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新疆人口均衡化、安全化发展研究*①

2019-05-06王宏丽

实事求是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口比例维吾尔族汉族

王宏丽

(新疆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人口问题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促影响,使得人口因素成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追求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显著必然结果。在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和重要发展目标下,在“新时代”国家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的要求下,正确判断新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互动影响,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有利因素,有效应对人口发展中呈现的矛盾及潜在的风险,突出强化边疆地区人口安全,对于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新疆人口“均衡化、安全化”发展理念及政策导向,对大力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强力支撑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要而迫切。

本文旨在较为全面地展现新疆人口发展的历史演变、时空变迁及现代特征,通过历史脉络的演变展现人口发展的积淀背景,通过现代特征的梳理体现复杂现代性下的风险预警,以期提出符合新时代背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目标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下的“均衡化、安全化”人口发展建议。

一、新疆人口发展的时空变迁

(一)新疆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个区域内的人口总量。从1949~2016年的68年间,新疆总人口从433.34万人,增长至2 398.08万人,净增长1 964.7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9.32万人,年均增长2.59%。新疆人口规模总体呈现稳定线性增长。与全国同期相比,年均增长率高出1.18个百分比。新疆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0.80%持续稳定上升至2016年的1.73%。

1949~1961年,新疆人口进入第一个增长周期。在这13年中,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3.76%,共增加276.72万人,年均增长23.06万人。1961年人口总量是1949年建国时期新疆总人口的1.64倍。在这一时期的1959年,人口当年增加66.63万人,除去当年人口自然增长6.42万人外,人口机械增长达到60.21万人,当年人口增长率达到11.44%,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最高水平。

1962年,新疆出现1949~2016年间唯一一年的人口负增长,当年人口总量减少11万人。196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31‰,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亦达到同期最高水平32.02‰,人口死亡率为同期最好水平9.71‰),但是当年的人口规模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大量省际间的人口机械迁移,许多在疆移民由于工厂精简职工,被遣返回原籍,经计算,1962年新疆的机械增加人口为-26.93万人。

1963~1984年,新疆人口进入第二个增长周期。在这22年中,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66%,共增加645.11万人,年均增长29.32万人。这一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延续1962年开始进入的大于20‰的状态,成为新疆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时期。1984年新疆人口总量是1949年建国时期新疆总人口的3.10倍。在这一时期,呈现人口自然增长快的特点,而在1963年、1982年和1984年,出现人口机械负增长状态,分别减少3.82万人、6.06万人和6.97万人。

1985~2004年,新疆人口进入第三个增长周期。在这20年中,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8%,共增加619.03万人,年均增长30.95万人。2004年新疆人口总量是1949年建国时期新疆总人口的4.53倍。在这一时期的1990年和2000年,新疆人口增长最高,分别达到75.00万人和74.41万人,当年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5.16%和4.19%,其他年份的人口增长率稳定保持在1.27%至1.94%之间。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除极值点1990年和2000年外,人口增长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2005~2016年,新疆人口进入第四个增长周期。在这12年中,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61%,共增加434.97万人,年均增长36.25万人。2016年新疆人口总量是1949年建国时期新疆总人口的5.53倍。在这一时期,新疆人口年增长率又呈现大于2%的激增趋势,出现人口连续4年保持年增长35万余人的较高增长势头,之后进入年增长20余万人的稳定增长趋势,2013~2016年再次进入年增长30余万人的持续走高趋势,特别是2015年,增长61.26万人,成为1949~2016年间的第四最高增长人口。(见表1)

表 1 新疆人口规模增长概况

表 2 新疆人口抚养比变化情况

(二)新疆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构成,基本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城乡结构及就业结构等。

1.新疆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结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度量指标。以1964~2010年间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0~5岁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比例由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的16.76%下降至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8.94%,再降至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8.48%;6~14岁人口比例由1964年的20.19%下降至2000年的18.32%,再下降至2010年的11.97%;15~64岁人口比例由1964年的58.97%上升至2000年的68.06%,再上升至2010年的73.07%;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1964年的4.08%上升至2000年的4.67%,再上升至2010年的6.48%。

