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艺术素质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9-05-20陈思玥
陈思玥
(长沙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也进一步指出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可见,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步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引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校园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多个方面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以校园文化为有机载体,将艺术素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德育、美育、智育、体育等多个功能,以此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
一 艺术素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还未对艺术素质教育达成统一的界定。顾明远(1998)在《教育大辞典》中对艺术教育进行了解释与说明,指出艺术教育是以文学、音乐以及美术等艺术手段为主的教育活动,是以美育为核心来培养审美、鉴赏以及创造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活动行为;贺志朴(2001)在《艺术教育学》一书中认为艺术素质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来培养人们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现代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开展,多以音乐、美术以及舞蹈等艺术形式为媒介,通过系列的艺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艺术创作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知、情、意、行一体化的教育目标。
(二)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包含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维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建设、环境塑造以及文化熏陶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校园文化围绕立德树人的主题,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明艺术素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作用,学生通过艺术的美感和感染力健全自身人生观及价值观。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艺术的美感和感染力来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以此提升品位。由此可见,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两者相辅相成,具有互相依存、互相推进的关联性。
(三)艺术素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自199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素质教育已开展30年。随着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学校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逐步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扩大到艺术素质教育。一方面,艺术具有独创性和自我性,艺术素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再创造性的文化衍生价值。学生在接触艺术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身潜在的艺术特性,提高学习生活中的创造性和自主选择能力,促进高校个性化办学理念的实践开展。另一方面,艺术具有情感调节作用,艺术素质教育的展开有利于现代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生本主义”的人文价值[3]。现阶段,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悖的排异心理及焦虑心理,艺术素质教育的融入能够有效协调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心理异化情况,具有感性心理调节作用。
二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艺术素质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对A城的110名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展开调查,从参与情况、开展形式以及开展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展开,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在对艺术素质教育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的重要性上,如表1所示,有10.91%和44.55%的同学选择了“非常重要”和“重要”,还有29.09%、10.91%和4.5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重要”“不太重要”和“完全不重要”。从认知情况上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艺术素质教育走进校园文化建设持肯定态度。对于学校开展的艺术类活动是否丰富,有3.64%和13.64%的学生表示“非常丰富”和“比较丰富”,认为“一般丰富”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占比达到了40.91%,还有29.09%和12.73%的学生表示“不太丰富”和“不丰富”;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程度上,满意度一般的同学占比较高,超过了总人数的1/3,“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比分别为8.18%和27.27%,“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分别为20.00%和7.27%,如表2所示。
表1 高校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N=110)
表2 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统计(N=110)
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比较重视,开展了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满意度比较高,整体上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较为理想。
(二)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主体参与性较低。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持以肯定态度,但是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欠缺,使得艺术素质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高校目前所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兴趣。现阶段的艺术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专业讲座、文艺汇演以及艺术类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高校所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具有片面性。学校一味地追求“艺术”氛围,在物质环境上进行改造与建设,未能通过有效的多元实践形式将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泛泛而谈”的艺术素质教育,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三)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困境主要是由于高校素质教育主体性不足、形式主义严重及缺乏正确认知。首先,学校对于艺术活动的开展缺乏宣传力度。现阶段各学校口号式的宣传方式感召力不足,学生对于艺术活动的受感召力较弱,情感认同性不足,对于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不清。其次,各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过度追求文化的外在形式,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艺术文化活动方式[4]。并且,“说教式”的讲座与强制性的“文艺汇演”,在缺乏吸引力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参与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抵触情绪。最后,学校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性缺乏宏观的正确认知,并未充分将艺术文化教育的德育、美育、智育以及体育功能有机结合,造成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素质教育的“两张皮”现象,无法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品质。
三 强化艺术素质教育,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常态化
为使艺术素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常态,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方面,以硬性条件为切入点丰富场所基建。加强艺术文化建筑以及设施的建设,从文化挖掘的角度对校园陈设进行重新布局[5]。以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设立的博物陈设馆为例,从建造学校历史博物馆、艺术馆入手,营造学校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艺术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平台。另一方面,以柔性艺术活动管理及策划入手,开展具有特色化且常态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计划。以天津大学的“周末音乐会”及清华大学“一二·九”歌咏会为例,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文明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感受文化印记的同时提高校园文化自信,并从我国优秀精神文明的熏陶中提升综合素养。
(二)提高活动品质,增强渗透性
单一化的校园活动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现行成长需求。高校必须采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程度。除了传统的艺术讲座及文艺汇演,学校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策划艺术互动,例如“校园杯·舞蹈节”“校园民谣会”“我是画家”“泥塑大赛”以及“我想‘说’给爱豆听”等。除此之外,以“互联网+艺术素质教育”为主题,开发类似“大富翁+知识竞赛”等具有特色的小游戏,增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及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三)提升文化内涵,增强系统性
在种类繁多的艺术素质教育类别科目下,以科学性、系统化的方式将艺术文化活动进行分类处理,保障艺术种类多样渗透下的有序性[6]。在整体艺术素质教育系统中,高校应分别增加提升艺术审美与提升地域艺术文化渗透的子系统。一方面,加速“高雅艺术入校园”,以开展室内音乐会、芭蕾舞以及话剧表演与创作等活动,实现学生艺术境界及艺术审美的提升。另一方面,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将地域传统的体育文化、音乐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等引进到校园中来,例如青州地区的石雕技术、挫琴以及农民画等,从而在实现德、美、智与体提升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艺术文化。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命题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来促进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是促进素质教育转型的有效手段。然而,如何充分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高校还需在环境氛围、开展形式以及开展内容等多个方面,不断进行深化研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常态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