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

2019-05-04孙传波朱永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尊严职业幸福感学识

孙传波 朱永清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如果教师得不到学生、家长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尊严则无处安放。教师的尊严一旦受到伤害,教师怎么会对这个职业产生归属感呢?做有尊严的教师,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那么,教师的尊严从何而来?教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

[关键词] 教师;尊严;良知;学识;职业幸福感;关爱

一、教师要有良知,经得起诱惑

“良知即是天理”。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首先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良知”一词,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已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良知来赢得学生的尊重。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一名有良知的教师,首先要怀揣对学生的挚爱,热爱我们的全体学生。学生需要关心时不会淡然漠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自卑,影响他们一生。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智力有点差异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学生成绩上不去,有着良好的品德也是教育的成功啊!“背不过,外面站着去!”,“学习不好,打扫卫生去!”像这样歧视学生的情况实实在在地存在,这是不人道的,是对学生尊严的践踏,试想,学生会效仿啊!教师的表率哪里去了?教书育人的“育人”哪里去了?长此以往,教师会失去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会口服心不服,指令受阻,那么教师的尊严何在?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家长认可的教师,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做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物欲横流,不为所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守住底线才有尊严。做人有法律道德底线,为师更应恪守职业底线,追名逐利必将丧失尊严。有的教师让家长请客,家长不送礼则表示不满,这不是有良知的教师所为;有的教师上课不好好教学,课后办辅导班收费,这也不是有良知的教师所为。教师成长固然依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不受外界的诱惑,维护好自身形象,不沾染铜臭气,不玷污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名,用真心去爱学生,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使他们通情达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祖国的花朵开得绚丽多姿!那样,我们教师才有尊严。

二、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做到与时俱进

一名有尊严的教师,要拥有专业的技能,真心付出,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专业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等。但专业知识一定要有扎实丰厚的功底,这是教师站稳讲台的底气!当一个教师把职业仅仅当作“饭碗”,在课堂上仅仅充当传声筒和解读器的时候,失去其尊严也在所难免。教师要懂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学识素养、人格魅力。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点,但不可以“不学无术”与轻慢课堂。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一名有尊严的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动用自己的智慧,热爱尊重学生,树立教师的尊严。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所以,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更要驾驭课堂,体现教育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献出挚爱,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落后生。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做起,从培养师生情感做起,师爱生,生爱师,真正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循环,教师的威信树立了起来,教师就有了尊严。我教过的学生梁雨荨、刘献芹等人,下了课总是寻找着我跟我搭话,抱我胳膊,甚至说我做她妈妈多好!学生的天真烂漫与童心无邪又真实再现,师生关系融洽,这也是智慧教师能做到的,这样的教师才有尊严。

一名有尊严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融洽师生关系的爱心智慧,同时还要明确课堂改革方向,从课堂的操作者变为课堂创新者,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叫专业自信。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教师更得进步。一名有尊严的教师要懂得人不是不合格才学习,而是通过学习不断成长。要有“本领恐慌”的压力,知道我们的本领在时代的发展中会不断折旧,必须通过持续学习来实现保值与增值。“问渠哪得清如許,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有尊严的教师,要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奔腾的力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教师的尊严哪里来?多靠自己树立。做一名有尊严的教师,有专业尊严,人格尊严,不奢求成为名师名家,只愿无愧于自己的教育生涯。

三、职业幸福感是尊严的动力源泉

一名有尊严的教师,他的内心应是幸福的,因为这是他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幸福是人的主观内心感受,不是来自高压力,而是来自轻松与自由。幸福就是和喜欢的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结果得到大家的认同,社会的认同。一个人喜欢什么工作,不仅是自己的天赋对这项工作较适应,也是内心深处的需求。喜欢什么,本身就是持久的动力,就意味着自觉地投入,并预示着成功。作为教师,我们能坚守教育的信念,职业的性质要求我们追求人生幸福感的高层次境界,教学成就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毕业多年的学生每每见到我如见久别的亲人,幸福之感油然而生,有些甚至我都叫不上名来的其他班级的学生,见了我离得老远就喊:老师!你说,我能不觉得幸福吗?

在当今社会,有尊严才会有幸福。因为唯有教师通过自尊、自信而获得的尊严,才能传递给学生尊严和快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为我们教师不是在雕塑产品,而是在塑造人的灵魂。我认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与孩童有缘,就应经常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贫贱不移,阳光振作,自爱、自尊,保持自由的思想,快乐的精神,坦然的心态,以行为正直、磊落塑造自身形象,赢得自身尊严。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家校协作多做贡献,为学生搭建一个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让家庭,让社会来理解你,尊重你。这样,教师的地位、人格才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教师的劳动得到公众和社会的认同,从而使教师的尊严有了保障,教师的幸福永驻心间。我的学生于凡毕业已多年,但他和妈妈十几年如一日,每逢节假日和我的生日,总是打电话或发微信送来问候和祝福,回想当时他在校时是一个受别人歧视的潜能生,到我班时我给他树立威信,进行家访等,多一份关怀而已,但他们铭记于心。还有张娟娟妈妈,十几年都过去了,见了我总要说我关心学生就像妈妈一样,钦佩的目光使我暖于心间。回想当时天气突变,刮起大风,我不过把我的衣服脱给了穿着单薄的张娟娟而已,可家长没有忘怀。想起这些,心里也是幸福满满的啊!

四、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爱至关重要

教师,这个曾经与“天地君亲”一道在中国享受膜拜的职业,如今已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普通职业,这也很正常。我们教师首先活得要有尊严。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是凡夫俗子,衣食住行无法回避,我们的形象不应该是瘦弱苦寒加白发,更不是自哀自怨,或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这样会显得我们教师人格卑微,自贱尊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维护自身形象,赢得自身的尊严。国家一直重视教育,也正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我们也非常感恩。所谓“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清贫”已与时相背。各级政府也切实改善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感到我们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事业,务实性地改善教师生活状态,让教师活得有面子。只有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尤其是政府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尊师重教,教师才有尊严,才有幸福感。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违法乱纪,严厉惩罚也无可厚非。但也有些社会舆论对师不公正,有些八卦家长人云亦云,夸大事实真相,像有仇似的给某些教师泼脏水。例如下课后,学生帮老师抬实验器材,被拍照曝光:剥削学生。这使很多教师感到匪夷所思。还有个别领导怕惹麻烦,不调查清楚,对犯错教师不及时教育批评,而是粗暴地施加压力。因此,教师抑郁、轻生的事例常有发生,这均是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关爱所至。同事的女儿继承母业,是一名教师。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说话,她说学校开运动会,当时很热,她班一名学生非要给她打伞遮阳,她忙说不用了,谢谢你。我问她为啥不让学生打伞,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啊!她说:我可不敢,如果被哪位八卦家长拍下来发到网上,说我是欺压剥削学生可就惨了,还是注意些好啊!我无语了。明明是师生情深,却有人别有用心大做文章,歪曲事实损害教师形象,致使有些教师对生亲之而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该管的不敢管,该做的不敢做,教师与学生因此而拉大了距离。试想,师生不亲怎么传道?教师如果失去了社会的真正关爱,成为时尚的落伍者,教师要从哪里获得尊严?而教师没有了尊严又何来幸福?教师没有幸福,将如何完成“塑造人的灵魂”这一大业?强烈呼吁,社会各界应多关爱教师。因为,祖国的未来靠教育,教育的未来靠教师。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尊严职业幸福感学识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南风直须吹
对康德的道德“尊严”概念的思考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