同样,新疆人口结构变动趋势较为明显,占人口比例最大的15~64岁人口群体自1982~2010年人口比例稳定直线上升,且上升的幅度最大;人口比例占第二位的是6~14岁人口群体,自1982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缓于15~64岁人口占比的增长幅度,但下降幅度高于0~5岁人口占比下降的幅度;人口比例占第三位的是0~5岁人口群体,五次人口普查期间的人口占比是逐步递减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是最小的,但是所占比例呈现缓慢逐步提高的趋势。

人口抚养系数是衡量社会经济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少儿抚养比(14岁以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①少儿抚养比是指0~14岁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以上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由表2可以看出,新疆劳动人口比重是逐年提高的;老年抚养比在缓慢下降后又逐步提升,2000~2010年间提升的幅度明显高于1990~2000年间提升的幅度;少年抚养比则是由于0~14岁人口总体占比逐年降低和劳动人口比重逐年提高而呈现快速的下降趋势。(见图2)

2.新疆人口性别结构。国际上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性别比,一般以103~107为正常范围。在1949~1971年的23年间,新疆人口性别比自1949年的107.40逐渐上升至1960年历史最高性别比123.23,再逐年降低至1971年的107.03,这23年间的人口性别比高于正常值107。自1972~2016年的44年间,仅2000年性别比为107.25,略高于正常值107外,其他年份的性别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3.新疆人口民族结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自1949~2016年的68年间,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年平均占比为66.09%。自1965年开始,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1965~2016年的少数民族人口年平均占比为60.96%。

维吾尔族人口是新疆人口总量最多的民族,2016年人口占比达到49.73%;汉族人口占新疆人口总量第2位,2016年人口比例为35.92%;人口数占新疆人口总量比重第3至第6位的民族分别为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2016年所占比例分别为6.89%、4.43%、0.89%和0.78%。这6个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98.63%。①本数据来源于各年度《新疆统计年鉴》,2010至2016年“主要年份分民族人口数”中,各民族人口数总和与当年新疆年末总人口数不再一致,因此,各民族人口比例计算式为:主要年份分民族人口数中的民族人口数÷主要年份分民族人口数中当年各民族人口数之和。

由于民族人口占比居新疆前四位的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的人口总量占新疆总人口的97%以上(68年间的年平均占比为97.04%),其他各个民族每年占比均小于1%,因此,主要观察这4个民族自1949~2016年的人口结构变动。以1966年为分水岭,1966年之前的1949~1959年阶段,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的人口占比有较为明显的变动;1959~1966年,维吾尔族和汉族的人口结构继续调整。1966年之后,新疆各民族人口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主要以维吾尔族和汉族的人口结构占比的相对变化为主要表现,呈现出缓慢的增减态势。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比例由1949年的75.95%下降至1959年的61.29%,之后再平缓下降至1965年的52.15%,形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快速降低的趋势。1966~2016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比重处于缓慢上下波动趋势,51年间的平均占比为46.70%,2016年占新疆总人口的49.73%。

新疆汉族人口比例由1949年的6.72%上升至1959年的24.96%,之后再上升至1965年的34.96%,形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快速上升趋势。1966~2016年,新疆汉族人口比重处于缓慢上下波动趋势,51年间的平均占比为39.16%,2016年占新疆总人口的35.92%。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汉族人口占比自2003年的39.87%,不断下降至2016年的35.92%,其中,连续8年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特别是2016年汉族人口占比下降至35.92%,比去年同期降低1.17个百分点,成为1949年以来人口比重降低最为显著的一年,也成为自1967年以来人口占比增减波动最大的一年。因此,汉族人口占比连续下降成为自2004年以来的走势。

进一步考察历年新疆新增人口的民族结构情况,呈现的是1949~2016年,新疆维吾尔族新增人口和汉族新增人口占全疆新增人口总量的比例。虽然,由前述分析可知,1949~1966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总人口比例逐年递减,但是,维吾尔族人口总量每年是呈现递增趋势的,1949~1966年的18年间,仅有1961年和1964年的维吾尔族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分别减少2.09万和0.2万,其他年份的人口总量均呈现递增趋势。1949~1966年间维吾尔族人口比例减少的原因是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而维吾尔族人口总量仍是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这种人口规模递增趋势一直持续至2016年。1950~2016年间,新疆维吾尔族新增人口占全疆新增人口的比例仅在1961年和1964年分别为-8.81%和-0.64%,其他年份均为正值,在1980~1993年的14年间以及2003~2016年的14年间,维吾尔族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量是大于汉族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量。并且在这两个14年中,前一个14年,维吾尔族年均新增人口为13.91万人;后一个14年,维吾尔族年均新增人口为19.69万人。

