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播客”到“拍客”的写话教学实践

2019-05-10赵梓如

江苏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话

赵梓如

【摘 要】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恰当地进行写话训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播客”与“拍客”,通过拍照、录制视频等形式关注生活细节,记录社会现象,积累习作素材,以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播客”重在“说”,“拍客”重在“写”,从“播客”到“拍客”写话形式的演进,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说话向写话的转化过程,最终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播客;拍客;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7-0027-05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恰当地进行写话训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统编《语文》教材设计了“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并行的双线结构,这为一线教师教学写话提供了方向和依托。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说话向写话的转化,让学生愿意写话,爱上写话,笔者在低年级进行了从“播客”到“拍客”的写话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播客”与“拍客”的写话教学价值

“播客”“拍客”是指利用相机、手机或摄像机等设备拍摄的图像或视频,经过编辑处理上传网络,分享、传播影视作品的人的总称。让学生成为“播客”与“拍客”,通过拍照、录制视频等形式关注日常生活细节,记录社会现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对写话教学的促进意义。

1.活化思维。

在心理学中,“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同时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对所需生活材料的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1]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在看与想的交织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活化,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独特,观察得更加细致,思考得也更加深刻。在写话教学中引導学生成为“播客”和“拍客”,既能加深学生外在感官对周边生活的体验,又能培养学生内在的思维运作,塑造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

2.情景定格。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其个体经历和生活经验较少,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写话素材的选择。学生的写话素材多数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课堂写话时也大多通过回忆来调取、加工,转化成学生的文字语言来表情达意。学生对已有经验产生遗忘或记忆得不准确,都会影响“抽象印象”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输出与加工,影响写话。而利用手机等设备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有助于将学生所观察到的人、事、物定格化,当学生需要时,可以将情景再次呈现、定格、放大,唤醒学生的记忆“睡点”,帮助学生回忆事物或事件之间的关联,实现情景呈现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转化,使写话顺利展开。

3.互动交流。

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智能设备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学生学习带来便捷,又可能诱使学生沉迷网络,影响学业。而杜绝学生接触和使用智能设备,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智能设备服务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有积极生活态度的“播客”“拍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拍摄,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评论,营造积极的写话氛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同年级的学生,说话和写话应各有侧重。在识字量较少的低年级倡导“播客”学习法,鼓励学生以主播的身份介绍拍摄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写话打基础;“拍客”比较注重书面语言表达,适合应用于写话教学。教师可以引导二年级的学生用文字描述、解说拍摄内容,提升其写话能力。

二、从“播客”到“拍客”的写话阶段

研究表明,与口头语言相比,书面语言对客观事物积极面的反映要大大高于口头语言。因此,应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经历说话向写话的转化过程,指向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促成写作能力的提升。

1.第一阶段:镜头下的“播客”。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而因识字量少、缺乏生活经验等原因,其书面表达水平较低。这就决定了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中心,促进书面表达的发展。综观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其口语交际、课后习题中的口头表达训练所占比重较大,由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系列化的口头语言积累为学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奠定了基础。因此,第一阶段的写话训练可以引导学生以“播客”的身份,利用视频拍摄手机软件,以“视频+说”的方式来呈现学生看到的、想象的世界。

2.第二阶段:隐藏着的“播客”。

低年级的写话是从写句子开始的。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够认识标点、熟悉句子。统编《语文》教材在这一阶段设计了词语的运用辨析、仿照写一写等习题,写话训练的目标方向亦由口头语言表达转向书面语言表达。

从口头语言表达思维转向书面语言表达,要比从书面语言表达思维转向口头语言表达更复杂,它需要经历“思维—内部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次转换。这种转换能力的培养是书面语言发展、成熟的必经阶段。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尚不成熟,无法完成“口头表达思维”到“书面表达思维”的直接转换。因此,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

在本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以“图片+说+改”的学习方式培养、优化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它的操作步骤如下:

拍:围绕主题观察生活,精选主题进行拍摄。

说:根据拍摄的内容,运用汉字输入法的语音转换功能,录入口头解说,然后转化成文字。

改:因学生口头表达比较随意,不注重语法,转化后的文字常有病句,学生可以对转换后的文字进行修改,调整不恰当的标点、词语,并将其分享在网络社交平台,以此与他人交流互动。

