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传播
2019-05-20赵农
赵农
1.艺术认同
艺术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艺术家向社会提供自己的作品接受公众的审视,公众品味及欣赏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家的灵魂和才能的直接昭示。传统的传播方式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流通,导致社会文化的不平衡,传播功能与方式相对落后,制约了艺术与艺术家的影响。
20世纪末卫星技术、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以及移动通讯的发达,尤其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推广,使得社会文化形成对艺术品的追捧,也使传播的空间与时间得以根本性的改变。
艺术传播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从内在向外传播,形成一种审美感情的展示,并涉及观念与作品的交流,使作品进入社会环节,令更多的公众关注。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尤其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接受。所产生的艺术品传播形式、规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变化,应有一种共同的趋同,同时艺术家应关注。
无论是音乐会、画展、博览会、戏剧节、电影节、摄影展等艺术活动,高端且权威的艺术平台相继出现,优秀的艺术战略团队,会使重要的艺术家及作品产生更多影响。其形式从固定的展播形式,到互动链接的传递,构成艺术传播策略,也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创造过程。
从根本上说,艺术传播仍然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对艺术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公众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艺术作品要有社会的认同感。
艺术认同是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欣赏,会有许多次的选择,最终相对稳定到一个水平线上。有时会对一件作品或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欣赏、肯定再到否定、批评,再到欣赏、肯定的反复过程。如许多人对毕加索等现代主义的作品,由于认识的过程很曲折,欣赏的态度也不断变易,形成一种反复性的认识。
艺术是一种人生从容的态度与境界。望天外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读古今人物的优雅与忧伤,书画最易见其性情。既有高山巨石的伟岸,也有幽境芳草的风流;既有枯藤盘根的错综,也有天马行空的张扬。读古人而思今人,常常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的叹喟!当然也有“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三国演义》)的自味。古典中国时候,潺潺的是流水,淡淡的是白云,柔柔的是草坪,一张琴,一局棋,一壶茶,一片菊花的幽境,如今亦少见了。
叶公好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欣赏故事,“好”龙是认同,但是不能见真龙。“看景不如听景”也是一句审美经验的俗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拍摄成影视,固然可以吸引更多观众接受与阅读,但肯定失去原著的深刻与独特。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甚至金庸小说等。
艺术认同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反复性。而一幅作品亦有观赏的多样与差异,甚至反复。阎立本初见张僧繇的作品,不以为然,认为徒有其名。第二天又去看,就感到可以算好画家了,后来反复观赏,不由自主地赞叹,以致连看了十余天。驻到画前,朝夕观摩。
艺术认同的特征是想象和联想。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因而想象有一定的虚拟性。想象是用自己的经验去寻找适宜心情的景致,其中有不愉快的回忆,也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对于艺术作品的想象往往会因景触情,浮想联翩。