1949~2016年,哈萨克族人口比例由1949年的10.24%明显下降至1962年的6.97%,之后下降趋势趋缓,呈现围绕以6.96%的平均值上下波动的趋势。1962年以前哈萨克族人口比例明显下降的一个原因在于哈萨克族总人口在1955年、1957年、1959年以及1961~1963年连续3年的人口总量的下降。1964~2016年,哈萨克族人口比例虽然上下波动,但每年的人口总量是呈现持续稳定递增趋势的。新疆回族人口比例由1949年的2.83%缓慢上升至1962年的3.36%,之后经历非常平稳的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16年占全疆人口比例为4.43%,回族人口特点是人口占比稳定在4.3%左右,人口规模自1949~2014年非常稳定的连续持续增长,长期缓慢稳定增长。但2015年,当年人口数量减少4.27万,为唯一数量规模减少的年份,而且减少数量较大。新疆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人口的结构比较相似,2个民族的人口总量占全疆人口总量的比例均小于1,且占比在1949~2016年之间均呈现相似的缓慢的下降趋势,1949~2016年间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平均比例分别为0.97%和0.94%。

4.新疆人口城乡结构。1949~2016年,新疆城乡人口结构也随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着变化。1949~1999年,新疆城镇人口逐年增多,由1949年城镇人口仅占12.21%上升至1999年的52.34%,51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2.95%;在此期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以年均1.21%的速度递减,由1949年乡村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87.79%下降至1999年的47.66%,反映了新疆人口逐渐城镇化的过程。2000年,由于统计口径的变更,新疆城镇人口比例下降为33.75%,乡村人口比例上升为66.25%;2000~2016年,新疆城镇人口以年均3.95%的速度递增,2016年城镇人口比例达到48.35%;同期,新疆乡村人口仅以年均0.07%的速度递增,2016年的乡村人口占比降至51.65%。由此可以看出,相较于1949~2000年的任何时期,新疆城镇化水平进程加快,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5.新疆人口就业结构。1949~2016年,新疆人口就业结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1949年,新疆94.12%的人口从事第一产业,这与当时新疆几乎一穷二白的工业发展现状相吻合,基本全为农业劳动者。1958~1962年,由于历史原因,新疆与全国一样追求工业大发展,因此,呈现比较明显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突然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突然增多。其他历史年份,新疆人口就业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在1979年就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呈现出比第二产业更高增长水平的增长趋势。直至2016年,新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仍为43.4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也仅为14.3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为42.16%。由此,可以看出,新疆人口就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结构,但是,这种“一、三、二”的就业结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后,第三产业经济结构高度化的表现;而是,第三产业比重值大小比较适度,但其发展是在第一产业比重非常大、第二产业发展十分滞缓而凸显的“相对发展”状态。

从新疆就业人口的行业构成①由于统计口径(行业分类)的变更,行业构成中1978~2002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2004~2016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2003年的数据缺失。数据来源: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来看,农林牧副渔业是新疆传统第一大行业,1978~2016年的行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逐年降低。1978~2002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就业人口占比逐渐上升至位居第二;制造业行业就业人口占比逐年下降至位居第三位;其他13类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比均较小。就业人口的行业结构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一时期的新疆经济结构,第一产业占比大,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口多。工业产业逐步发展,特别是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创造了较多的就业人口,是就业人口占比曾经超过10%的行业。以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就业群体逐步扩大,进入21世纪,也是就业人口占比曾经超过10%的行业。2004~2016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就业人口占比保持逐年递增趋势,2009年以13.7%的占比排名升至第2位,2015和2016年分别以17.0%和18.1%的占比排名升至第1位;教育行业就业人口占比基本保持排名始终居第3位。由此可以看出,农林牧副渔业始终是新疆就业的传统第一大行业,自2009年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就业人口占比大幅提升,教育始终是新疆就业的一个重点行业,只是排名自2009年下降至第3位。因而,传统的农业就业结构没有根本转变,而行政管理部门的就业人员大幅上升。“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比分别居19类行业的第19位、18位、17位、16位和15位,这是新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缓的一个表现。其中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人口排名由第9位下降至第18位,“批发和零售业”的就业人口排名由第7位下降至第12位,显现出新疆第三产业发展不乐观的形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人口排名由第18位快速上升至第7位,反映出新疆交通运输大发展的政策效果。

