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媒介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与创新
2019-05-09杨东淋
摘 要:新媒体时代,人们已进入数字化生存环境之中,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也有更加深刻的要求。随着市场的发展,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人员,需求量也进一步提升,相关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在视觉上的设计教育方面,进一步融入创新与改革的理念才能迎合市场需求。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播设计教育的创新与思辨,进而整理出一套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思辨
一、 新媒介时代下视觉传达教育的思辨
20世纪70年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首次引入我国,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也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其角色也多次转变,开始时只是针对装潢设计,此后再逐步发展为平面设计,而时至今日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现阶段,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以电脑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媒体设计和以三维空间为基础的视觉环境设计。这些视觉传递设计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为社会提供不同服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今我国新媒体和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视觉传达设计的传统专业也不断革新和细化。例如,传统的平面设计的载体,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印刷和广告牌,而以数字终端为界的触摸媒体、数字电视、互动媒体等等,已逐步融入其中。传统的广告张贴可以通过显示屏幕形式予以呈现,进而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以纸质为媒介的书籍逐渐转换为电子书,方便读者阅览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公共空间的相关导视系统也逐渐转变为电子形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找所需,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正发生着多元化方向的转变,从单一的传达发展,到多项的交互式传达,从静态的传达方式演变为动态的传达方式,从平面的呈现逐渐发展为立体的可视化呈现。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正逐步打破传统束缚,进一步与高科技结合,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发展革新。同时,新技术和传统艺术之间有机融合,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出了挑战,需要进一步把握其文化内涵,并结合新技术开发研究领域,为学科发展填充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 新媒体时代下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一) 进一步加强学科跨界教育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要想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视觉传达教育必须与其他相关设计学科有机融合,优化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设计理念开展学习并积极融合其他学科内容,将学生从单一的学科思维模式转变为多学科交叉共同思考的新型思维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利用为视觉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当贯穿于相应的选修课中,让学生掌握有关软件的使用过程,进一步为呈现优秀作品提供保障,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学生都应该充分了解不同专业不同方向所需传达的专业信息,使得知识进一步完善和充沛,保证其知识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学科之中。只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才能使得学生通过不同专业从中找出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进步提供保障。
(二) 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实验室的建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视觉设计专业是实践性较高的专业,教师应当注重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实验室建设,将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纳入专业实验室进行学习,并让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有关的实验项目,进而接受专业项目的实际考验。
综合性的实验室是指各专业工作室高度配合的使用空间,是常态教学模式下的改革和创新。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各个专业教学工作,积极配合共同建设实验室,建设综合性的实验室,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师储备,同时还需要日常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高水平实验室的建立能夠为同学们提供日常研究实习以及实践的平台,并提升对外交流水准,实现产、学、研的良好循环。实验室的建立,不仅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知识的利用程度,帮助教师将科研活动所获取的结果传授给学生,还能够使学生自主参与,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设计比赛
通过参加设计比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在开展视觉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设计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需要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参加相关赛事,学生搜集有关参赛信息,使得参赛项目与教学内容积极融合。利用参赛项目充实课堂教学,丰富课堂内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竞争意识,在新媒介环境下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水平。
三、 结论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新媒介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领域也正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高校开展设计专业时需要与时俱进,认识到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加强实验室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设计比赛,并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思路,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
[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杨东淋,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