艺术认同的共鸣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通感,它可以不分民族、国家、社会及政治信仰。在艺术作品中经常存在这种现象,艺术家将毕生的精力贡献于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之中,因而其作品也往往会获得重大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能够不断获得广泛的影响。
图1 中国广电总局新标志
艺术认同的来源主要在于作品的魅力。作品的震撼力又决定了欣赏者投入的程度,在艺术认同中获得一种群体的共鸣效应。
一场足球赛,数万球迷齐声呐喊;一场电影,数百人静观畅想;而一次画展,不同身份的观众聚集一堂,去感受人们所趋向的一种密切关系。艺术认同于一件优秀作品之前,可忘却一些个人的冷漠和孤单。
因此艺术认同是伟大的心理感应,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欣赏现象,也是作品及艺术家的自豪和骄傲。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作品面前,每个阅读过的人都会有一种共鸣。
宋代《溪山行旅图》凝聚着北方山水的雄浑与伟岸,透过作品获得的不是技法的展示,而是一种文化与人格的高昂,是一种催人深思、发人深省,从而获得心神俱澄的超越与神秘。这就是美术作品。
2.艺术资讯
艺术资讯是指艺术作品的信息来源。艺术资讯包括新闻、动态、技术、政策、评论、观点、学术等范围,一定时间内的知识系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地域性。
音乐会对于音乐家的意义,是向社会大众传播的最好方式。但是电台、电视台、网络、唱片、录像等不同方式的传播,也会使音乐家的声誉获得良好的反应,在一个领域所产生影响。
林肯艺术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展示场所。它尤其重视古典音乐艺术,经常举办各种音乐会、歌剧、芭蕾舞剧、话剧等节目,推出许多有影响的演艺界人物。它同时拥有70多个各种主题的博物馆,传递着大量的艺术资讯。
时代不同了,艺术资讯的观念也需要拓展。艺术资讯的意义在于积累知识财富的基础上,提供艺术价值的选择。
事实上书画作品作为收藏之后,其阅读的功能不断退化,往往成为价值的象征,秘藏于高阁而不易见人。尤其是博物馆之类的收藏单位,或者是收藏家的玄箱。许多优秀的书画精品常年锁在柜中人未识,阅读之难就可想而知。而传统意义中的秋季“晾画”的方式亦随着人力物力的改变而淡化,许多作品数年不露,由于艺术资讯的缺失,对于书画作品的研究,也就有了一定的制约。当然各式精美书画册的出版,减缓了这种现象。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繁华在于大众的积极接受,以至良性的周转流通,以国与家广泛获得艺术资讯,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文化效应。
图2 向雷峰同志学习
网络的普及使艺术资讯获得广泛的传播。专业的或综合的博物馆、画廊、拍卖行、美术馆公开展示艺术资讯,为公众审美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爱好收藏的人们提供鉴赏艺术品的机会。加上现代印刷技术的精湛,使古今许多名作不再具有唯一性的意义。著名的例子是日本二玄社照相复制台北故宫中的历代珍品,其精致程度可接近原作,并有通俗化的大众文化意义,成为大快人心的事。
现代印刷技术,以至网络的使用,使作品失去了唯一性的欣赏意义,因而艺术资讯也有了新的内容。
在信息时代,艺术资讯地域性的拓展使艺术品产生更多的社会效应。过去由于保存条件的限制,北京故宫平时只有8000多件展品展出,而其余99%的藏品,长期被迫封存在库房中。近年故宫博物院将其进行数字化管理,上百万件作品图象通过计算机的图象进入千家万户。因为计算机的介入,实为艺术资讯在信息时代有着积极的推广意义。
上海博物馆开辟以私人命名收藏室的做法,许多资深的收藏家,将老几辈精心收藏的珍宝无私捐展。将社会财富投资书画收藏,又将社会收藏匮集于公益场合,其意义是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其实有各式各样的私人的收藏博物馆已经应运而生。这是积少成多、积善成德的事情,方便了收藏家,也为大众提供了艺术资讯的阅读方便。
时代的进步使书画作品的收藏有了新的意义。而收藏品的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应是其目的。收藏家的著录及研究成果,为藏品的影响提供了条件,收藏家应有细致的分工和选择,尤其是书画作品。现代图文并茂的印刷水准,都是古人所难以想象的。
公众对于艺术家的了解,获得准确信息,形成接受感情的培养。需要积极的寻找媒介,利用网络,关注艺术家,对艺术家进行情感联络,获得准确的艺术资讯。
一个艺术家毕生经验的实践,得以淋漓致尽地发挥出来,是非常难得的精神展示。艺术家的人生多有奇异的境遇,尤其是到了晚年是一种回应,往往有返璞归真的天性,淡去了功利的浮华,完善自己的人生历程,晚景夕阳会是另一个春天。