(三)新疆人口分布

1.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喀什地区、伊犁州直、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及和田地区人口总量位居新疆15个地州市前列,2016年与2006年相比,喀什地区、伊犁州直、乌鲁木齐市及和田地区人口所占比例分别提高1.25、0.08、1.79和1.58个百分点,表现出人口更加集中的趋势;而阿克苏地区人口所占比例则下降0.37个百分点,即乌鲁木齐、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和伊犁州直5个地州市表现出人口总量占全疆人口总量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2.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2016年与2006年相比,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伊犁州直属县市等4个地州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例提高的幅度分别为0.78、1.58、-0.02和0.14个百分点,这4个地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总和的占比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除去以上4个地州市外,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比例提升的地州市有乌鲁木齐市和克州。

维吾尔族和汉族是新疆人口数量较大的2个民族,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2016年,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比重依次为36.36%、20.72%和17.59%,3个地州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74.67%,与1982年相比,提高0.34个百分点。在1982~2010年间的4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比例是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的,共下降1.15个百分点;维吾尔族人口在喀什与和田地区更为集中。克州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比例也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由1982年的3.23%上升至2010年的3.40%,提高0.1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南疆三地州的维吾尔族人口比例呈现显著的提升趋势。同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比例呈明显的提高趋势,由1982年的2.06%上升至2010年的3.88%,提高1.82个百分点。在新疆的北疆地区和东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比例基本呈现下降趋势。

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直和昌吉州是新疆汉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在第三次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乌鲁木齐和巴州汉族人口是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的,特别是乌鲁木齐市,汉族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16.04%,上升至2010年的26.41%,提高10.37个百分点,增长特别显著;巴州汉族人口比例自1982~2010年间仅提高0.83个百分比,但是在2014~2016年的2年间,占比下降了1.12个百分点,降幅显著。昌吉州在1982~2010年的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汉族人口比例位居新疆第二位,但汉族人口比例是逐年明显下降的,由1982年的16.50%下降至2010年的12.18%,2016年缓慢上升至12.24%。伊犁州直的汉族人口比例在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一直居于第三位,但汉族人口比例下降趋势明显,由1982年的14.43%下降至2010年的9.90%,2016年上升至12.84%。在其他地州市,克拉玛依市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人口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但2016年,汉族人口占比较之2010年有0.82个百分点的降幅;石河子市是呈现非常显著下降趋势,2016年逆势上升;吐鲁番地区先下降后上升,升降幅度均不大,但2016年汉族人口比例下降明显,占比水平为1.36%,低于1982年的1.73%;塔城地区是先下降后上升,2016年汉族人口比例下降明显;阿勒泰地区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2016年占比上升;博州地区缓慢上升再下降,2016年上升,但占比变化幅度不大;阿克苏地区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克州、和田地区汉族人口占比均小于1%,克州、喀什与和田地区汉族人口比例变化均不大。

二、新疆人口发展的现实特征

纵观新疆人口发展的历史演变,新疆人口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增速放缓

自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发展经历4个增长周期。如前文所述,分别是1949~1961年为第1个增长周期,1963~1984年为第2个增长周期,1985~2004年为第3个增长周期,2005~2016年为第4个增长周期。这4个增长周期年均人口增长率分别是3.76%、2.66%、1.78%和1.61%,呈增速放缓趋势。

自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总量减少只出现在3个年份,第一个年份是1962年减少了11.09万人,另2个年份分别是在2015年和2016年,新疆各民族人口总量之和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了0.82万人和19.41万人。

(二)人口结构变化不一,有喜有忧

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较为明显,至2010年,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是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劳动人口比重是逐年提高的,且劳动力人口占比上升的幅度最大;0~14岁的少年抚养比呈现快速的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在缓慢下降后又逐步提升,2010年达到8.87%,老年抚养比在未来时间内仍会是提升趋势,但趋势和程度低于全国水平。

