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学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2019-05-12王绍阳
王绍阳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同时还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所以,现阶段强化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刻不容缓。教育部于2016年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强调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法治教育对建设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的重要举措。各类学校都应加强法治教育,积极探索和创新学校法治教育方式,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开辟其他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要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让法治真正走进校园。从而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和捍卫者。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治意识;教学方式;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9)04—055—03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而在所有的工作中,最难的是法治意识的形成。法律要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所以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人们只有把法治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从灵魂深处对法有敬畏之心、遵从信服之心,才能真正做到遇事想到法,办事依靠法,人人自觉守法,才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日益完善,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人民懂法、用法、守法。[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加大全民族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中央在要求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学法用法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学校的法治教育。要求把宪法法律“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的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
一、各类学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的法治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学校的培养对象和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在各类学校学习的人员中,有各级领导干部,有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还有为数众多的青少年学生。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少年学生则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革命接班人。学校法治教育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必须认真抓好,特别是大中小学校的法治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目前我国有50多万所学校,有2.7亿学生和1600多万教师,在校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很大。我国已由穷国办教育转化为大国办教育。要以教育的现代化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青少年时期又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良好的素质教育对青少年将来的发展关系重大。学校法治教育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向社会输送守法公民,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作用。法治教育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缺欠和升学就业压力等诸多原因,学校、学生和家长普遍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的培养。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政治思想教育薄弱,法治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很少涉及法治内容。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有的甚至违法犯罪。校园内出现的各种人身伤害事故,有的行为本身就违法甚至是犯罪,这些都是由于当事人是法盲造成的。至于青少年的违法违规行为更是随处可见。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变革时期的一些因素外,主要是我国学校多年来忽视甚至放弃法治教育的结果。解决青少年知法、守法问题,必须重视学校的法治教育。邓小平同志说:“法治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治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二、积极探索和创新学校法治教育方式
法治教育进校园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努力探索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课堂教学是学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各类学校都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要把道德与法治编入教材当中,高校中要提升“两课”的教学效果,使道德与法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堂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应尽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有效方式。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校应探索用典型案例教学,以案说法,让学生自己分析点评,开展讨论或扮演角色等教学方式,使深奥的法理和精准的法律条文变成学员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有力武器。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法治社会中法律的作用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法打交道。因此,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法治教育形式,进一步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比如,利用党、团、队活动及班会等学习法治知识,开展法治征文比赛、文艺演出、放映法治影片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台、墙报画廊等宣传阵地,进行法治教育宣传;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利用法治教育基地,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等等。通过上述活动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既可增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地方把典型法案编入剧中在校园公演,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場场爆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法热情。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不愿意学法,而是不愿意接受教条式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校园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在学校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法》《教师法》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贯彻有关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贯彻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规章。依法治校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校训、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校规虽然不是法律法规,但在校内也具有约束力。严格执行校规,能够培养广大师生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增强法治观念,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治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学校法治教育的目标。[3]
法治教育进校园,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率先垂范,带头学法用法守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有的中小学教师不履行《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义务,公然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规定,歧视、谩骂、甚至殴打学生,伤害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甚至造成了学生自杀的严重后果,这方面问题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在城市,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不惜花钱择校、择班、择师,甚至花钱给学生挑座位,一些学校和教师则违规接受。至于单纯追求考试分数、排名次、比升学率、不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大量布置家庭作业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许多中小学生忙于完成作业而挤占了大量的睡眠时间,成了真正的“特困族”。有的教师违规办校外补习班,本应该课堂讲授的知识拿到补习班上去讲。在招生中有关人员收受贿赂,违法犯罪的也时有发生。以上种种行为,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有的地区甚至因此处分过一些人,但一些学校和教师明知故犯,由地上转为地下,这些现象已成为社会的顽疾。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已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形象,许多人对教育失去了信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是传道授业者,教师的法治观念差,对学生影响很大。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领导和教师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强、严于律已、遵纪守法,才能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带好学生、办好学校。学校的法治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更要教育领导和教师。
总之,各类学校都应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结合。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还要与学生家长及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搞好。做好学校法治教育终将全面提升学校的素質教育,并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