黄宾虹曾说:笔墨要有五十年的功夫。这是独立于高峰而深刻的感言。吴昌硕说自己在石鼓文中揣摩三十年后,一日便有一日的进步。因而,中国书画的进步是时间的深入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消磨。书画与武术有别,因武术是力量的象征,老拳师是经验多而力气弱一些,这是因为生理机制的变化。书画与中医相仿,老中医的智硕和感觉是一生的修炼,老书画家也有这个特点。记得徐悲鸿说过,画一种形象或题材,要练习十刀宣纸,十刀就是一千张,这是急学先用的做法。有三、四十年的书画经验的艺术家,练习过多少刀宣纸呢?中国自古以来有人书俱老的说法,当然仅仅是年龄的增大,也是无意义的,书画的研习毕竟是勤奋与机敏的结果。
老书画家经历的波折太多,历次政治运动中无事生非的遭遇,使大多数人的身心遭受种种磨难,如今能健康长寿,亦是人生幸事。因而,老书画家本喜清静,但登门索讨的人太多,无事闲聊的人太多,将有限的时间虚掷。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在这里是最明显不过的。由于以前艺术资讯的途径还不是太畅通,书画市场的良性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许多老书画家的收藏价值还没有充分地重视和发掘。
艺术资讯的时效性也决定着作品的影响力。如一场作品发布会,尤其是著名的老艺术家,会引起社会关注与好奇。由于艺术资讯的反复传播,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文化商业行为。
随着艺术传播的发展,艺术消费的观念也在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诗),艺术资讯的变化,创造出许多艺术产业,也构成社会公众新的消费观念,影响艺术生产过程。
如电影生产的巨大效益,从故事策划、文学编辑、制片运作、导演构思一系列运作,直至影院上线,观众舆论、票房回收等问题的运行,涉及到传播与生产,创作与消费的观念改变,也直接影响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创作方式。
3.艺术符号
艺术符号是艺术家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也是艺术传播与推广的形象代言。
艺术家具有特殊的艺术符号,成为公众认可的标志。如郑板桥的竹子、齐白石的墨虾、徐悲鸿的骏马、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等,只有明显的符号特征,能够使公众很快获得认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图3 华为手机
图4《艺术》杂志封面等
图5 中国美术馆外景
艺术符号是艺术家的标志,也是艺术家的结晶。而成为艺术符号的艺术家引领着艺术的潮流。
十九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遇到新的问题。一批印象主义画家走出家门,外出写生。印象主义是光影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光影与色彩成为印象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印象主义画家,进一步反对法国的古典主义,推崇巴比松画派和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受哲学实证主义的影响,摆脱绘画的文学性情节,而走出画室,研究绘画的外光原理,提倡户外写生,最终起到了西方绘画形态转变的节奏。画家们在艺术潮流选择中,寻找到一条大道,并注意绘画语言的纯正。研究美学和规律,注重绘画思想,不断提出新的流派,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构成的画家群体分别是以莫奈为代表的重视光线和色彩的风景画派,和以德加为代表的注意素描和造型的人物画派,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推动了西方绘画的发展潮流。
艺术符号的纯粹性导致艺术家的力量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生前惨淡。他早年虽然家境宽裕,生活平静,一度做过画店店员,却不忍心哄骗顾客去购买平庸无聊的画片。做过矿山牧师,却把自已的收入送给了穷人。同情和帮助那些矿工,却遇到教会的解职。无聊中开始作画,在弟弟提奥的无私帮助下,开始了十年绘画的生涯。热衷于为画家们服务,并幻想成立画家组织,为了追求绘画理想,他独自跑到南方乡村小镇阿尔,恶劣的气候损害了他的身体,以致精神疾病反复发作,最终他理智地结束了自已的性命,留下许多用生命完成的绘画。梵高是伟大的热情的,也是亘古绝今的人物。梵高在艺术上是清醒的,其作品富有激情,缺乏虚伪,获得艺术的真实,包含着孤寂,敏感,对城市病态的敏感、焦躁、不安,这一切转折在艺术家笔下表现出来。梵高的《向日葵》成为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梵高的艺术符号。
艺术作品的巨大影响,使艺术家成为一种艺术的符号。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光芒,也使艺术的意义上扬,形成巨大的包容力。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开端,揭露了中世纪的许多黑暗,而以人文主义的旗帜为先导,追求人性解放,表达了真诚的自我精神,形成以文艺追求古典的规范、反拨伪饰压抑的中世纪思想、而表现出世俗的人情和故事,在平民阶层构成一种文化。世俗化、平民化是文艺复兴的一大特色。