新疆人口性别结构保持正常水平。如前文所述,除个别年份外,新疆人口性别比一直处在正常范围内。

新疆民族结构中,按照总量规模占比居前六位的民族依次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2016年的占比分别为49.73%、35.92%、6.89%、4.43%、0.89%和0.78%。(1)自1949年以来,维吾尔族人口总量减少只出现在2个年份,即1961年和1964年的维吾尔族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分别减少2.09万和0.2万。其他年份均保持持续总量增长态势,人口占全疆总人口比例呈现缓慢的上下波动趋势,在1966~2016年的51年间平稳期间,维吾尔族人口平均占比为46.70%,2016年占比为49.73%。(2)自1949年以来,汉族人口总量减少共出现在6个年份,分别是在1962年、1982年、1984年、2010年、2014年以及2016年,分别比上一年减少11.23万人、2.66万人、2.51万人、9.4万人、0.55万人和34.15万人。在1966~2016年的51年间平稳期间,汉族人口平均占比为39.16%,2016年占比为35.92%。(3)维吾尔族人口自1965~2015年,已经连续10个五年,新增人口在50万以上,并且在自1995年起的连续4个五年,每5年新增人口在70万以上,其中2010年达到93.65万,2015年达到113.18万,人口进入快速积累时期;而汉族人口,在1980年以前经历了一个高积累时期之后,进入比较明显的第二个人口积累周期,但是自2000年起,汉族人口每5年新增人口规模显著下降,2010~2015年的5年,增长人口仅为28.81万。(4)其他民族基本保持一定的总量增长、占比缓慢波动的趋势,仅是在2015年,回族人口当年总量减少4.27万,为唯一人口总量规模减少的年份,且减少数量较大。

新疆人口城乡结构显示,新疆城镇化水平进程加快,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新疆人口就业结构呈现“一、三、二”结构,但是,这是源于新疆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比重非常大、第二产业发展十分滞缓而凸显的第三产业“相对发展”状态。

(三)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程度和流动趋势可能在发生拐点性变化

新疆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仍呈历史性延续趋势。(1)目前,喀什、伊犁州直、乌鲁木齐、阿克苏及和田等5地州市,人口总量占比位居前列,占比分别为19.61%、12.91%、11.63%、10.89%和10.64%,5个地州市人口总量总体占比达到65.69%。上述5地州市,除阿克苏外,亦呈现人口聚集程度提高的趋势。(2)人口在聚集程度增强地区,聚集原因不同,人口出生率较高因素对喀什、和田作用明显,而由于经济发展促进人口聚集对乌鲁木齐作用明显。(3)南疆三地州人口聚集程度进一步提高。(4)巴州和阿克苏,经济发展相对于南疆三地州较好,原先人口不断聚集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人口在全疆占比下降。(5)北疆人口和东疆人口所占比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中,(1)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伊犁州直,是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总人口比重的前四位,占比分别为28.60%、16.08%、13.85%和12.93%,4个地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71.45%。(2)少数民族人口区域集中趋势增强,乌鲁木齐和南疆三地州占比提升趋势十分明显;北疆地区中伊犁州直占比也略有提高。(3)喀什、和田和阿克苏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74.67%;维吾尔族人口在喀什、和田和克州地区更为集中,但是阿克苏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北疆地区和东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人口总量的比例基本呈现下降趋势。(4)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直和昌吉是新疆汉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2016年,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比重依次为24.01%、12.84%和12.24%,3个地州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49.09%。(5)对比1982~2010年间的四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向乌鲁木齐和巴州集聚的现象明显,尤以乌鲁木齐聚集显著;昌吉、伊犁州直和石河子的汉族人口比例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其他地州市出现汉族人口下降的情况比较多,只是下降的幅度各有不同。但是对比2016年汉族人口数据,原先汉族人口占比呈提升趋势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巴州和吐鲁番,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比例下降,有些下降十分明显;原先汉族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的石河子、哈密、昌吉、伊犁州直、阿勒泰和博州,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比例停止下降趋势,有些呈现反升势头,且反升较大。即汉族人口分布更远离南疆三地州。

