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制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9-05-10邹炜

新媒体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微视频探索新媒体

邹炜

摘  要  近几年来,微视频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风口。文章以福州广播电视台微视频作品为例,浅谈微视频制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新媒体;微视频;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4-0046-02

微视频让人们可以更便捷、更全面地获取信息,同时也成为了社会链接的重要载体。微视频的最大特点是短、快、精,受众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更直观、便捷地接收微视频所要传达的内容,满足其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休闲、娱乐需求。新闻类微视频正是符合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利用碎片化时间更直观更快捷的传播方式,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最新鲜的内容。本文重点以新闻类微视频为对象,结合福州广播电视台的微视频作品,浅谈在微视频制作中的探索与思考。

1  如何策划受众喜爱的微视频

微视频的受关注程度以及传播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策划。近年来,主流媒体在微视频领域集中发力,通过微视频传播主旋律,从情感上、思想上、政治上寻找与受众的共鸣。福州广播电视台在微视频策划上做出了以下尝试。

1.1  重大主题微视频

福州每年都有数十场大型活动,围绕每一个主题活动,特别策划的微视频均颇具亮点。两会上有着许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提到两会的新闻报道,人们大都会觉得较为枯燥,如何用更加新颖的形式做好大会的宣传是一门课题。在2019年福州两会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福州广播电视台以独到的视角,策划创作了多个微视频,如:《2019福州两会 65秒剧透震撼发布》微视频,用“闪卡”形式配合欢快的背景音乐,让人们轻松地了解了两会怎么开,有哪些议程和内容,满满的知识点;《走进人大代表陈展弘的两会时间》《政协委员黄峰的48小时》等微视频,以时间为线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忙碌的一天进行跟拍精剪,展现了他们如何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1.2  特别策划微视频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福州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了一批微视频,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代脉搏》等4期微视频,以亲历者的采访同期声为解说词,配上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辅以图片、图表、文字等元素,展现了福州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丰硕成果。《数说福州》等5期微视频,通过对比福州40年前和现在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区道路长度、最高建筑物高度、大桥数量、园林绿地面积等数据,运用包装技术手段,通过数字看变化,呈现这座城市的繁荣兴盛。

1.3  系列策划微视频

“新福州 我骄傲”“幸福了 我的家”“最美人物”等主题的系列微视频以人物为新闻主体,最大的亮点是全片都没有主持人的画外音,而是使用采访对象的原声,请他们讲述正能量故事,是百姓视角、贴近民生的微视频。这些讲述者有滨海新城建设青年突击队队长、有挂职副县长的“90后”北大才子、有为内河“诊疗”的“管道医生”、还有祖孙三代传承非遗工艺的匠人,他们是城市的攻坚者、管理者、服务者、见证者,为城市繁荣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点一滴,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赢得受众喜爱。这些精心策划的微视频都为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培养观众的观看惯性,赢得了更多流量。

2  如何深耕微视频制作的内容

2.1  “微”创意

微视频因为时长的限制,没有太多的篇幅来铺陈叙事,因此创意就显得极为重要。以《AR看两会——2018年福州政府“成绩单”出炉》为例,这个微视频就运用了实景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动画特效,模拟实现AR效果,以“我”为拍攝视角,展示了2018年福州政府成绩,“代入感”、趣味性十足。福州市第十一届党代会期间,推出了“党代会神曲”——《未来五年新福州》微视频,以党代会为主题,穿插采用说唱和京剧两种形式,讲述福州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歌曲节奏明快、激昂向上,把流行文化和主旋律内容相结合,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被称之为“神曲”。视频中还出现了“洪荒之力”“小目标”“高大上”等耳熟能详的网络新词汇,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

2.2  “微”故事

微视频时长虽短,但讲好一个故事,就可能制造一个“爆款”。3集《福州特警》微视频,讲述了处置暴恐事件等急难任务的海狼突击队、与死神正面交锋的拆弹专家以及身手不凡的“90后”狙击女神的故事。这是媒体首次把榕城铁军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给观众,特别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女狙击手的经历让人特别感慨。在夏日地面50℃高温下,卧地瞄准训练4小时,精准射击10 000次等许多男兵都坚持不下来的魔鬼训练中,她挺到了最后,而当说到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时,言语中满是坚定。微视频有血有肉,有大场面也有小细节,视频播发后从新华社到央视,从新浪到腾讯纷纷转载转发,全网阅读量超过一亿次,这几集的微视频也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深入人心。

2.3  “微”颜值

画面张力是微视频的优势之一,精美的画面可以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也会吸引更多关注。例如《数字峰会的史诗级大片》《三角梅盛开,福州这座立交桥美的让人窒息》等微视频,主打的就是漂亮、大气、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配上合适的音乐,让观众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2.4  “微”互动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视频要更加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在微视频的制作中,可以多制作一些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内容,比如《开学季丨我在“动物园”里上大学》《毕业季丨愿此去前程似锦 再相逢依然如故》等微视频,就充分激发观众的同理心。绝大多数人都上过学、经历过高考,这些话题让大家主动参与讨论,与观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3  如何拓展微視频制作的形式

微视频要想给受众留下深刻而又长久的印象,就要在视频制作技法和理念上有更多的创新。

3.1  高频使用新型设备,尝试更多新颖拍摄、剪辑手法

在微视频创作中,可以多加使用运动摄像机、航拍无人机、水下摄像机等新型设备,运用“一镜到底”、超高空俯拍等更具表现力与冲击力拍摄手法,呈现平常人肉眼无法企及的视角,提供更佳感官体验。作为影响视频呈现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剪辑的好坏举足轻重。长片剪短、去粗取精、压缩时长,都是对制作者技术和能力的考验。如《榕博汇快剪视频》《剧透!三分钟带你逛透“5·18”》等微视频,运用“闪卡”这种特殊的视频剪辑手法,把视频、图片、字幕等元素有机融合,配上节奏分明的音乐或快语速的解说词,快节奏的带受众浏览亮点,先睹为快,信息量大、节奏感强,有较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3.2  提升后期包装档次,增强微视频的可看性

微视频在后期包装上下功夫可以有效丰富表达效果,《2分钟带您感受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微视频在包装时打破以往惯例,并不是采用简单的二维字幕动画,而是制作了三维字幕叠加在航拍实景画面中,设置动态跟踪特技,把原本的平面效果变成了立体效果,更具真实感。三维字幕在摆放时也有所讲究,要尽量与画面中的物体相融合,并放在合适位置,以求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3.3  “横”变“竖”,改换微视频呈现方式

微视频在制作时要更加注重受众的观感体验,特别是手机用户的感受,如《邀您一起为自贸区打CALL》微视频,就一改微视频的呈现方式,由横屏变竖屏。竖屏的呈现方式,手机用户打开视频后不用再把手机横过来观看,更加符合大家的观看习惯,在避免观众“出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观看体验。

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凭借其独有的在主题凝练、表达创新、传播分享等方面的特性,满足受众的时代性需求,打破了传统媒体在平台、技术、传播等方面的束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视频的未来发展模式应该是怎样的?笔者认为通过谋求商业合作或许是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微视频制作上进行网络创意征集,从用户中选拔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在大型社交平台上达成长期合作,针对平台内部用户相同的兴趣、爱好等进行流量平移,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将区域文化引入微视频的传播方法中,构建新的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鼐,梁辰.新媒体视域下的网络微视频创作探析[J].戏剧之家,2018(3):92.

[2]李建束.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8(1):92-93.

[3]王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8(211):97.

猜你喜欢

微视频探索新媒体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