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新特征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塑造
2019-05-15田雅婧
田雅婧
摘 要: 为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位于高校思政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群体,必须认清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明确思政教育的主线,进一步精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利用新媒体以更好的形式开展思政工作;要终身学习、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结合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特点,以新媒体为武器,切实履行辅导员的使命。
关键词: 新媒体 辅导员工作 职业能力
高校思政工作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等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政工作,着力加强高校思政师資队伍建设,在辅导员配备、培训,保障辅导员待遇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辅导员队伍也真正成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排头兵”,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冲在前列。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工作,其受时代特征影响较为明显,形式变化较为灵活,高校辅导员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与时俱进,才能适应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将高校思政工作任务落实好。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了当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时代背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学生群体形成了新特征:网络舆情问题的出现,信息获取渠道多而杂、思潮更活跃独立思考意识更强、个人人格塑造和成长与信息载体发展不同步等,这些问题值得思政工作者广泛思考和深入挖掘,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一、新媒体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
针对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面临的情况与问题,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颇丰,有研究指出:“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能否适应新媒体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变化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辅导员提高媒介素养的紧迫性表现在以下几点:高校舆情的正确引导需要辅导员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然而,一些高校辅导员存在媒介意识不强,媒介应用能力不足,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不够等问题。为此,高校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强对媒介的认识、把握和引领,提升辅导员的媒介应用能力;重视媒介素养培训,普遍提升辅导员的媒介学习能力;建立媒介素养长效发展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1]需要认识到,提升辅导员能力和水平,增强辅导员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新媒体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并有效把握这些新特征,同样重要。
一,网络舆情问题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助推下如井喷式出现,学生和广大媒体平台热衷于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这无疑是信息交互更加便捷的体现,但同样的,一些伪造的或者以偏概全的舆情借此机会霸占网络视听,造成负面影响力,以假乱真,对学生个人、学校或其他当事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新媒体的助推下,网络舆情变得愈发多样且不易控制,这对高校辅导员是一个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思潮更活跃,独立思考意识更强,当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思政工作将面临新的问题。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获取渠道多而杂,且个人人格塑造和成长与信息载体发展不同步,换言之,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刚刚步入成年或尚未步入的大学生,人格尚不成熟,一些学生容易偏听偏信。个人人格塑造的速度,远比不上海量信息以各种方式输入学生大脑的速度。因此,新媒体背景下良莠不齐的信息爆炸,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上述情况是新媒体背景下的产物,但不意味着新媒体的发展是错误的。科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如何趋利避害,从辅导员的角度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抵制新媒体的不良影响,是我们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通过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高辅导员素质
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适应当下大学生特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重要性,未来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思路。有学者对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出了看法,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及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由此,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路径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继而“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网络拓展的必要性,然后就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网络拓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优化路径”[2]。事实上,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注重两方面:一是要有效结合前文所提到的当代大学生现状,二是要紧紧围绕思政工作这一中心。
有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管,保持关注,网络舆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主流信息渠道不畅通,当学生诉求得不到回应,疑问得不到解答的时候,不良的网络舆情就容易产生,因此管控网络舆情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辅导员要掌握学生的诉求与疑问,打通与学生交流的渠道。还要联络各个与学生相关方的部门,借助新媒体平台开放官方网络渠道,对谣言和错误舆情起到“不管自控”的作用。针对海量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同理,主流思想占领各个新媒体平台主阵地,借助自身内容优势,大力宣传,形成体系、合力,不断增强对学生接受的信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的核心,是辅导员职业的要求。有学者指出:“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新媒体环境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新媒体素养和工作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给辅导员日常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压力……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的职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为知识危机、新媒体负面效应、工作难度与负荷和新媒体技术压力;辅导员职业压力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压力源的个别维度在年龄、婚姻、职称和所带学生数上有显著差异。”[3]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克服重重压力,切实做好思政工作,是所有辅导员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辅导员应当经营好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平台,利用新媒体的形式,传播思政内容,不断留意学生的关切与需求,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此外,还要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筑牢思政教育的线上线下阵地,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三、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需提升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但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尚存在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本文试探性的从辅导员自身层面、高校以及政府三个层面来采取相应措施,旨在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4]。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辅导员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能力,首先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做支撑,其次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理论研究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践,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于我国的政治理论要有深入而准确的把握。此外,还要对时政热点和大政方针做到敏锐的把握,这些理论积累是把握学生关切,有效構建新媒体思政阵地的关键点,因此无论在何种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都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
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创新意识武装头脑,培养创新精神,在工作中敢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新观点,以创新指导实践,高校辅导员总体的年龄不大,思维较为活跃,要将扎实的思政理论功底与发散的创新思维相结合,不断探索工作方法,盘活思政教育的大棋,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辅导员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能力,首先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做支撑,其次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和挖掘新媒体平台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不断应对新时代给予辅导员队伍的新挑战,将我国高校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多而杂。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更强。个人人格塑造与信息载体发展不同步的状况明显,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明确思政教育的主线,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利用新媒体以更好的形式开展思政工作;要终身学习、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结合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特点,以新媒体为武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切实肩负起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坚.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8,7(23):95-97.
[2]金惠怡.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J].科技资讯,2018,16(23):245-246,248.
[3]蒋林娟.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90-95.
[4]伍红梅.基于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养路径[J].经贸实践,2018(1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