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图案教学的历史记载
——1937年上海美专图案展览会史述
2019-05-20徐冉
徐冉
1.十二幅展览图片与上海美专图案教学的风貌
1937年1月12日上海美专图案系二二级“级友会”举办了一场有特色的图案展览会。展览在大新公司四楼画厅举办了三天,作品共达百余幅,《申报》与《良友》画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从《良友》画报1937年2月号选取刊登的展览会的十二幅图案作品,可以发现其对于日常生活广泛的适应性与工商行业鲜明的针对性。上海美专图案教学与市场的深刻联结体现出早期图案教育难得的社会性与实用性特征。
十二幅图案作品囊括了工艺美术图案与商业美术图案两种。工艺美术图案包括两幅桌毯图案,两幅屏风图案和靠垫图案,景泰蓝图案,舞场装饰图案各一幅。商业美术图案则包括报纸广告图案,汽车广告图案,宣传广告图案,航空奖券广告图案和包装图案各一幅。这些图案涉及了30年代上海物质生产领域的很多重要方面,也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桌毯图案(图1至图2)与靠垫图案(图3)就是顺应市场设计而生,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缓解了图案发展困顿的局面。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棉布业发展迅速,“1937年棉布商业中不论批发,零售大小类型各户营业均很旺盛,获利较厚,行业户数至1937年时增至七八百户。”[1]这为靠垫与桌毯等国产日用工业品的生产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支持,针织业和纺织业等日用工业也获得了发展,使得靠垫和桌毯成为普通民众可以使用的物件。从大新公司档案中商场各部发售货物品种情况表中可以查到,在毡被部中有被单台布这一商品种类,在1936—1940年分上档货占60%,中档货占40%,所有货品中本国货占70%,外国货占30%。[2]由此可见此时上海部分国产日用工业品开始有压倒外国舶来品的趋势。当然部分也是因为30年代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货运动的影响,四大百货公司开始加大对国产商品的进货,改变了开办之初以销售进口高档洋货为主的情况。这也直接说明此时上海的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表格中大新公司所售的其他部分日用工业品还存在洋货比重突出的情况,可见洋货横行市场的局面只是得到了初步的的缓解与改善。而只有通过工艺图案的设计才能直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产品才能进一步在商业市场里站稳脚跟。
图1
图2
上海美专图案系学生设计以上等涉及民众日常生活领域的工艺美术图案,首先是想为美化民众的生活服务,促进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以挽救其发展至今的颓势。在造福民众的同时它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使国货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挽回利权。举办展览是想让更多民众对于图案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些工艺图案对普通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人士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美术工艺是“古董”或“奢侈品”,是服务于古代有权力的贵族或现今的富者阶层的,一般民众是无法享受这些美术工艺品的。图案展上的这些工艺图案由此给了大众以新的认识:美术工艺是适应于日常生活需要的,是在满足工业品带给他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加以美化以进一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是在实用与美二者之间取得平衡与完美调和的活动。
在商业美术图案中,广告图案占据了四幅,这与30年代广告设计行业繁荣的市场背景相呼应。除了实力雄厚的中外企业在公司内自设广告部以外,其他公司没有实力设立的则寻求专业广告公司代理广告业务。美国克劳广告公司,英国美灵登广告公司,华商广告公司和联合广告公司的运营标志着广告业的兴盛。四大广告公司业务经营广泛,包括报纸等大众媒介的广告设计和路牌,霓虹灯,橱窗等户外广告的设计。30年代,上海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商业行业增多与细化,在先施,永安,新新等商业资本集团之外,还增加了大新,中国国货公司等新的资本集团。它们与小百货业,华洋杂货业共同推动着百货行业的兴盛。除此之外主要商业棉布业,西药商业等也发展旺盛。商业的发达造就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广告业务直线上升。
