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思想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应用
2019-05-20崔晓龙郭雨
崔晓龙 郭雨
惠子思想是我国最早的逻辑学思维之一,其著作留世极少。我们今天研究惠子思想多从《庄子》的评价中管中窥豹,但惠子思想对现世意义价值良多。惠子通过对‘大一’和“小一’的分析,得出了绝对的、不会改变的概念。从这两个概念出发,他认识到现实事物的‘质’和‘区别’都是相对的,都是会改变的,这种相对性的世界观至今依然对我们有着启发作用。作为执着了事物的“名”的名家中的一员,惠子对现实的“物”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而设计也是一种和现实的“物”紧密结合的学科,因此讨论惠子思想和设计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意义。惠子思想给予设计者一种新的角度,同时也可以给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
1.惠子的哲学思想
1.1 惠子的“同异”思想
在《庄子·天下篇》中有惠子思想的评价:“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庄子认为惠子弱于德的修养,强于物的究析,他走的道路是曲折的。[1]庄子对惠子的评价是持批判的态度,但是从其“强于物的究析”来看,惠子的理论具有现实的意义,而设计也是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给惠子的思想和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我们在设计中探讨惠子思想的作用的前提。
惠子(约公元前370—前310)宋国人,是一位思想家,雄辩家和政治家,曾任魏惠王相十余年,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中期被称为“辩者”,而被后世归为“名家”。思想方法上继承了邓析的两可之说。据庄子说:“惠子多方,其书五车。”可惜其著作已失传,关于其生平事迹的文章散见于《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中,而主要表明惠子思想的十个论题记载在《庄子·天下篇》中,被称为“历物十事”:
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八:连环可解也。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所谓历物之意:
梁启超说:“‘历’,盖含分析量度之意。‘历物之意’者,谓析数物理之大概”。汪奠基说“历物之意是要把科学观察的成果,提高到宇宙万象变异的认识上来进一步辩说其世界意义的意思”(《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第五章〈惠子的名辩思想〉)。冯友兰先生在《中国艺术简史》中对“历物十事”逐条进行了分析,可以见得在惠子的思想中万物相对存在于流动不居之中。事物没有绝对的不同,也没有绝对的隔离。事物都在不停地转化为别的东西。[2]
惠子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例如说:“日方中方睨(“睨”是侧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对事物同异性的探究,战国时期的名家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为惠子,其“合同异”的思想注重看待事物之间的同一性;二为公孙龙,其“离坚白”的思想注重看待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惠子的“历物十事”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他善于对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做出哲学的概括。在“名”“实”关系上,他是从现实存在出发的,承认“实”是第一性的,而“名”是“实”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他和公孙龙的诡辩是有所区别的。
见惠子历物十事中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和第十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直接表明了惠子主要的“合同异”的思想。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非常客观的世界观,合同异的有利于认识事物,但并不是否定了事物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与多样性,而是用来简化认识世界的过程复杂性一种的方法。虽然惠子主张合同异,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性,但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上,他也并没有忽略。
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慧子(惠子)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则异。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查也。”[3]这也表明了惠子的“别同异”的思想,也就在看待事物的方式上不仅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也要注意到事物的差异性。这也就是惠子的“世界观”——“合同异”和“别同异”的思想。
相似性是认知世界的基础,只有在认识事物的相同之处才能进一步地辨别其差异性,合同异和别同异的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认知世界。只有清晰的地认识到事物的“同异”才能在论辩中更自如的运用“举譬”的方法来。
1.2 惠子的“举譬”思想
在此“世界观”的基础上惠子如何解决认知的问题呢?那便是“举譬”,也可以称之为譬式推论。“譬”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常用的认知推论方法,墨子曾经举出“譬、侔、援、推”四种推论方法,而惠子则享有“善譬”的美誉。在《说苑.善说》中有记载: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此段中惠子对“譬”下了定义:“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当未明某一事物的某一属性时,用另一事物的已知的类似属性来(对未知的属性)进行认知推论。这也就是惠子的“方法论”。
“合同异”的相似性是进行“举譬”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两者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才能“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在“举譬”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合同异”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事物的差异性,来找到他们的相似性。当然相似性和相同是不一样的,“别同异”的思想在“举譬”过程中也极其有必要,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还需要有差异性,才能从“举譬”的前提过渡到可认知的结论,譬式推论运用到不同但相似的对象上才能显出其重要的作用。
已经论证事物没有绝对的不同,也没有绝对的隔离,只有在事物有着相同属性的基础上才能通过譬式推论的方法来进行认知和推论。惠子因对“同异”有着深刻的见解,因此他对譬式推论的运用也驾轻就熟。同时惠子思想中“别同异”的观点也避免了在运用譬式推论的过程中进行机械类比。
