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2019-05-15杨赟
杨 赟
(庆阳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甘肃 庆阳 745000)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受环境及饮食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涨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为触诊检查,但是效果欠佳。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检查中,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并且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认可。为此我院对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现对其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具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为(51.9±5.4)岁;单发结节37例,多发结节39例;结节直径为0.5~5cm,平均为(2.6±1.2)cm。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指征;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他肿瘤疾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具体方法为:采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测,探头频率设定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区,常规扫描甲状腺,记录甲状腺结节直径,观察记录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形态、边界、回声及周围血流变换等情况。阳性判定标准为:超声检查呈低回声、形态及边缘不规则、轻微钙化、横纵比大于1,中央血管为主型等。反之为阴性。
观察组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区。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后,采用5ml 2G针头注射器采集样本。在超声的引导下,从穿刺点处,插入细针,直至甲状腺结节处,进行反复负压抽吸,每个结节抽吸2~3次。拔出注射器后,将抽取的液体进行载玻片涂片、固定、染色后进行镜检。从头至尾的操作需要由一位2年以上穿刺经验的医生完成。
1.3 观察指标
(1)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7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30例患者为恶性甲状腺结节,占39.5%;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甲状腺滤泡状癌4例。46例患者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占60.5%;其中,甲状腺肿35例,甲状腺腺瘤11例。
2.2 两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比较
对照组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5.0%、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77.6%;观察组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90.8%、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91.5%,观察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述。
表1 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周围局部肿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是恶变为癌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早期的诊断对于后期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1]。临床常规诊断方法为直接触诊,但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效果较差。常规的超声诊断通过对结节回声、结构形态、血流状况等判断良恶性,但是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整体效果欠佳。
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可在超声实时监控情况下完成样本采集,可准确把握进针的深度及准确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安全性较高。且直接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查,可准确的分辨其良恶性,可为甲状腺的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漏诊及误诊率较低[2]。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说明,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辅助检查相较于传统的超声检查,诊断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可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可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