达·芬奇是一个奇才,他在物理、天文、建筑、工程、数学以至军事各方面的成就都可以跻身于文艺复兴中最优秀的人物之列。而他的绘画成就却使他无愧于世界最优秀的画家群中。《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及《蒙娜丽莎》都是他的精心之作。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构思的处理,都证明他无与伦比的艺术才能。他在绘画作品及艺术理论中,展示的美术思想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永放光芒。
艺术符号也吸引着公众的认知,智硕的艺术必然有高明的欣赏者。艺术符号的拓展,也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认同。从某种意义看,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是由无数个欣赏者发现并积累起来的。
图6 大都会博物馆外景
图7 西泠印社外景
随着艺术符号的鲜明独特,其地域化、定制化、品牌化也需要从传统艺术模式转化,于是包装、复制、拓展也联袂而生。应该注意的是防止艺术符号的泛滥化,所产生的艺术泡沫,会给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恶劣影响。
如艺术消费的出现是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从精到细,从下流到上流的进化过程。这种选择是个人的进化,也是社会的进步。而为数众多的艺术消费更是对具有艺术符号的作品肯定。
4.艺术分享
人对于物的认识首先是一种欣赏的感觉。孔子闻诏乐,三月不知肉味,有愈爱愈深的嗜癖。一幅画,一支曲子,先是惊讶而深入,转尔不解而感叹,由爱成恨也许是瞬间变化。而消费者会将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尽量地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并保存下来,进行艺术分享,满足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人本身的一种正常要求。
艺术分享与收藏,也有不同的境界。艺术消费的能力取决于审美的意识,也取决于经济水平。其方法也不尽相同。有师承,有家传,也有无师自通。收藏家朝思暮想,衣食俱废,不停地打听和询问收藏的资讯,闲暇中跑画廊、博物馆、拍卖会、古玩市场,与同道研究和介绍收藏知识。这种对收藏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毅力,令人感动。收藏的结果是快乐的火花四溢,呼朋唤友,少长咸集,艺术消费的乐趣亦就在其中。读好书画如见故人,展示其书画的意趣、色香、逸韵、姿态诸种风情,明月清风,三五老友,洗手品藻,亦有华山论剑、紫禁之巅的味道。眷思无涯,回首有生,虽有柴米油盐之累,终有棋琴书画之乐。
宏观地看去,当政治、经济、法律、科学、历史等出现新的发展时,文学艺术也会出现新的特征。中国不会再回到田园风格式的古典小农经济社会,而面向的是21世纪的开放与文化交流,艺术的形态也将变得更加丰富。
从艺术传播、艺术资讯、艺术符号等方面看,根本的是艺术创作的鲜明性,也是艺术作品的质量所在。
林风眠早年曾留学法国,受到蔡元培的器重和爱护,以美术运动启迪民众精神,推崇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权”的主张,传播“艺术即人生”的主张。于艺术上,主张中西调和,汲取宋画与民间美术的精粹,并移植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风格,将油画、水粉画、国画等材料形式融汇一体,构成中国绘画的一番清新奇拙的崇高审美境地。
近年的艺术家在拍买、展览、出版、新闻中,大放光彩,尽可能确定自已的位置,利用文化传播方式,扩大其艺术影响,成为时代的宠儿。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如可以通过手机的社交软件,寻找艺术图片和艺术资讯,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精美的艺术活动,提高分享的空间,增加艺术的感染力。
由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达,闭关锁国已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撇弃封建残余毒素的方式只有开放与传播。文化传播意味着比较、选择、取舍的过程;文化传播意味着经济发达而产生市场规律,进一步影响古老民族的生活步伐;文化传播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成就,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