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应用SPECT/CT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
2019-05-15尚晨希李丽颖
尚晨希,李丽颖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2)
大部分老年人因体内激素失调,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多处骨折,比如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临床针对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治疗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在患者手术前是否能对新鲜骨折部位做出准确的定位判断,直接关系着手术成功与否。从以往的研究中表明,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新鲜骨折椎体的具体位置,为手术提供了指导作用。但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需要的时间有点长,一些患者无法忍受核磁共振检查,因此需要采用能够替代这种影像学检查的有效方法,SPECT/CT技术具备了CT全面结构显像技术,以及核素的扫描技术,在很多医院骨科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排除采用核磁共振和SPECT/CT检查的禁忌症,排除患者陈旧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15例。患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所有患者都自愿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选取的50例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然后再进行SPECT/CT检查,当然两次检查时间应间隔五天以内。第一,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选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为1.5T的扫描仪,层间距为0.4毫米,层厚设置为4毫米。可以将病变椎体适当的增加序列扫描。第二,SPECT/CT检查。选取适当的图像融合系统,对患者进行扫描前取适量的骨显像剂经患者的肘静脉进行注射,同时要求患者饮水量为500毫升左右,等4个小时后患者将尿液排空后再进行图像釆集。首先第一步对患者实施全身平面骨的显像,双探头自动的按着人体的大致轮廓同时进行前面、后面部位的显像,但釆集时间必须控制在15分钟以內,然后对患者病灶的可疑区域实施局部的断层显像,同时,CT扫描的所有参数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采集到的所有影像资料必须由两名及以上的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当所有参与阅片的医师对影像资料的判断符合时才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在统计学方法上,本次研究我们运用SPECT/CT和核磁共振技术来检查患者新鲜和陈旧骨折情况,实现全面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必要检验,用来分析对此诊断结果及定性分析的一致性。
2 结果
50例患者入院分别都经过X线平片、患者病史检查及临床体征、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均被确诊为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数据显示,患者使用SPECT/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对于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在诊断及判定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另外,在本次研究中,通过SPECT/CT检测出有2名患者属于肋骨处骨折,有1例患者属于胸锁关节发生了良性病变,但是在CT检测中没有清晰的显示。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MRI与SPECT/CT 对于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的判断结果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采用椎体强化手术治疗的方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从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表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是否能够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对患者的病变椎体进行定位。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采取椎体强化主要是用于最近骨折的患者,因此如何对新骨折进行准确定位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用于患者骨折之后,其骨折的分布情况和形态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采用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无法对新鲜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因此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虽然能够清晰的显示椎体的形态变化,同时对于患者骨折后导致骨髓水肿也可准确显示,但是,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的骨折问题,有些患者安装冠状动脉支架或假牙等一些磁性金属物质,因此无法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需要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来完成患者术前骨折的准确定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将CT影像技术和SPECT技术进行融合,这种影像诊断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SPECT/CT可以弥补由于SPECT成像检查时存在的空间感,可以获得患者全身骨骼的解剖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定位患者骨折病变位置。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发现,使用SPECT/CT检查可以获得患者全身的骨骼情况,可提供患者骨骼的代谢信息和形态结构,尤其对于特殊患者及骨折的特殊部位;同时不适宜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采用这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完成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对于骨骼损伤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尤其一些隐匿病灶部位显示更为突出。
总之,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病灶部位的定位及定性方面,SPECT/CT是一种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的影像学显示技术,能够代替核磁共振检查用于骨骼发生病变的部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