十二幅图案作品中的福特汽车广告图案(图4),宣传广告图案(图5)和航空奖券广告图案(图6)都极有可能是报刊广告或者是招贴广告图案。另有一幅宣传当时《鸣报》报纸的商业广告图案(图7),由于主体人物周身的纹路刻画细致,一般报纸很难达到如此细致的印刷效果,所以推断为是运用胶版彩印技术印刷出的招贴广告图案。报刊广告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广的重要广告门类之一,作为大众媒介的申报与新闻报的盈利主要依靠广告业务。在30年代随着两家报刊销量到达顶峰,报刊广告也为普通民众所熟知。除此之外,招贴画广告也被中外商家利用一轮又一轮的攻势来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记忆与认同,扩大消费人群。
此时观看这些商业美术图案的大众首先对广告这种形式并不陌生,再加上广告所反映的内容也是当时民众所熟悉与热切关注的。例如福特汽虽然价格昂贵,只有社会上层人士才能拥有,但大众应该通过相关广告而有所了解。单申报上关于福特汽车的就有1919年的“卫士勇士汽车”广告,[3]1923年的系列漫画广告,1926年的“新式改良 福特五座轿车”广告等,[4]另外还有各种其他外来品牌汽车广告分布其间。可见这幅图案系学生张静飞设计的福特汽车广告是根据商业环境的需要进行设计的。
图3
图4
由《良友》画报刊登的这十二幅图案系师生的工艺美术图案与商业美术图案,是集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或经济价值为一体的,是为大众经济生活的美化而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少数特殊人群而服务。可以看出上海美专30年代图案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呈现超前的社会性,其与市场的的需求对接,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上海美专图案教学以改造大众的生活,直接裨益于民族工商业的日趋进步为根本指向,使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2.上海美专图案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多元联系
由《良友》画报刊登的仅有的十二幅图案可以窥见30年代上海美专图案教学的原貌,反映出上海美专的图案教学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正规办学,对图案系学生是应社会工商行业对专业美术人才的职业需求进行对口培养的。图案展览会的举办绝不仅仅是上海美专为了展现美术院校的图案画成绩以作同类院校间的交流与促进,而是上海美专图案教学与广泛社会需求两者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其背后所潜藏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多种力量的积蓄与汇聚促成这次展览焕发出时代的光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对于美术展览会的报道不在少数,而对于上海美专这样的专业美术院校举办的图案展的报道在30年代还屈指可数。在翻阅了1919年至1937年之间的《申报》后可以发现,期间《申报》报道过上海及周边地区以及北京等地的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会。根据进行号召和组织的主体分为三类:国家,团体和个人。由国家出面举办的官方展览有第一次全国美展,第二次全国美展等。由团体举办的展览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当时活跃于上海的西洋美术社团,中国书画社团以及综合美术社团举办的社团个展及联合展,西洋美术社团与中国书画社团展览内容互有交叉,并不限于社团属性。第二种是由学校及学校联合举办的成绩报告展,如上海美专创立十周年纪念展览会,中华艺术大学兴学展览会,1921年上海美专成绩展览会(联合女子美术学校)等。第三种是由社会教育团体及文化组织举办的展览会,如江苏省教育会图画手工展览会,上海青年会图画展览会等。个人展的数量很多,有丁衍镛个展,刘海粟二度欧游作品展等。其中图案作品出现在展览会中最初是在20年代,上海美专,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先后举办的展览会中将图案列入了展项,这与这些学校工艺图案科的相继成立密不可分。此时的《申报》报道停留在对学校美术成绩的关注与利用传媒的深度与广度来进行社会美术启蒙作用的发挥上,图案作为多种展览品类的一种,并没有作为报道关注的焦点。在30年代,对图案作品展的报道只有零星几个,只有关于图案家王纲个人图案展和西湖艺专蒂赛图案社展览的相关报道,此为《申报》对图案关注的先声。而《申报》对1937年上海美专图案系专门展报道足以表明《申报》是将图案作为与纯粹美术相并列的艺术品类进行看待的,图案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1937年《申报》1月12日第三张第十一版刊登的上海美专图案系举办的图案展的报道中提到,这些图案“均为美专教授与学生精良之作,倾重工商业实用美术”,从中可见《申报》对图案有着清晰的认识。图案作为实用美术是为工商业的发展服务的,能在社会物质生产领域的众多部门发挥作用。《申报》作为商业日报,报道的都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在1937年1月12日这样的时间节点择取刊登这样的报道是因为随着30年代上海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分化,图案设计行业已经衍生并在工商业发展浪潮的裹挟下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图案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所不可回避的话题,以至于《申报》社会新闻的报道中对于实用美术的尺度衡量拿捏到位。
