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胆囊腺肌症、胆囊癌价值
2019-05-15吕松勇
吕松勇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浙江 丽水 321400)
胆囊腺肌症属于一种发生于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临床症状不显著。由于,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的临床主要表现相似,均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继而使得两种病症难以被有效鉴别,为此,进一步明确两种病症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100例确诊的胆囊腺肌症、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予以了探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起—2018年12月毕,于我院50例确诊的胆囊腺肌症、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研究,将另外2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研究,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病例数与女性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27∶23,患者年龄处于26岁~66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41.5±3.2)岁;观察组患者男性病例数与女性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14∶11,患者年龄处于25岁~6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40.9±3.5)岁。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在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在实施诊断检测前,叮嘱所有受检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保持空腹状态,避免影响胆囊显示效果。其次,帮助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此后运用普通诊断超声对患者病灶情况进行观察,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促使血流和声束的夹角在60度以下,其中血流信号主要可分为三个级别,当血流信号较为丰富时为三级,血流信号少许为二级,不存在血流信号为一级[1]。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超声表现,比如部位比率、病变内血流丰富程度比率以及胆囊浆膜层完整性比例等[2]。
1.4 统计学分析
总结分析本论文中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予以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壁内结石率为0.00%,对照组的壁内结石率为72.00%(P<0.05);对照组浆膜层完整性比率为100.00%,观察组浆膜层完整性比率为48.00%(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血流显示丰富比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的血流显示丰富比率为84.00%(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n(%)]
3 讨论
由于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临床主要表现相似,均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所以两种病症的鉴别较为困难。同时由于两种病症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选择以及预后效果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准确诊断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
就彩色多普勒超声而言,该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现实肿瘤供血特点,而且可有效诊断良恶性肿瘤疾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诊断时,胆囊腺肌症具有非肿瘤性特点,为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为胆囊壁增生性疾病,病理改变为黏膜增生肥厚,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性憩室。肌层明显增生,胆囊壁显著增厚,囊腔变窄。假性憩室中充满胆汁,可形成结石。分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三型。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癌实施诊断时,其图像表现主要为整个胆囊壁受到侵犯,且以浸润肝脏的方式转移,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胆囊和肝交接处的胆囊浆膜层带状回声中断或消失。由此可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鉴别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4]。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亦可看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血流显示丰富比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的血流显示丰富比率为84.00%,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其鉴别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