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5-17崔金凤常连选晋红宾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6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崔金凤,常连选,晋红宾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45675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脑部血供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窗较严格,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效果良好。本文旨在探究阿替普酶动脉或静脉给药两种给药方式治疗AIS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淇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1例AIS患者,均经MIR及脑CT确诊为AIS[1],症状符合阿替普酶动脉或静脉给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干扰疾病及药物禁忌者。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动脉组和静脉组。动脉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45±6.45)岁;平均发病时间(4.55±1.45)h。静脉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50±5.50)岁;平均发病时间(4.65±1.4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动脉组 予以阿替普酶注射液(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注册证号S20110051),0.9 mg/kg(总量≤90 mg),总量1/10动脉推注,剩余溶于1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 d后无出血,予以阿司匹林(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0021505)0.5 g/d口服,10 d后减至0.1 g/d,长期用药。

2.2 静脉组 取阿替普酶注射液总量的1/10溶于10 mL 0.9%的氯化钾溶液中静推,剩余溶于1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阿替普酶用量、余治疗与动脉组相同。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神经功能评分:参照卒中量表(NI HSS)[2],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14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评价治疗效果。治愈:症状消失,NI HSS评分减少≥90%;显效:症状及肌张力明显改善,48%≤NI HSS评分减少<90%;有效:症状及肌张力改善,18%≤NI HSS评分减少<48%;无效:症状及肌张力无改善,NI HSS评分减少<18%或变大。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②随访3个月后比较血管再通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治疗后,静脉组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36/40);动脉组治愈11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0%(36/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5,P=0.968 7>0.05)。随访3个月末,静脉组血管再通率为77.50%(31/40),动脉组为75.61%(3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神经功能(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1、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d末 治疗14 d末静脉组 40 19.47±3.12 15.13±2.04△ 11.43±1.26△动脉组 41 19.38±3.26 15.09±2.13△ 11.27±1.37△

4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由于颈动脉、椎底动脉等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的局部缺血、缺氧性坏死的心血管意外现象。AIS发病时,可逆性损伤的组织形成缺血半暗带,及时改善该缺血区供血,缩小缺血范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部损伤,利于患者预后。

阿替普酶是一种糖蛋白类溶栓药物,其表面的赖氨酸残基可特异性地与纤维蛋白酶原结合,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进而促进AIS患者血栓的溶解。另外其和结合过的纤维蛋白酶原亲和力高于未结合纤维蛋白酶原,使其更迅速地转化为纤溶酶,更快地使血栓溶解,使缺血区血供快速恢复。阿替普酶静脉给药是目前治疗AIS的推荐方案。本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阿替普酶在4.5 h的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效果较好且确切,而动脉组治疗窗较静脉溶栓宽。本研究选取的患者均在发病6 h内接受治疗,因此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有研究表明,在AIS发病3 h内,用阿替普酶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有利于减少神经元损伤,3个月末甚至可完全恢复神经功能[3]。本研究显示,阿替普酶动、静脉给药后AIS患者治疗1 d末与14 d末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阿替普酶早期治疗AIS,可使部分的神经元得到保护与恢复,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两组患者1 d末及14 d末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则说明早期阿替普酶动脉给药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两种给药方式均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窗内阿替普酶静脉给药小血管再通效果良好,但对颈动脉及脑部大动脉的再通效果有限,而及时的动脉溶栓对相应血管再通效果较好。本研究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方式均有较好的血管再通效果。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动脉及静脉给药用于治疗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临床可视情况选择合适途径。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