图5
图6
《良友》画报刊登1937年上海美专图案展览会图案作品的动机也值得推敲。从《良友》画报附在刊登的十二幅图片旁的按语也许能够找寻答案,“商业发展,有赖于美术者至伙。如图案之构成色彩之渲染各方面,俱能以尖锐刺激,使见者注目,而收招徕之效。昔我国一般商界对此尚少注意,以致未能与泊来品媲美,坐使利权外溢,至堪惋惜。上海美专图案系同学,特发起实用美术图案展览,精选若干如此,使国人知所注意焉。”《良友》画报选登这十二幅图一方面与其大众文化期刊的办刊理念有关,《良友》画报在艺术与民众日常生活这两个领域一向给予关注,《良友》画报的编辑主体在审视新兴发展起来的图案时,意识到图案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美化生活的艺术,于是采择加以报道。另一方面其按语也传达出一种意识观念:正是长期以来社会大众特别是工商界人士对图案或称工商业美术的轻视,造成国货市场份额的流失和洋货的横行,这是中国工商业落后于欧美及日本等国的重要原因。这并不是《良友》画报编辑主体个人的主观判断,从雷圭元先生在同一年为《现代中国工商业美术选集:第二集》作的序中可以找到共识:“国人不以美术一科,为当务之急,而视工商业美术,尤以为市侩之技巧,不为大人先生所重视,而欲得社会人士之青眼,其难可想而知。”《良友》画报的编辑主体是在及时地掌握了30年代社会工商业的发展动向和图案设计业界前沿论断的基础上向社会大众普及图案对于我国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三十年代上海工业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和商业运行渐入佳境之际,提倡工商业美术成为当时市场繁荣发展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助力因素。《良友》画报编辑主体正是在审时度势后有意报道,目的在于教化民众驱除他们对工商业美术的错误观念,推动工商业美术的兴盛。
《申报》和《良友》画报对上海美专图案展览会的积极报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图案是能够美化与造福大众日常生活的艺术,过去对它的轻视直接造成了工商业起步缓慢,而三十年代工商业发展渐入轨道此时亟需工商业美术的偕同推动以完成产业的进步,出于改良社会的理想以及促进社会美育的道德责任感,他们借助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对图案的关注和促进民众的思想进步。两者将1937年上海美专图案展览会纳入到广大的社会舆论环境中,以媒介的影响力推进了事件的深度与广度,其行为映射出来自社会各方所表达出的对图案正规教学及图案设计人才的广泛需求。上海美专作为1937年图案展览的举办方,不能说是不自知与无目的的,其选择在四大公司之一的大新公司四楼画厅这样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专门承办美术展览的公共场所举行也凸显出其有意向社会大众普及推广图案这门新智识,希冀将其孕育成熟的教学成果直接作用于社会工商业部门的运作中。上海美专由此与多元社会需求在30年代时代背景下建立了深厚的联系。
图7
3.小 结
综上所述,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专图案教学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引入西方设计观念,及时跟进社会工商业行业发展状况,不断加强图案教学与市场机制的互动,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美化谋福祉,其社会性与实用性特征成为我国早期图案教学的典型。上海美专积极举办图案展览会是应外部广泛社会需求下的有意识的推介其图案教学成果,引导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其以市场为核心的先进的办学方针在我国早期图案教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
注释:
[1]熊月之:《民国经济》,《上海通史》第8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2]上海市档案馆、中山市社科联编:《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上海四大公司档案汇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36页。
[3]郑新刚:《1911-1937年间的〈申报〉汽车广告研究》,《新闻知识》,2013年第7期。
[4]林升栋:《中国近现代经典广告创意评析——〈申报〉七十七年》,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