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与小学教育专业分科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2019-05-15孙湘迪齐聪崔美燕
孙湘迪 齐聪 崔美燕
摘 要: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我国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如何办学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三所分科培养模式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对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分科培养模式下小学教师培养建议,为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卓越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2018年9月国家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在肯定教师教育改革成效的同时,提出培养全面且具有专长的卓越小学教师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正极力探索小学教师培养的新方向。本文以二十所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立项高校中的三所分科培养高校为参照,就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多个维度的分析研究,以为国内小学教育专业的分科培养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1.三所高校专业方向设置
分科培养的根本目的是打造符合小学教育发展实际的专业性的卓越小学教师。出于对小学学科多样化特点的考虑,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文理分科或直接细化学科专业对口到小学各个学科,是适应小学多学科的教学现状和学科专业化教学要求的一种课程设置。其中,首都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分科较为完备,分别开设了语文方向、数学方向、英语方向、科学技术方向、音乐学和美术学类方向;吉林师范大学设置了语文(文科)方向、数学(理科)方向和英语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开设了文科方向与理科方向的同时,又单独设置了英语方向。
2.三所高校专业教育课程学分配比
为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课题组将三所高校的语文、数学及英语方向专业课程学分配比做了学分对比研究,详情见下表。
综合对比这三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可以看出,他们的专业课学分占总学分比重均超过50%,其中首都师范大学的专业方向课程占总学分比重远超60%,吉林师范大学的英语方向培养课程超过60%,可见专业培养课程的设置占比较大,且这三所高校的专业教育培养课程设置已较为成熟。
第一,专业基础课程占比较大,多在15%上下,主要开展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夯实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升各种教学基本技能。为此,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教师基础技能课、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基础等课程;吉林师范大学开设了教育学理论、小学生心理学等课程;海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大类公共课里开设了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等课程。
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均控制在10%左右,以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开设研究课程。如儿童发展、小学生班级管理、小学生品德教育等课程,让学生用教师眼光审视小学生,针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儿童发展、班级管理等课程;吉林师范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以“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呈现的,设有教育哲学、比较教育学等课程。
第三,专业方向课程占比最大,均在30%左右,主要从专业发展方向开设课程,实现了专业化纵深培养,这三所大学主要开设了语文(文科)方向、数学(理科)方向、英语方向及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实现分科模式的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深入拓宽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培养高素质学科专业人才。
第四,专业拓展课程占比较小,接近5%,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教师为目标的课程模块。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方向就按规定需要兼修语文方向的部分课程,构建小学跨学科思维,适应小学的多学科发展,培养适合小学教育的拥有较高专业素养、学科专业融合、一专多能的卓越小学教师。
2.1语文方向课程设置对比研究。
三所大学的语文方向课程设置以加深文学底蕴和形成语文学科教学思维为主,发展语文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专业型小学语文教师。从相同点来看,首先,三所高校都设有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等基础文学课程;其次,从语文教学出发,三所高校都设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案例研究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课程;最后,三所学校在选修拓展中基于语文方向培养实际,开设了围绕学科基础与教学的文本鉴赏课、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课等课程。从不同点看,一方面,首都師范大学更注重文学底蕴养成和语文教学应用,增设了汉字学与识字教学、语用学与语文教学等课程,在拓展课程中还加以现代散文导读、儿童文学与戏剧创作、小学作文指导等课程。另一方面,海南师范大学开设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础课程,在小学语文五大基础模块上增设了写作与习作教学、文字学与识字教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课程。同时,在小学语文教育名师研究一课中,更是站在小学语文教学前沿,了解语文教学现状,贴近小学一线。
2.2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对比研究。
三所高校的数学方向课程设置都重在数学逻辑的构建与数学教学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从相同点看,首先,三所院校都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例如开设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初等数论、数学简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数学学科教学看,三所院校都开设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及案例分析研究课程;最后,在专业扩展课程中,数学教学技能和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从不同点看,首先,首都师范大学在拓展课程中又开设常微分统计、数理统计、组合数学等基础课及数学阅读、数学逻辑等学科课程,全面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吉林师范大学开设了竞赛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推理能力;海南师范大学更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设了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研究课程。
2.3英语方向课程设置对比研究
三所高校的英语方向课程设置都十分注重英语素养的培养。从相同点来看,首先,三所高校的基础课程都开设了从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的系统课程,其次还设有英语泛读、英语听说、英语诵读、英语写作与英语翻译课程,为英语教学奠定基础;最后针对英语学科教学,三所高校都开设了英语课标分析、教学案例研究和教学设计与实施等课程。从不同点来看,首都师范大学在学科教学培养上开设了英语有效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英语儿童文学解读等课程,同时在学科拓展课程中又设有英语文学表演、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英语国家概况、语言文学概况、英语文献与写作等课程;海南师范大学还开设了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美社会与文化、小学英语歌曲歌谣游戏选讲、小学英语测试与评价、英语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等课程。
3.研究建议
3.1丰富专业基础课程,打造厚基础的卓越小学教师。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见得,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教育学基础理论及心理学基础理论共同构建,还有一些高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的设置界限模糊,我们应该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多增设教育学理论课,诸如教育基础必修课中普及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普通心理学等课程,选修课中开设比较教育学、教育名著解读等进行教育思维的拓展培养。
3.2语文方向继续巩固文学底蕴,提高学科教学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是学生初步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教师的文化底蕴与语文教授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方向我们依旧建议巩固文学类基础课程及学科教学能力的课程,同时借鉴三所高校的不同点,增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各类文本解读课程。
3.3数学方向构建数理逻辑框架,纵深培养理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教授小学数学时能思维缜密,深入浅出,达到“化境”之效,就必须在大学期间接受长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课程教学,在基础课程中应当开设高等代数、概率数理统计、数学分析等课程。除此之外,针对数学学科的特质,还可以借鉴首都师范大学开设数学阅读、数学逻辑等学科教学拓展课程,或小学数学奥数竞赛课程,均有所裨益。
3.4英语方向加强听说读写培养,拓宽外国文化视野。
小学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必须在学生的课程培养中实现的,从基础英语到高级英语,从英语视听说到英语泛读,再到英语演讲与翻译,要把英语口语化、应用化、实际化,培养能“张嘴说英语”的學生,就要培养能“张嘴说英语”的教师,还要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文学选读等能够深厚学生英语文学底蕴的课程。
4.结语
只有教师优秀,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就是将培养贯穿始终,从书本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分科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适宜小学发展实际的优秀教师,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卓越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培养和改革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打造卓越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师〔2014〕5号,2014.12.15.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Z].教师〔2018〕13号,2018.9.17.
[3]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13-17.
[4]曹丽乐.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