评:欣赏他人的作品。通过点赞、评论等互动形式,再次强化书面表达能力。

3.第三阶段:文字后的“拍客”。

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升,统编《语文》教材中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相关的练习题数量也随之增加,难度也随之提升,如统编二上《黄山奇石》一文的练习题“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体现出教材编写者意在引导学生由说到写的转变。另外,统编《语文》教材开始新增写话栏目,如统编二上语文园地3“写一写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凸显出二年级教材对写话的关注。经历了一年的“主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写话。二年级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图片+文字”式的写话学习活动。

这一阶段重在引导学生以“拍客”的身份,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以“图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分享自己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的作品庫,借此与他人交流互动,多角度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三、“双客”写话课程的核心突破

“双客”即“播客”“拍客”的合称。不论是自由性强的说话,还是规范性强的写话,“双客”写话课程需要设计有其内在逻辑的实施策略与培养目标,即“双客”写话课程的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

1.“双客”写话课程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说”和“写”的要求并不相同:“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学会成段的口语表达;“写话”则要求学生写词语、句子。基于课标,可以确定“双客”写话课程的核心素养(见表1)。

2.“双客”写话课程的教学原则。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在其《我的后作文教学》一文中说道:“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指出哪句写得好,就该这么写;哪段写得好,就该这么写;哪篇的结构好,就该这么写;老师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没有问题的同学来帮助,作文训练点自然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2]可见,写后指导更有抓手,更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掌握好写前写后指导的度。

3.“双客”写话课程的细化目标。

课程的实施需要在适切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因此,“双客”写话课程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见下页表2。

四、“双客”写话课程的整合逻辑

“双客”写话的框架并不是无序的、零散的、碎片的,而是包含着内在的整合逻辑。

1.自由选择,化被动为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之一是“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双客”写话课程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写话内容,引导学生去说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会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2.课堂延伸,变割裂为迁移。

在课程实施时,教师可以将“双客”写话与统编《语文》教材有机整合,融为一体。教材单元整体性强,单元间口语、写话训练呈散点分布,需要教师连点成线,梳理整合。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笔者根据说话写话练习和课后习题,梳理、提炼出了15个与生活相关的教学主题,结合“拍客”写话教学的特点,形成主题课程系列,延伸课堂教学,连接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整合时,还需要关注“放大原理”和“叠加原理”。“放大原理”是指“双客”写话课程的内容外延应大于课后习题。比如将统编二上《妈妈睡了》一文的课后习题“你见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说一说”放宽要求和限制,改编为“拍客”主题“他/她睡了”。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细致观察,拍摄作品。“叠加原理”是指当教材内容与“双客”写话整合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前置性指导。

3.热点生发,让双客接地气。

“双客”写话课程属于生活作文的范畴,它不仅是实施现行教材写话训练的教学方法,而且有其独特的课程体系。这类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生活中的新闻热点、班级趣事也是课程内容之一。例如:“生活中的汉语拼音”主播活动,引导学生在超市、站牌、橱窗、父母单位等生活场景中寻找拼音,借此开展有趣的说话训练,既让学生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也巩固了汉语拼音的学习。

4.主题深耕,从观察到洞察。

观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一种长期坚持且有深度的洞察,它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纷杂的生活中捕捉细微之妙。

“双客”写话课程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式深度观察。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主题细化为“我的中秋节”“捡起一片落叶”“秋天的花儿也动人”“秋天,我们吃什么”“南京的最美秋景”等若干小主题,以统编《语文》一上《秋天》一文为核心内容,开展拓展学习活动,从秋节、秋叶、秋花、秋食、秋景五个方面对秋天进行主题式深耕观察,述说眼中的秋天,感受秋天的美好。围绕某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与记录,重全面,重深入,重变化,引导学生由“浅表”走向“深刻”,从而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写作能力。

“双客”写话课程,立足写话常态,以有趣的生活经验、创新的教学方式、科学的课程体系引学生步入写话之门,让学生在生活的言语实践中得到锤炼、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超军.基于初中生“观察—操作”能力培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D].开封:河南大学,2018.

[2]管建刚.我的后作文教学[J].人民教育,2018(1):67-7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9.

猜你喜欢

写话
寓教于乐 以评促学
小学语文中的写话教学探索
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
开拓写话新资源,挖掘写话新内容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小学低年段写话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点亮童书路,燃起写话情
巧用画图写话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