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优质护理用于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
2019-05-19权秀娥
权秀娥,姚 文
(1.宕昌县人民医院,甘肃 陇南 748500;2.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血液在血管中凝结且凝结位置处于的下肢深静脉的情况被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该病症在产妇中,尤其是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其发生率显著较高。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不仅可能导致下肢水肿的情况发生,而且极易导致瘀滞性溃疡等多种并发症。为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予以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分析了优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所起到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选取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按照随机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处于20岁~3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28.64±1.36)岁;观察组产妇年龄处于的21岁~37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28.58±1.32)岁。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不明显,不存在有效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产妇中,即环境护理、基础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并在手术完成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饮水。
将优质护理应用到观察组产妇中,护理内容主要可分为健康教育、术前评估以及产后护理。其中健康教育主要指采用多种方式告知与代产和生产相关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比如:发放宣传手册或播放宣传视频等,且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该以积极核算的态度面对产妇,面对产妇所存在的疑问时应详细告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术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评估,从而有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起到预防作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实施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展开比较[1]。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总结分析,采用[n,%]对计数资料予以表示,运用x2予以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实施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实时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s)
表1 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50 8.17±3.06 42.68±10.73对照组 50 11.81±3.09 64.28±12.47 t/5.919 9.284 P/<0.05 <0.05
2.2 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人数有5例,所占比例为10.00%,观察组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人数有1例,所占比例为2.0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884,P<0.05)。
3 讨 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分别从健康教育、术前评估以及产后护理等方面展开的护理措施,不仅护理内容较为全面,并在手术完成后实施产妇护理会进一步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萍,刘娣鸿[3]等人通过研究得到了和本文类似的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5%。综上所述,于产妇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作用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