到商业秘密的会计岗位,很难安排实习学生进行操作,如何完善“校—企”联合教学,实现深度合作,还需要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三)跨学科教学团队的组建困难重重

鉴于人才培养的多学科知识需求,如何打通会计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间的通道,培养管理型、能力型、国际型的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4]。当前会计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大都是单学科的课程设计模式,如何整合资源,开发以学科生态为线索的教材及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还有很多路要走。

(四)“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机制改革与完善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鉴于人才培养的复杂性,知识面的广博性,能力体现的多样性,传统的一张考卷定终身,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首先,在教师层面应该将课堂、作业、研究项目等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次,在学生层面,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可以通过项目研究性学习,案例报告与模拟实验,岗位实习与学科竞赛等内容的综合评价。最后,将以企业导师(实习指导)为维度的实习岗位及业绩评价进行定量定性考核。通过“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以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猜你喜欢

卓越会计师岗位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卓越之梦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