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研究

2019-05-10谭林旺

系统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镜保胆收缩率

谭林旺

兴仁县人民医院,贵州兴仁 562300

中国是胆囊结石的高发国家,成人胆囊结石发生 率高达13%~15%,且仍然呈上升趋势[1]。胆囊结石可引起反复腹痛,与胆道结石、胆系恶性肿瘤等疾病关系密切,及早治疗非常必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直是胆囊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胆囊缺失可能会引起腹胀、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同时还增加结肠癌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保胆取石治疗[2]。目前对于保胆取石术的术式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因手术难度较大,许多医师推荐采用小切口手术,但是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提升、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推荐采用双镜联合手术,但双镜联合手术对医师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该文采用对照研究,以2014年6月—2017年4月医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患者合计72例入组,对比两种手术利弊,分析双镜联合的利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医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②未合并癌症、梅毒、乙肝、丙肝等重大传染病;③非急诊,择期手术;④采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胆囊功能良好,胆囊收缩率≥30%,具有保胆取石的条件;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急性期;②急诊手术;③不符合保胆的条件,收缩功能差、胆管结石或胆囊管部分或完全阻塞、急慢性胰腺炎;④术后病理证实合并胆系恶性肿瘤。其中选择双镜联合手术治疗32例,纳入双镜组,其中男13 例、女 19 例,年龄(39.4±10.5)岁。 结石个数(1.74±0.62)个。胆囊收缩率(53.4±12.5)%。 病程(4.4±1.5)个月。采用小切口手术4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 23 例,年龄(38.6±9.4)岁。结石个数(1.66±0.56)个。胆囊收缩率(52.4±10.1)%。病程(4.5±1.2)个月。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结石个数、胆囊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双镜组 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气腹压10~12 mmHg,腹腔镜器械经剑突下5 ram处切口置入。探查胆囊、肝脏、腹腔情况,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评估胆囊的大小、位置、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评估保胆的条件 (绝大多数术前评估正确)。确定手术,在平脐、右侧锁骨中线较差位置分别置入穿刺前、腹腔镜器械。4-0丝线缝合牵引宣导胆囊底,在胆囊底周围置入纱布、吸引器。采用电钩切开胆囊底部无血管区5~10 mm,吸引器吸尽胆汁,置入胆道镜,冲洗,经胆道镜观察胆囊结石情况,评估是否出现可疑的恶性病变、是否合并胆囊息肉。采用石网篮取出较大的结石,采用吸引器吸取较小的结石,直至无结石残留、有清凉胆汁流出,荷包缝合胆囊底切口,挤压胆囊,确认是否存在渗漏,无则剪断悬吊丝线,回纳胆囊,确认无误穿刺损失,吸引器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撤除器械,缝合术毕。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具体情况拔除引流管,给予饮食指导。术后早期中药利胆排石汤,连续4周,华沙利胆片连续6个月。

1.2.2 对照组 采用小切口、胆道镜辅助手术,沿右上腹肋缘下行 2~3 cm长的手术切口,肝缘下定位胆囊位置,7号丝线缝合肌肉至腹壁外牵引,其它处理与双镜组基本相同,逐层缝合皮肤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6个月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临床疗效。两组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结石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

痊愈:腹胀、腹痛、腹泻、饮食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胆囊收缩率≥60%,无胆囊结石复发;显效:腹胀、腹痛、腹泻、饮食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胆囊收缩率≥60%,无胆囊结石复发;有效:腹胀、腹痛、腹泻、饮食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仍然存在,胆囊收缩率50%~59%,无胆囊结石复发;无效:胆囊结石复发,或胆囊收缩率<50%。

1.5 统计方法

采用WPS登记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双镜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整体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愈显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

治疗后,双镜组与对照组的组内对比胆囊壁厚度低于治疗前、胆囊收缩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双镜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对比(±s)

表1 双镜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对比(±s)

组别双镜组(n=32)对照组(n=40)t值P值胆囊壁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胆囊收缩率(%)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3.45±0.41 3.40±0.35 0.558 0.579 3.21±0.35 3.15±0.40 0.668 0.506 2.518 2.975 0.014 0.004 53.4±12.5 52.4±10.1 0.376 0.708 67.3±5.6 65.4±8.4 1.098 0.276 5.741 6.259 0.000 0.000

2.2 临床疗效

6个月后,双镜组痊愈31例、显效1例,对照组痊愈35例、显效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P=0.596>0.05)。

2.3 手术与康复基本情况

双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双镜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康复情况对比(±s)

表2 双镜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康复情况对比(±s)

?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

双镜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3%(其中1例发热、1例腹泻)、12.5%(1例发热、2例腹泻、1例腹膜炎、1例切口愈合不良),复发率分别为 3.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0.401,P=0.625、0.520>0.05)。

3 讨论

目前,保胆取石术的适应证基本清楚,特别是术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提升了保胆取石术的成功率,扩大了适应证[3]。Meta分析显示,在2013年之前,有条件进行保胆取石术的对象,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相较于胆囊切除术,可以明显的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术后的消化道症状[4]。

对于保胆取石术的术式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从该次研究来看,双镜联合会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无明显的差异,疗效都较好,愈显率达到100.0%,绝大多数对象术后6个月相关症状消失,胆囊收缩率达到满意的水平,达到65%以上,极大的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改善了胆囊功能,降低了胆囊结石发生风险[5]。该组对象的随访复发率在2.5%~3.1%之间,处于正常偏低水平,其它文献报道发生率12个月复发率在10%~20%之间,从长期随访来看复发率可以达到30%[6-7]。可能原因为:①该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随访的时间较短;②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较好;③时间比较早,手术技术水平较高;④复发风险因素较低,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保胆取石术的术后结石复发风险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项基于6项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胆囊复发与胆囊壁厚度、胆囊功能异常、结石家族病史、多发结石、老年、性别、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该组对象主要为中青年人,患者的胆囊功能较好、病程短[8]。

从手术、康复情况来看,双镜组有明显的优势,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双镜组出血量减少4~5 mL,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切口手术出血量也往往在15 mL以下,如此少的出血对人的影响不显著[9]。双镜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这有助于减轻卫生负担,同时提升术后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但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不同医疗机构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差异有关。部分医疗机构开始推行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措施,改变了引流管理的策略,极大的缩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

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两组对象差异不显著,发生率在6%~13%之间,其他文献也显示内镜手术的并发症可以控制在20%以下,部分甚至无并发症,这可能与纳入例数较少有关,小切口手术本身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10]。理论上,双镜联合手术具有微创性,近年来技术仍然不断进步,都不断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相较于小切口手术,并不能增进疗效,但是具有微创性,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也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

猜你喜欢

双镜保胆收缩率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聚丙烯材料收缩率影响因素研究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探讨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评价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9例疗效分析
七律:遂川扶贫有感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