三、新疆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新疆人口发展历史及其呈现的变化特征,有着与全国人口变化相同的特征与起因,也呈现着新疆人口个性特征显著的表现和缘由,同时,还表现着与全国人口变化特征相同,但影响因素不同的特性。例如,当前全国人口发展中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素质提升问题,也是新疆人口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全国普遍出现的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新疆则突出表现为汉族劳动力人口下降,而少数民族劳动力人口提升的特征;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且没有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全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新疆也是如此,并且呈现着省际间外迁人口增多、疆内人口流动性总体趋降的特点。对于当前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任,新疆人口发展既具有关键要素的推动作用,又呈现着当前关键时期的特有表现。因此,制定以人口“合理化、均衡化、安全化”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和政策原则,对新疆人口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保持人口总量稳定提升趋势,建设核心区人口聚集高地

核心区建设,即是地域空间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是空间视域下各种经济发展要素的集中、流动、交换等在空间范畴下的动态发展过程,而诸多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经济发展要素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是最具创造力和承载力的要素,是经济发展动力来源。因此,大力促进“合理化、均衡化、安全化”的人口发展,对核心区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保持人口规模总量持续、稳定、适度的增长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适度的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具有相互的逆向影响和促进作用。以保持人口总量稳步提升、均衡发展为目标,建议注重加大促进人口机械增长水平,增强人口聚集能力,提升新疆人才吸引力度,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人口聚集高地。(1)正确定位新疆发展引人引智的层次和水平,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发挥最大效用,改变以往非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一类名牌大学才是人才的惯性思维,要切合实际、正确定位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和招聘指向,提高招聘录用效率,降低招录综合成本。同时,要建立新疆人才招聘的良好形象与口碑,杜绝高福利高待遇允诺、低标准低效率落实的不理性行为。(2)国内新一轮人才争夺战的激烈开展,对新疆人口及人才发展的启示在于,聚集一定素质和一定规模的人口数量,对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新疆亦应出台更加开放的户籍政策和更加宽泛的人才标准,以更加全面更具有保障能力的配套措施促进素质人才落户新疆,转变人才引进中拼“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的观念,而是要增强“低度的生活成本、宜居的生活环境、多样的就业选择、无限的发展空间”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才吸引力度。(3)切实大幅度提高新疆的工资标准及待遇,建立牢固的稳定新疆人口的物质基础。虽然大幅度提升新疆工资标准及福利待遇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新疆建设投入或未来阶段人口发展方面的再投入,目前的资金投入成本应该还是相对较小的,而且时间点是关键的。(4)切实保护和推动促进各类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繁荣、活力无限,才能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基础,增强人口集聚的动力。

(二)保持人口结构合理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人口结构合理性、均衡性、安全性的发展原则,必须建立在经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全面的、多方位的、全覆盖的、多保障的综合体系的建立健全上。在这里,仅提出亟待加强的工作要点:(1)切实注重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转变妇女群体的生产和生活观念,强化少数民族妇女融入现代生活的意识,并重点培养其自身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与本领,提高妇女就业率,切实降低妇女离婚率,对晚婚、晚育及一婚的少数民族妇女及对子女教育优异、有突出影响和示范效应的少数民族妇女(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拟定并出台奖励政策和奖励细则,扩大少数民族妇女影响力。(2)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生育政策,加大监督查处超生力度,切实降低三婚及以上多婚造成的人口高出生率。(3)切实加大南疆及各地区基层部门和单位的工资标准及福利待遇,增强物质保障能力,提升人口吸引力度。(4)充分利用好具有新疆户籍、具有在疆生产、生活经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部队复转军人,出台政策细则,提升继续留疆意愿和增强前往南疆工作吸引力度。

(三)科学把握趋势强化人口安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要求“科学把握未来人口变动趋势,积极应对和防范人口安全风险”。注重强化边疆地区人口安全,增强有效支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的保障基础。建议:(1)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工作机制,每年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对人口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对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进行预测,定期发布人口形势展望报告,提出人口发展建议。(2)增强监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成效。(3)加强南疆地区妇女人群的信息采集、权益保护和发展评估工作,增强其参与社会能力、融入现代文化及生命健康质量,营造尊重女性的社会氛围。(4)推动人口信息化建设,以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为契机,加快新疆人口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和综合集成,加强人口数据开发和开放利用,强化人口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人口比例维吾尔族汉族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人口结构与数量问题研究
Q2.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长,将发生什么?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整形人口比例韩国输给匈牙利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