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家庭雾化布地奈德治疗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喘息的效果
2019-05-04陈埃清刘麟管华
陈埃清 刘麟 管华
[摘要]目的 观察长期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中心儿科门诊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7例API阳性婴幼儿喘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喘息急性发作控制后采取长期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按症状控制效果,调整布地奈德吸入剂量,从1 mg/d逐渐减量至0.25 mg/d,疗程3~9月。对照组在患儿每次喘息发作时给予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和异丙托溴铵溶液等药的治疗,症状控制后停药。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喘息复发次数、喘息发作持续时间和喘息严重发作时全身激素的使用率。结果 观察组喘息复发(1.5±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喘息发作持续时间为(3.7±0.8)d,短于对照组的(6.2±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身激素使用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API阳性婴幼儿喘息能有效预防喘息复发,并能减轻喘息发作程度,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关键词]婴幼儿喘息;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哮喘预测指数阳性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106-03
婴幼儿喘息是一个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相近的症候群[1],尽管婴幼儿喘息有不同的表型分法,但无法实时、可靠地将患儿归入具体表型中,且对于远期发生哮喘的判断有限。目前哮喘预测指数(API)是被认为非常有用的预测婴幼儿喘息发生哮喘危险性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2],但对API阳性婴幼儿喘息如何有效干预仍存在分歧。本研究采用2014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3]推荐的长期(3~12个月)雾化吸入方案,对API阳性喘息的婴幼儿进行长期家庭雾化吸入与间歇高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临床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中心儿科门诊就诊的67例API阳性喘息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8±0.6)个月。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20.5±0.8)个月。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结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3岁;②反复喘息≥4次/年且呈轻度发作[4];③哮喘预测指数阳性;④既往1年内喘息发作未使用过全身激素。排除标准:①早产儿;②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异物、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等疾病;③先天性心肺发育畸形、胃食管反流;④喘息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功能不全。⑤依存性差,不能完成疗程者。此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备案,经监护人同意并鉴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①与家长签订家庭服务协议,由专职护士培训家长雾化器原理、配药方法、无菌操作。②要求家长每日记哮喘日记。统一使用带面罩的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器(BARI、欧姆龙雾化器),要求指标气溶胶颗粒直径为1~5 μm;每次雾化液的总量至少应该达到3~4 ml,液量不足者用生理盐水补足[5]。③两组患儿在喘息发作期采取以空气压缩泵/氧气驱动按需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次,≥2次/日)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混悬液(2.5 mg/次)和异丙托溴铵溶液(250 μg/次)为主的治疗方案,喘息加重无法控制时给予口服或静点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喘息急性发作控制后,根据临床症状控制情况每1~3个月调整1次用药量,从1.00 mg/d逐渐减量至最低维持量0.25 mg/d,完成治疗3~9个月不等;对照组病情控制后不再治疗,两组患儿均合理使用抗菌素、吸氧等处理。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12个月。
1.3观察指标
两组随访12个月,观察患儿的喘息复发次数、喘息发作持续时间及喘息严重时全身激素的使用率。全身激素使用率=使用全身激素的患者例数/同组患者总例数×100%;急性喘息发作指家长发现患儿喘息,且儿科医师听诊有哮鸣音。每月随访并记录1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完成观察病例情况分析
观察组失访2例,失访率为5.9%;对照组无1例失访。观察组实际纳入病例为32例,其失访率在预计范围内,不影响实验结果。
2.2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的比较
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喘息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喘息发作严重时的全身激素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各有1例鹅口疮发生,经外用制霉菌素痊愈。观察组发生2例声音嘶哑,对照组发生1例,未做处理自行缓解。
3讨论
婴幼儿喘息病因众多,且喘息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6]。据第3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7],2010年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已达3.02%,其中13~14岁儿童哮喘起病多发生于2岁和3岁年龄组,且逐年上升趋势明显。有研究认为,婴幼儿哮喘不加以早期干预对肺功能的影响将持续至青少年乃至成年期[8],因此在婴幼儿喘息的早期,能识别出哪些患儿可能进展为支气管哮喘并及时干预,对喘息患儿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婴幼儿哮喘的诊断较年长儿童困难的多,而API的提出,不仅能用于预测这些喘息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性,而且将API阳性作为反复喘息患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2016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9]强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具有起效快、抗气道炎症、局部作用强、而全身反应轻的特点,成为临床一线用药。指南推荐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首选的给药途径,其中雾化吸入是最不需要患儿主动配合的吸入方法,最适合婴幼儿,因此本研究选用适合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安全、有效的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患儿进行长期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在家监护人可自行选择患儿安静或睡眠时雾化,既保证了疗效又避免了交叉感染,并且能减少往返医院的时间[10],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家庭雾化吸入方式简单、易操作,适合居家治疗。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喘息急性发作控制后采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规定的疗程及剂量,对API阳性的婴幼儿喘息给予长期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根据患儿症状控制效果,每1~3个月调整1次用药剂量,从1.00 mg/d逐渐减量至最低维持量0.25 mg/d,3~9个月完成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喘息急性发作时采取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间歇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案,病情控制后不再治疗。两组患儿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防治API阳性婴幼儿喘息方面,能有效减少喘息复发次数,缩短喘息发作持续时间,并降低全身激素使用率,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11-12]一致。但也有研究[13]提示糖皮质激素长期低剂量吸入治疗与高剂量糖皮质激素间歇性吸入疗效相似,未显示长期吸入激素的优势,与本研究结果不符。故有部分学者提出间歇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是其他可供选择的方式,但目前尚无有力的证据支持,需要更多的临床对照研究[14]。相对于5岁以上儿童哮喘治疗,5岁以下儿童反复喘息的最佳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定论,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15]。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否会影响患儿身高是人们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期国内大规模、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5年)对轻-中度哮喘患儿的身高无显著性影响[16],因此本研究是安全的,不会影响患儿身高的增长。在整个疗程中,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对API阳性喘息的婴幼儿在喘息急性发作控制后采取长期家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治疗,能有效预防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复发并能减轻喘息发作程度,其疗效优于在喘息急性发作时所采用的间歇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疗法,安全性好。家庭雾化吸入方式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德育,段庆宁.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12):898-900.
[2]洪建国.哮喘预测指数对婴幼儿哮喘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4):241-242.
[3]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04-511.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4.
[5]陈志敏,刘金玲.雾化吸入临床应用注意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2):887-888.
[6]王慧敏,朱雯靓,刘传合,等.年幼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转归及不同表型的危险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6):272-274.
[7]全国儿科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第3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3,10(51):729-735.
[8]Grad R,Moran WJ.Long-term outcomes of early-onset wheeze and asthma[J].J Ailergy Clin Immuno,2012,130(2):299-307.
[9]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10]林海庆,江浩,李谷芬,等.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在哮喘预测指数阳性患儿急性发作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378-1380.
[11]邬宇芬,袁姝华,殷勇,等.家庭雾化治疗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6):631-633.
[12]王爱琼,萨日娜,董娜,等.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反复喘息患儿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9):1694-1695.
[13]Zeiger RS,Mauger D,Bacharier LB,et al.Daily or intermittent budesonide in presehool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weezing[J].N Engl J Med,2011,365:1990-2001.
[14]赵艳,黄英.间断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反复喘息儿童中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6):59-61.
[15]张维溪,李昌崇.5岁以下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3):222-224.
[1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哮喘协作组.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长期治療对中国轻中度哮喘儿童身高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8):606-617.
(收稿日期:2018-08-01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