2.现代设计语境下的惠子思想
惠子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推导到任何一个实际的事物上去的,并且“合同异”的思想是跨学科理论构架的基础。例如:艺术人类学就是在艺术学和人类学“合同异”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和发展的。还如“设计人类学”“设计社会学”等等,这里并不是讨论的重点,便不多赘述。
笔者想探究的是设计中如何用惠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从惠子“合同异”与“别同异”的世界观讲起。如果我们将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则所有的设计都有着相同的属性;同时每一件独立的设计品以及设计行为,则都是相异的。这就是惠子所说的万物毕同毕异的大同异。世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需求,而设计需要不断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说设计品在满足需求的这一要求上是相同的。
在不同可以从不同的标准下,不断的划分下去,理论上是可以从设计的大概念中一直划分到每一个独立的不同的设计品,这就是设计中的小同异。下图是简略的的一个同异化的范例,这种类似于生物学中对各个物种从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方式,其中的运用的思想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从事物之间的同异出发,进行比较归纳来认知世界。
如此我们通过“合同异”和“别同异”的方式来认知了设计,接下来如何通过惠子的譬式推论解决设计的问题呢?在设计的大概念下,我们如何来推导设计的发展,从设计的历史与现状通过系统分析法来构想设计的未来方向这是一种方式。但如何具体的实施,我们这里就可以用到譬式推论,用另一事物的已知发展方向来进行推导认知。例如:设计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进行譬式推论,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风格走向有极大的可能性和艺术的风格走向是相似相近的。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个方面进行推论,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譬式推论,不仅可以和艺术学进行比较也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等等方面进行推论认知,最终可以达到比较精准的推论结果。
中国设计由于起步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如何看待中国设计的发展呢?从纵向,可以比较中国手工艺的发展,从技术、文化、政策等方面来看待现代设计的发展。例如:施釉工艺的出现使得陶瓷业的到飞跃性的发展,用譬式推论的方式推导出VR技术的出现可能带给设计的进步和发展。从横向的来看,中国设计可以以日本设计和北欧设计的发展为譬,通过分析日本设计和北欧设计来推导出中国设计以后的方向。当然在进行譬式推论的时候还需要谨记进行比较的事物不仅有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地方,不仅需要“合同异”的思想更需要“别同异”的思想,把握住事物的特性。
在设计的小分类上也可以如此进行。环境设计的设计方法对视觉传达的设计方法有共通点,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如下图中,各个设计分类下相互可以借鉴和学习对方的理论和方法。
由设计理论落实到现实的实用方法论上,惠子思想也依然可以起作用。现在主流的设计方法论有“系统设计方法论”、“直觉设计方法论”和“用户设计方法论”,而譬式推论是以上方法论中都可以运用的认知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受到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影响,人们认为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完全弄清楚之后们提出一些合乎分析结果的设计方案。[4]
例如:首先设计师通过不断运用譬式推论的方法来进行从风格、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认知。继而再系统地分析设计对象、目标群众等,不断的寻找“譬”来进行推断和分析,最终可推论出合适的设计结果。
在对具体的设计品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譬式推论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例如一件饮品,我们可以从同异两方面来进行推导,可以拿同类的饮料来进行分析,从瓶身材料用的是玻璃还是塑料,配色是对比强烈还是柔和,等等,从这些方面可以推导出其产品定位,设计理念等等信息、进而可以推导出其市场策略、对同类产品的影响等问题。
以上,可以见得惠子的思想在设计中是有很大的运用空间的,具体来说通过“同异”的思想可以从新的角度上去认知设计,在具体分析设计的现状的时候,基于惠子同异的思想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设计的状态。虽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各种不同的困难和阻碍,但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
在具体的设计实践过程中,譬式推论的方法可以看做系统设计方法论中的一种方法,可以简化认知和设计的过程,运用形象思维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一种更加容易可行的方式去进行设计。惠子为战国时代“名辩”思潮中的思想巨子,与公孙龙共同将名辩学说推向顶峰,并且为中国古代的逻辑空间的发展和认识具有重要的贡献,很多学术观点都可以通过其基本原理进行推理。
由于惠子的著作已失传,后人只能从《庄子·天下篇》中的记录与评价进行分析和判断,所以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现代设计概念作为西方传入东方的舶来品,在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的过程具有一定文化和时空相对性。但毋庸置疑的是,惠子的独特内涵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对于思维方式和创造方式的向前推进,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惠子作为先秦哲学中探讨现实事物的一个代表人物,其思想还是有值得深挖的地方,本文仅仅是对惠子相对思想中关于“同异”的一个小方面进行初探,如何更加灵活地运用到现代设计理论中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
注释:
[1]战国《庄周》,陈鼓应注释:《庄子今注今译·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029-1041页。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第75-77页。
[3]战国《韩非》,张觉译,《韩非子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4]王焱,柳冠中:《评析四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第2期,第7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