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9-05-16吴继良
吴继良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投入财政资金予以支持。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支持徐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财政资金支持徐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期探索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财政资金 生态文明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5 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62-0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予以支持。
一、财政支持徐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在建设生态徐州、美丽徐州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指引下,徐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近十年来,徐州财政每年投入生态项目建设资金30亿至50亿元,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徐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打造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美景,形成了“楚风汉韵、南秀北雄”的鲜明城市特质。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徐州市贾汪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仅2017年潘安湖湿地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亿元,带动了贾汪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徐州一张最靓丽的名片,2018年徐州市获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就是对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褒奖。
二、财政支持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1)财政政策不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影响徐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财政资金90%来源于税收,财政资金的支出是对于税收收入的再分配,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各级财政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缺乏相关的政策依据。同时,由于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的使用效率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
(2)财税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税收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税收目的选择和税率的高低则直接体现国家政策的导向性。通过建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得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就越重,所需支付的环境损害补偿费用就越高。徐州虽然出台了《水污染损害补偿机制》和《徐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等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财税联动政策仍需不断完善和创新。
(3)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薄弱,财政资金投入杯水车薪。徐州市作为以煤炭开采、钢铁冶炼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水资源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2017年徐州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64亿元,在江苏省13个城市中排在第6位,比排在第1名的苏州市的1908.1亿元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有限的财力与环境修复的大投入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多种引资渠道,不断加大社会资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力争补足财政资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金缺口。
三、财政支持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扶持与维护,财政资金的支持与投入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我市当前的财政投入尽管逐年增加,但是投资效率低、投资环境恶化,这就需要不断创新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与思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在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1)明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政策,构建政策支持体系。财政政策反映政府的决策方向,在徐州举全市之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今天,徐州市人大等立法部门应加紧制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财政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中的主导地位,用制度引导财政资金投入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立和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让制度体系合力充分发挥,才能引导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美丽徐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2)关注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构建区域差异性财政支持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居民的物质财富迅速积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逐步提高,这些都为徐州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徐州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差别依然突出,城乡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徐州城市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較强,闲置资金较多,城市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的来源可以由财政资金、民间资金、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提供,资金的来源途径力求多样化。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徐州乡镇来说,财政资金的投入依然是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3)优化投入资本,拓宽生态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和徐州城市居民的财富积累迅速增加,许多大型的国内企业如万达集团、绿地集团以及外资企业,如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相继在徐州投资兴业,为徐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徐州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吸收徐州市的内外资企业将生产经营以外的闲置资金投入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造中,并给予优厚的资金回报。同时徐州市政府可以与金融部门合作,争取诸如亚洲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投入资金支持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4)扶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高生态建设成果的科技含量。绿色生态产业讲求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首先,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将生态环境保护变为发展经济的新动力,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其次,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对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税率的专项贷款和优先审批的权利,以解决绿色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后,以财政贴息、研发补助、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5)建立生态环境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支出。生态环境投入目前还是处于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资本为辅的阶段。由于徐州过去以煤炭开采、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展为主,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生态修复投入的资金见效慢回收周期长,民间资本逐利性特征明显,投入热情不会太高,这就要求财政资金从预算上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保证生态修复资金的需求。同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修复中,以制度形式规范补偿范围和力度。同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各级财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建立问责制度,真正保证相关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而保证生态环境支出的稳步增长,进而促进徐州生态文明城市的早日建成。
今天的徐州,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这是具有徐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也是徐州人民的“绿色梦想”。徐州这座资源枯竭城市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骄人的战绩,无不打上财政资金全力支持的烙印。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探讨[J].农村经济,2016(5).
[2]王晓宇.发挥财政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财税,2017(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